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知,是怎么一步步升级的?层次如何慢慢升级?

1
误会 , 通常都是因为两个人对同一个概念 , 有着天差地别的理解 。
当你说出一个词的时候 , 自己明明联想到的、感受到的是积极的情绪 , 但是到了另一个人耳里 , 就变成了一个消极的词 。
人的认知,是怎么一步步升级的?层次如何慢慢升级?
文章图片
今天我跟miio聊天的时候 , 提到了「结果导向」 , 然后突然一个记忆闪回 , 想起我第一次接触这个词的时候 , 满满的负向情绪 , 对这个概念充满了厌恶感 。
但是现在我说出这个概念的时候 , 已经变成了一种嘉奖 , 是对他人思维能力的一种认可 。
这里面的不同 , 就是某一个概念 , 在每个人的头脑里 , 被装进去的东西不同导致的 。
用简洁一点的话来说——对一个概念的认知层级不同 。
2
我最喜欢用的类比 , 就是把「概念」看成一个可乐瓶子 。
第一次听到某个概念 , 就像是第一次看到一个瓶子 , 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可乐”两个字 。
当别人问你“这是什么”的时候 , 你稍微眯起眼看 , 就能说出“是可乐呀” 。
但这个时候 , 你对可乐的理解 , 也就只是停留在这两个字上面 , 也许还有一点点字面上的联想 , “大概是跟让人变得快乐有关的?”
就像我第一次接触到「结果导向」 , 是在一个并不受大家敬重的老板嘴里说出来的 。
在我们对这个概念还完全没有认知 , 对“可乐”还很陌生的时候 , 被告知它是个很好的东西 , 是会本能地抗拒的 。
就像是一个巫婆 , 拿着一个苹果跟你说“这个很好吃的 , 要不要吃呀”一样 , 本能地产生抵触心理 , 升起厌恶感 。
内心还会出现“结果导向 , 就是我们过程的努力不重要的意思咯?”以及类似的声音 。
3
也许概念和人之间真的特别讲究缘分吧 , 有时候就因为第一次接触的陌生和抵触 , 会导致我们再也不想了解这个概念 , 不想去尝可乐 。
人的认知,是怎么一步步升级的?层次如何慢慢升级?
文章图片
但如果有机会粗略地品尝一下 , 可能认知就会发生很大的不同 。
通常这种情况下 , 都是另外一个人 , 在完全不同的场景下 , 再次提到了这个概念 。
我后来是再次看到「结果导向」这个概念 , 在一个人才管理发展专家的口中说出来 , 感觉就不一样了 , 而且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和重视 。
在篇幅有限的解释里 , 我大概知道了 , 结果导向的关键 , 在于我们的关注点 , 要放在事情能不能帮助达到我们要的结果上 , 而不是因为“应该做某件事”而去做 。
但其实这个时候 , 我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 还是比较粗浅的 , 或者说是停留在知识层面而已 。 就像是第一次尝过可乐之后 , 会说它是带汽儿的糖水 。
4
我们对一个概念真正的理解 , 或者说变成自己的认知 , 必定需要体感 , 而且是大量的体感 。
不然就只是停留在“知道”的状态 , 而不是“融会贯通” , 不能理解大家为什么会在某种场景下提到这个概念 。 就像只是喝过一次可乐的人 , 不能理解为什么它是“肥宅快乐水” 。
我之所以今天提到「结果导向」的时候 , 会充满各种正向的情感 , 也是因为我切身体会到 , 它给我带来的改变 。
这一个概念或者说这一种思维方式 , 让我从一个容易掉进细枝末节、经常处于学生思维的状态 , 进入到一个积极主动、时刻盯着目标调整行动的状态 。
乍一听好像只是变得更「高效」了 , 但只有我自己知道 , 这是变得更「幸福」了 。
过去很多没有结果导向思维遇到的困境 , 变得不再是问题 。 哪怕遇到了困境 , 也可以很快地调整自己 。
而且积极主动和朝着目标前进本身 , 就会带来很多幸福感、成就感 , 同时还会收获很多外界的正向反馈 。
人的认知,是怎么一步步升级的?层次如何慢慢升级?
文章图片
到了这个状态 , 我才能比较确定地说 , 我理解什么是「结果导向」了 , 我知道可乐的味道了 。
5
不过人的认知 , 似乎是永无止尽的 , 对同一个概念 , 你越是体会越是钻研 , 就会获得颗粒度越细致的认知 。
你会发现有不同品牌的可乐 , 虽然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 , 但是味道是有差异的 。
不同的人可能对这个差异的敏感度不同 , 有的人会觉得是巨大的不同 , 就像我的一个朋友 , 如果谁买了百事可乐 , 他就会投去鄙视的眼光 。
就像你发现「结果导向」还有很多兄弟 , 有很多不同的表述方式 , 像是「目标导向」 , 粗品好像差不多 , 细品又能发现一些差异 。
还有《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的「以终为始」 , 似乎也是差不多的配方 , 差不多的味道 。
到这个阶段 , 你可以分辨出里面的不同 , 也可以提取出里面的相同 。
但这个时候你已经知道 , 无论它叫什么名字 , 是叫可口还是百事 , 总有一些本质是不变的 。
6
当你发现了类似概念的本质 , 可能就会对它的来龙去脉有更多的好奇 , 想要了解一下它们的历史、文化 。
人的认知,是怎么一步步升级的?层次如何慢慢升级?
文章图片
你可能会好奇「结果导向」的源头 , 是不是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
这个概念为什么会提出 , 它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 它的适用边界到哪里?
为什么人才管理专家们 , 都会不约而同地认为它是人才最关键的一项特质 , 在未来这个结论是否还适用?
也许我那位对可口可乐特别认同的朋友 , 不仅是因为口味层面 , 更是在于可口可乐背后的整个文化底蕴 , 品牌建立的故事 , 以及宣传的时候选择的一些价值观的呈现 。
这些 , 可能在客观上不会改变可乐的味道 , 但却会真真切切地 , 让我们喝到可乐时有不一样的感觉 。
就像我现在说出「结果导向」和当初第一次听到、说出它的时候 , 有巨大的不同 。
7
当你对一个概念理解的颗粒度更细致之后 , 你会进入一个新的世界 , 发现一个概念里就有一个世界 。
你不再认为可乐只是带汽的糖水 , 你甚至可以品味出不同时期的可乐配方有什么不同 , 无糖的和加了膳食纤维的可乐又会带来什么不同的体验 。
如果有条件 , 你甚至可以自己设计一个配方 , 去掉某一些成分 , 加入一些新的成分 。
人的认知,是怎么一步步升级的?层次如何慢慢升级?
文章图片
在这个新创造的世界里 , 不再是由别人来定义什么是可乐 , 你自己就可以重新定义它 。
人的认知,是怎么一步步升级的?层次如何慢慢升级?】它的边界不再是别人划定的 , 不再是僵固的 , 它完全可以开出新的花 。
毕竟 , 任何一个概念 , 都没有“正确”的定义 , 只有一个“有共识”的定义 。
而且 , 越是抽象的概念 , “共识”是越缥缈的 , 越难达成真正共识的 。
这也是为什么 , 人与人之间会出现「知识的诅咒」 。
8
看起来同样是可乐 , 对于每个人来说 , 里面装着的都是属于自己独特配方 , 只要观察的颗粒度足够细 , 就会发现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瓶可乐 。
对于喝进肚子里的可乐 , 可能这种差异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 但是对于一个概念 , 会引发误会的 , 往往就是非常不起眼的那一点点差异 。
哪怕同样是我 , 来一个时空穿越 , 这一刻的我和写这篇文章前的我 , 对于「结果导向」都有不同的认知 , 因为这一刻的我 , 在「结果导向」这个可乐瓶里 , 多了前面2000多字的内容 。
每当我们说出一句话 , 做出一个行动之后 , 都会给这个概念加入一些新的配料 , 让它变成一个新的配方 。
拿着不同配方的两个人对话 , 就会出现「知识的诅咒」——我以为 , 你以为的 , 就是我以为的;而且 , 我对你其实并不这么以为这件事 , 毫无觉察 。
这也是为什么 , 很多在某个领域里的专家 , 在跟那些对这个领域陌生的人交流时 , 会让对方觉得是在“拽大词”、“说天书” 。
如果是一个“假专家” , 那可能是因为他对于自己要说的概念 , 只停留在可乐瓶子的阶段 , 所以每次只能用同样的方式 , 不断地把那个可乐瓶子拿出来 。
而一个真的有很深积淀的专家 , 又会因为在这个概念的可乐瓶里面装了太多东西 , 以至于忘了 , 那些可乐瓶里没东西人会有什么感觉 。
9
我觉得 , 一切的学习 , 对任何一个概念的理解 , 可能都会走过这么一个循环 。
从只能看到一个可乐瓶 , 到知道它是带汽的糖水;再到可以体会它带来的快乐 , 能够分辨出不同的可乐之间的不同;再到超出可乐本身 , 品味到里面的文化;直到打破界限 , 重新定义可乐 。
最后 , 如果你能够重新回到起点 , 体会那个没品尝过可乐 , 只看到了可乐瓶子的那个自己 , 知道自己是怎么一步步变化的;那就可以在想要体验可乐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 , 给他们一个助力 。
这时候 , 我们对这个世界 , 也有了全新的理解 , 我们的认知同时也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升级 。
人的认知,是怎么一步步升级的?层次如何慢慢升级?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