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百年初心奋斗者丨傅德良:“不管多难,要给患者一束光”

复旦大学|百年初心奋斗者丨傅德良:“不管多难,要给患者一束光”
文章插图

人物小传
傅德良,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胰腺外科主任、复旦大学胰腺病研究所所长,担任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胰腺疾病专委会主委、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肿瘤学分会胰腺肿瘤多学科专委会主委、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胰腺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委会副主委、中国临床肿瘤协会胰腺癌专委会副主任等学术要职,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物、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首批复旦大学“钟扬式好党员”,尤其擅长胰腺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手术综合治疗。

初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胰腺外科主任傅德良教授,会对他的一头白发留下印象。“熬白的。”他这样自嘲,笑起来两个酒窝格外明显。
这位温文尔雅的医生,每日对战的是十分凶险、乃至可称得上是“残暴”的对手——被称为“癌中之王”的胰腺癌。
近十年,全球肿瘤治疗进展巨大,但在胰腺癌领域,“艰难跋涉”依旧是行业共识。大部分胰腺癌发现时已是中晚期,生存期在6-9个月。
偏有人选择“难走的路”。华山医院胰腺外科是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在傅德良教授的领衔下,近年每年完成各类胰腺开腹及微创手术400人次,其中高难度的特大和大型手术达到50%。
“不管多难,要给患者一束光。”傅德良说。
总对病人说“别着急”,背他们走出“暗夜”
临床上,傅德良遇到的“倒计时患者”太多了,他总对病人说——“别着急”,转头就带领团队暗暗较劲,想各种办法,为患者争取一线希望。
景先生曾与“癌王”正面相遇。2017年,他突发上腹疼痛,经华山医院胰腺外科PET/CT检查后确诊,已是晚期胰腺癌,生存期可能仅剩6-9个月。华山医院胰腺外科团队为他制定了综合精准治疗策略,经3个月治疗,景先生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下降,胰腺尾部原发肿瘤明显缩小,右肝转移灶消失。医生、患者都获得了鼓舞!继续应用该方案近一年,达到“部分缓解”。这期间,景先生带瘤生存,正常工作,再燃希望。
在傅德良这里,最长存活者从1999年术后一直存活到现在。傅德良说,如果说医生是背患者走出“暗夜”的人,那么在这条路上,医家与病家一定得是同路人,家庭支持、经济支持、情感支持都很重要。
如今,华山医院胰腺外科六成以上的病人来自上海之外,患者跑遍“大半个中国”,就为寻“一线生机”。这也意味着,留给傅德良的问题更难了,有开过刀的、有做过其他多种治疗的,身体内的结构变得更为复杂、脆弱……傅德良感慨,“没有哪一例手术是一样的”,而最大的鼓舞还是来自患者。他欣喜于患者的“绝处逢生”,紧接着又去接更难的病例,琢磨着手术入路,心里始终不忘科里老先生们的教诲——“永远要多为病人想一想”。
千方百计为患者寻找生机,为科研熬白头发
面对病患,从不言放弃,这种习惯或许肇始于职业之初。傅德良本科上的是苏州医学院全英文教学临床医学试点班,尤其喜欢外科,毕业之际正巧上海医科大学招收临床技能培训研究生,他就报名了,成为华山医院外科创始人之一张延龄教授的学生。这条路径,让他得遇大师,也与“癌王”结缘。
“早期,我们医院一年就10例左右胰腺癌。后来,倪泉兴老师回国,成立小组专攻胰腺肿瘤,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手术技巧不断发展,但依旧走得艰难。”傅德良记得,2000年后,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手段多了,他们就想各种治疗“组合”,“千方百计让患者获得手术根治”。至今,胰腺癌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
复旦大学|百年初心奋斗者丨傅德良:“不管多难,要给患者一束光”】“倪教授的教诲对我影响很大,1997年起,我跟着倪教授开始主攻胰腺癌手术。”20多年的追随,练就了傅德良在手术台上冷静、稳健的作风。20多年里,华山医院胰腺外科也从最初每年只有十多例手术,发展到1999年成立华山医院胰腺癌诊治中心,学科不断壮大。到倪泉兴教授2009年退休、离开华山医院时,这里每年的胰腺癌手术已上升到200多例。
2009年后,傅德良接过华山胰腺外科“掌印”,他不断思考着学科发展的方向、人才队伍的建设、科研与临床如何并进等问题,“头发可能是那时白的”。
千方百计为患者寻找生机,在华山医院胰腺外科,每年还完成胰腺癌DSA下介入手术治疗500人次,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检查诊治、超声内镜下胰腺肿瘤诊治均超过500人次,总体规模居全国前列。

作者:唐闻佳
摄影:袁婧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