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伯|帕金森只会手抖?出现这些症状要当心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运动障碍病,现在已成为仅次于脑卒中、老年性痴呆的第三大老年人健康杀手,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据统计,全球有大约450万帕金森病患者,其中近一半在中国。
那么,帕金森到底是什么病?有哪些症状?要如何预防?近日,采访人员采访了慈溪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科副主任励科挺,为市民一一解答。
耄耋老人
患病六年后出现痴呆
张大伯|帕金森只会手抖?出现这些症状要当心】 一提到帕金森,很多人就会想到“手抖”。实际上,帕金森病的症状远不止“抖”这一项。
“在‘抖’之外,帕金森还会出现动作迟缓、僵硬、强直,患者的平衡也会发生问题,以及嗅觉减退、便秘、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非运动症状。”励主任介绍,而且患者患病多年后,还会出现痴呆、幻觉等其他精神科症状。
前不久,励主任就遇到这样一名患者。78岁的张大伯患帕金森病已有6年,长期服药治疗,病情控制稳定,但一年前,原本和善大度的张大伯突然“变了样”,经常乱发脾气,与老伴吵架,怀疑她外面有人,儿女多次解释、劝说都不听。
除此之外,张大伯的记性也开始变差,尤其对于刚发生或近几天发生过的一些事情经常或完全忘记,地点、时间等也记不准确。刚开始家里人并没多在意,但一个月前,张大伯的异常突然加重。
家里明明没有人,张大伯却说家里来了人,白天晚上都有这样的说法,而且整个人焦虑紧张,害怕得睡不着,晚上也总是反复上厕所,但又没有小便,有时候一个晚上要起夜二三十次。
意识到父亲的不对劲后,家里人连忙将其送到了慈溪市第七人民医院。经诊断帕金森病性痴呆。随后,老年科副主任励科挺为其进行了对症和辅助治疗。
几天后,张大伯的状态有了明显好转,之前的幻觉消失了,晚上睡得好,情绪也稳定了,对家里人的态度也和善了很多。住院13日后,张大伯顺利出院了。
防帕治帕
还需医患携手
目前帕金森病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老龄化等都可能参与了发病过程,而高龄老年人、有帕金森病家族史、有头外伤史以及长期接触农药、汞、铅、锰金属的人均是易发人群。
“帕金森病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平均发病年龄60岁左右,而40岁以前起病人数占比不足5%,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大约是1.7%。男性略多于女性。”励主任表示,虽然目前帕金森病仍然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但经过规范化治疗,患者仍然有可能保持生活自理,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
“现在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手段都是控制症状。早期一般使用药物来控制,到中后期,可以采用植入脑起搏器(DBS)的方式进行干预,大大减缓症状,让患者能够独立生活,且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励主任表示。
此外,励主任也提醒患者及家属,治疗帕金森不光是医生的事,患者也需要一起努力,需注意一些非药物性措施,改变生活起居和自己的行为习惯,以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
有相关研究发现,脑血管病、糖尿病、肥胖、心脏病这些血管性疾病都可增加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因此,控制和治疗合并症对帕金森病的预防尤为重要。
“希望患者在正规医院治疗的同时,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制‘三高’,积极控制潜在的危险因素,降低帕金森病的发生风险,或延迟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时间。”
全媒体采访人员 冯梦苓 通讯员 徐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