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说“我是你妈,你就必须听我的”,会让孩子失去自我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黛尔·法伯说过这样一句话:
“永远都不要低估父母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
文章图片
的确 ,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和最信任的人 ,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作用不容小觑 , 语言作为沟通和交流最直接的方式 , 父母的话语更是时刻影响着孩子 。
常言道:“好言一句三冬暖 , 恶语伤人六月寒 。 ”在与孩子交流过程中 , 父母鼓励、肯定的话语会激励孩子 , 而对孩子讲一些否定、难听的话语 , 很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 。
正如心理学专家苏珊·福沃德曾说:
当父母在用难听的语言刺痛孩子时 , 是把亲情做赌注 , 希望孩子能够乖乖听话 , 但却会让孩子认为“爸爸妈妈不要我了 。
相信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 , 因此 ,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 , 要避免对孩子说这两种话 。
文章图片
心理学家武志红表示:
“每一个付出者都会有一种伟大的感觉 , 他们觉得自己有权利向他人索取一点什么 。 心理不平衡的付出者 , 为了要‘公平’ , 会渐渐的变成索取者” 。
在孩子的教育中 , 有的父母对孩子说这句“你对得起我吗”也是出于这样的心理 。
生活中 , 如果孩子学习不好、不听话或没达到父母的期望 , 父母就会在孩子面前 , 强调自己为孩子付出那么多 , 孩子的做法对不起我的付出 , 让孩子心理产生内疚感 , 达到让孩子听从自己 , 从而控制孩子的目的 。
在电影《茉莉的最后一天》中 , 茉莉的母亲经常在茉莉面前说:我好歹也是留美的硕士 , 要是没有生你们 , 我现在也是个教授 , 言外之意 , 为了你们 , 我才没有成为一个教授 , 我做出了这么大的牺牲 , 你如果再不听我的话 , 你对得起我吗?
而母亲经常说的这番话 , 让茉莉有着深深的内疚感 , 为了达到母亲的要求 , 放弃自己的梦想 , 最后导致了茉莉不堪重负 , 得了抑郁症 , 跳楼自杀 。
心理学上有一种概念叫做“内疚感控制” , 是指子女感到父母有恩于他们 , 因此无法反对他们 , 拒绝他们 , 最终顺从他们的意愿 。
文章图片
被内疚感控制的孩子 , 为了减轻自己的内疚感 , 会强迫自己听从父母 , 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事 , 完全没有自己的意志和想法 , 失去了自我 。
心理学家说:
“无意识的内疚感能量级几近死亡 , 对人的生命力有着毁灭性的打击 , 无数人因羞愧和内疚而自残、自杀” 。
而孩子被内疚感控制的讨好行为 , 并不是真正内心需求 , 孩子会坚持得很累 , 最终被压垮 。
在这个世界上 , 作为父母 , 能够给予孩子最有价值的礼物就是“无条件的爱" 。 我们应尽可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爱他 。 而不是拿爱和付出 , 来绑架孩子 , 让孩子的心灵禁锢在内疚中 , 从而失去自己的人生 。
文章图片
在生活中 , 有的父母习惯说“我是你(爸)妈 , 你就必须听我的”这样的话、来命令孩子 , 来干涉孩子的事情 。 他们认为自己是父母 , 对孩子具有绝对的控制权 , 完全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个男孩报警说父亲在他房间按摄像头 , 监视他 , 等警察到了后 , 这位父亲面对孩子“装摄像头是侵犯了隐私权”的控诉 , 却理直气壮地责问孩子:“我监控监视你什么了?你有多少隐私?我是你什么人?我不可以监控你?”
他表达的一个很明显的意思是:“我是你爸 , 你就得必须听我的!” 。
这位父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带出了明显的强势 , 那种很强烈的表达方式流露出了对孩子的不尊重 , 久而久之 , 会带来两种结果 。
一种就是绝对服从型 , 孩子会表现得胆小怕事 , 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 没有一丝主见 , 甚至连穿什么衣服都没有主意 。
文章图片
另一种就是直面对抗型的 , 这样的孩子会有强烈的逆反和对立行为 , 甚至会离家出走 。
曾经看见了这样一个问题 , “父母对你伤害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
其中有个高赞的回答是:
父亲这辈子对她伤害最大的事是他总是用命令的语气对我说话 , 特别是每当他要我做事的时候 , 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 , 他是父亲 , 我就该听他的 , 他可以命令我做任何事 。
很多父母喜欢把自己当作权威 , 认为孩子要听命于父母 , 没有在情感上给他们公平的待遇 。 殊不知 , 每个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自尊 , 渴望父母把他们当作平等的个体来看待 。
当父母总是对孩子说“我是你父母 , 你就要必须听我的”这种话时 , 只会把孩子推得更远 , 给孩子造成孩子伤害 。
文章图片
在《因为爱 , 所以节制》提出了:爱与尊重可以让父母和孩子保持终身的亲密关系 。
所以 , 父母不要对孩子提出高高在上的命令 , 而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 。
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中写道:
“语言极为重要 , 一句话可以杀死一个人 , 也可以救活一个人 。 ”
语言是有能量的 , 要么是赋能和祝福 , 要么是诅咒和摧毁 。 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渴望被看见、被认可、被尊重 , 要满足孩子的这种精神需求并不难 。
对于父母来说 , 家庭语言是一门艺术 , 父母和孩子沟通时 , 要体现出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与尊重 。
文章图片
父母与孩子有效沟通的语言有三种语言 。 教育专家仇善文建议父母要善于以下三种沟通方式:
1、善用委婉的建议性词语 。
父母用这种语言时 , 会使家庭气氛融洽 , 还会让孩子意识自己的错误 , 从而改正 。
比如:当孩子做错事后 , 父母不是用指责的话来对待孩子 , 而是这样说"妈妈(爸爸)爱你 , 但是我不喜欢你的做法 。 你是不是应该这样做....”
孩子听了父母这样的话 , 就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 , 需要改正 , 而且懂得了怎样改 。
2、善用选择性语言 ,
父母说得这种语言 , 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决断力都有好处 。
比如一句:“你自己作决定吧 。 ”如果想让孩子做某事或是停止做某事时 , 这句话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 这样说既把决定权交给孩子 , 以示对他的尊重 , 又让孩子知道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 。
文章图片
3、善于鼓励性语言 。
父母的鼓励的言语 , 会使孩子更自信 。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属于他的优点 , 父母要学会发现并用语言加以赞赏 , 这样会让孩子更加自信 。
【父母对孩子说“我是你妈,你就必须听我的”,会让孩子失去自我】说话是一门艺术 , 更是一门学问 , 不要小看语言的力量 。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 , 有时看似不经心的一句话就可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 因此 , 在与孩子交流过程中 , 也要讲究语言的技巧 , 这样 , 才能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
- 被背叛的一方为什么会对抗?
- 婚姻中一定要相互付出,平等对待
- 老婆得了癌症,我该如何应对?
- 离婚三年,前妻不惧千里远嫁,赌他会对她一直好
- 为什么婚外的感情,总是被忽略?
- 儿女的婚姻与家庭,始终是父母最牵挂的事
- 对婚姻不忠的人,往往会有这些表现
- 爱一个人需要有恰当的方式
- 57岁退休阿姨坦言:我想找老伴,对方只要满足3个要求就可以了
- 如何放下对婚外恋的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