郑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教授、主任医师
文章插图
当下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每年到了这个季节,银屑病患者是皮肤科门诊最常见的病种之一。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在冬季天气干燥、寒冷的时候患者病情容易加重;夏季则相对较轻,甚至有部分可以完全好转,这可能与夏季温暖湿润、日光充足有关。 那么得了银屑病,冬天怎么控制呢?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第十四届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教授、主任医师郑捷教授介绍,做好这几点,冬天也不用担心频繁因为皮损发作而难受。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银屑病并不能治愈,但在规范系统的治疗下,病情控制到不影响生活,并不是难事。近年来,随着对银屑病患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治疗方式也发生了全新变革。准确地说,银屑病的治疗已经进入生物制剂精准治疗时代,也就是用“单抗”类药物精准打击银屑病致病靶点。 过去治疗银屑病尝试过很多药物和方法,比如糖皮质激素,细胞毒类药物等,但都是大范围杀伤,一炸一大片,有作用的同时,还存在许多不良反应。因此很多患者有时候为了避免不良反应而不规范用药,更有人为了追求效果,自行求助一些来历不明的偏方,或相信一些电线杆上的小广告,使疾病更不可控。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生物制剂在国内的上市,如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白介素-17A抑制剂等,让银屑病治疗犹如导弹击发一样越来越精准。 这些单抗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最初的鼠源单抗、人鼠嵌合单抗、人源化单抗、到最新的全人源单抗,逐步克服了单抗临床应用的缺陷。全人源单抗的好处在于其与人体的“相容性”很高,机体产生抗药物抗体的几率很低,且疗效稳定。 如新一代的全人源生物制剂司库奇尤单抗,将治疗靶点集中于IL-17A这一银屑病核心致病因子上,让疗效更加有保证。不仅如此,随着我国把相关药物纳入医保,让更多患者用的起生物制剂,能持续规范治疗。现在临床上很多患者用了这些药之后银屑病皮损得以控制,减少了以往进入寒冬而病情突然加重的情况的发生。 冬天之所以银屑病高发,跟外在环境的寒冷干燥有关。患者在规范用药的同时,还需要保护好皮肤这个屏障,特别是注意皮肤保湿。研究证明,使用外用润肤剂可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减少皮肤水分的丢失,同时对皮肤炎症有舒缓作用,改善瘙痒。 因为干燥导致的瘙痒尽量不要搔抓,否则可能会导致皮疹增加,甚至皮肤破损感染,更不利于皮肤的修复。 此外,日常洗浴时,最好不要用肥皂洗澡。健康的皮肤呈弱酸性,应避免使用肥皂等碱性清洁剂,破坏皮肤的酸碱平衡。过多的洗涤次数和搓澡等行为也会对皮肤屏障造成损伤。 有条件的患者还可以用一些光疗梳等辅助工具。银屑病患者接受治疗后,头皮最后恢复,但是最先容易发病的又是头皮。但又没必要为了控制头皮再加大药物治疗。因此可以用光疗梳模拟阳光紫外线来辅助治疗,天天梳头帮助患者头皮好得快一点。 银屑病患者平时问的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吃啥好”或者“要不要忌口”等。其实医生并不主张盲目忌口。患者饮食方案因人而异,但总体应该营养均衡,建议进食高热量、优质蛋白含量多、低脂以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尤其是冬天,要多吃新鲜蔬果,不用有太多忌口,比如新鲜的鱼虾,经常会当作“发物”而不敢多吃,但其实鱼虾是很好的优质蛋白质来源,总体有利于身体康复。但不建议吃一些过于古怪的食物,如犬科猫科动物的肉等。 有研究显示,精神的创伤或者紧张焦虑也可以使银屑病发生,所以银屑病的病因和遗传以及免疫相关,诱因包括感染、免疫、紧张、劳累等等都有关系。也与患者的精神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而言,冬季阳光照射减少,户外活动受限,患者情绪容易受影响,再加上年底很多人会面临考试或年终考核,压力或工作强度都很大,不良的情绪(如紧张、焦虑、惊恐、愤怒、抑郁、悲痛)、应激性生活事件(如家庭纠纷、亲人病故、工作变迁、考试)、过度劳累、睡眠障碍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银屑病。更何况银屑病本身会影响外貌,尤其暴露部位出现大量的红斑、脱屑,一旦有发病的萌芽,患者会因为自卑导致心理压力更大。 2018年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银屑病给我国患者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89%的患者表示有精神压力,且相对轻度患者,中重度患者的心理负担更为突出。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仅有11%的患者曾寻求过心理治疗。 既然银屑病是能够控制的,所以不要太紧张,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帮助,调控好心态,加上规范用药,也是能平稳和顺地度过一个严寒的冬季。 参考资料:
【 皮肤科|得了银屑病冬天太难受!做好这些平安过冬】①.肖潇,等. 单克隆抗体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检验医学. 2019; 34(5): 466-471.
②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9, 52(4):223-230.
③.Gao SH, et al. BMC Biotech. 2013;13:55.
④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中国银屑病疾病负担和患者生存质量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