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区别(内向外向的区别)

我是玥沐,点击右上方“关注”,每天悦纳自己多一点 。


01 内向的人是什么样的?在很多人脑海里,内向的人是这样的:
在一个聚会上,一直待在阴暗角落里、紧挨着墙壁、与那些茂盛的花花草草为伍,或者冷眼旁观其他人的表现 。
外向的人是这样的:
把颜色鲜艳的灯罩当帽子戴在头上,凡事都要插上一嘴,永远在试图成为焦点并且从不害怕别人投来的眼光 。
每当我和别人说起“我是内向型”时,对方总是会立即反驳:“你这么活泼怎么可能是内向型?再说你也不怕大场面啊!”
而我好几次和某人谈起“她是外向型”时,对方总是幽幽地说:“我一点也不觉得,我应该更外放一点,胆子更大一些 。”
这是我们常常进入的误区 。


02 内向和外向的本质区别内向和外向可以说是心理学界最早研究的话题之一,而且这个话题还可以追溯到心理学的三位大佬——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
阿德勒和荣格都是弗洛伊德的得意弟子,但后来荣格、阿德勒都因为与弗洛伊德的观点分歧而决裂 。
弗洛伊德专注于性本能和个体潜意识;荣格则研究集体潜意识,关注遗传带给人类的印记;阿德勒着眼于家庭内部关系,以人为本,更看重的是现实生活的影响 。
荣格最早提出内向(内倾)和外向(外倾)的分类,正是基于他对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的观察:当弗洛伊德和阿德勒讨论同一名病人的来访记录时,他们所关注的重点是完全不同的,他们所建立起来的理论也几乎完全相反 。
荣格认为弗洛伊德是外向者,因为他的个人取向落在外在世界的人群、地点和事物上 。弗洛伊德的许多理论都是以他与无数同事的通信和讨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
而阿德勒是个内向者,因为他的理论内容和关注点在于个人内心世界的思考和感受 。阿德勒的理论建立在个体内心克服无助感的抗争上,他将这种内心的抗争称作“自卑情结” 。


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区别(内向外向的区别)

文章插图
这一理论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共识 。内向者与外向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汲取能量的方式
内向者最具辨别度的特征是能量来源:内向者的能量来自内心的想法、情感和观念 。
内向者是能量的贮存者,他们的动力来自内在的想法、印象和感情 。他们需要一个安静的、适合自省的地方,让他们将事物参透,让自己充满能量 。
当内向者想明白一件事情的逻辑时,或者终于形成了一套能说服自己的理论,并以此为依据做出推断时,内心的成就感就会爆棚!
外向者则相反,他们几乎时时刻刻都在被外部世界吸引和驱动,比如周边的人和事 。
外向者是能量的消耗者 。长时间闲逛、沉思、独自甚至只与一个人相处都会让他们感到缺乏刺激 。
多数外向者喜欢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喜欢参与需要和他人协作的活动,喜欢围绕着他人和外事外物来做事 。
德国性格咨询专家西尔维亚·洛肯在《内向心理学》打了一个很贴切的比方:
【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区别(内向外向的区别)】外向者产生能量的方式像风车发电,在刺激中获取能量,在动态中消耗,在运转中积蓄力量,自行复原 。
内向者产生能量的方式像蓄电池,在安静的状态下充电,恢复活力 。


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区别(内向外向的区别)

文章插图


2、感受外界信息刺激的方式
对于内心活动旺盛的内向者,任何外界信息都会迅速提高精神活动的剧烈程度,仅仅是身处人群中就能让他们受到过度刺激 。
人群、教室……任何吵闹嘈杂的环境都会让他们精疲力竭 。他们也许很喜欢和人相处,但是在与某个人交谈过后,他们就想退出去休息一会儿,让自己透透气 。
内向者往往在自己意识不到的情况下,限制外界信息进入,以此调节过量的外界刺激 。
兰妮在《内向者优势》中说,她会出现“大脑像被封住一样”的感受,就是因为受到过度刺激时,内向者的大脑会直接关闭——“别再给我信息了,谢谢”——然后就黑屏了 。
其次,内向者的“单线程”特点比较突出,更愿意没有压力地专注于一个领域,并享受事物内部的复杂细节 。可一旦手头上的任务太多,他们就很容易觉得难以承受 。
你可能会发现,内向者一旦投入到某一项思考中,经常是目光呆滞或者充耳不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而如果同时给他几个“重要又紧急”的任务,他立马就会暴走抓狂 。
外向的人喜欢追求刺激,喜欢“有事做”、有活力的环境,并需要这些刺激来保持头脑清醒 。他们越是觉得内心缺少刺激,就越迫不及待地渴望自己通过外界的事物来充满能量 。
一个外向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在被人群包围和充满喧哗声的餐馆学习 。他们很难长时间地保持安静的学习状态,动不动就要来回走动,去买点零食,或者和服务员聊聊天 。


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区别(内向外向的区别)

文章插图
3、广度和深度
兰妮认为,外向者更喜欢广度——多种多样的朋友和经验,对所有事情都了解一点点,是个博学家 。
内向者偏爱深度,他们限制经验的数量,但会深入体会它们 。他们喜欢深入讨论话题,追求“质”更胜于“量” 。
但据我个人观察,因为内向者更喜欢以长时间的阅读来汲取知识和信息,因此知识面似乎来得更广,而且对于每个知识都能达到一定程度的了解 。
而外向者更喜欢刺激、娱乐化的信息来源 。说实话,放松享乐似乎更为重要一点,所以单从书本知识来说,并不见得占优势 。
但如果考虑到娱乐也是一种形式的知识,那么外向者在这方面的宽度确实要高很多 。任何事物,他们都会有想要了解一点点(皮毛)的热情:)
以上三个维度,能量的来源、感受信息的方式、广度和深度,是区分内向者和外向者的显著特征 。
可见,是否开朗活泼、是否善于表达、是否合群,并非这两者的本质区别 。内向者也可以是开朗的、健谈的 。
我的内向朋友告诉我,在需要社交的时候她完全可以和大家有说有笑(虽然有时候需要打起精神),也会积极主动参与聚会,甚至扮演组织者的角色 。
但在忙碌了一天以后,她需要一些独处时间来放松和恢复 。而且如果出门聚会和在家宅着让她自由选择的话,她更倾向于在家宅着干自己的事情 。
外向者并不一定比内向者更加开朗,或者更加充满活力,只不过他们生活的重心是在自身之外 。
听两位外向者聊天是一件颇有意思的事情,“谁谁谁又怎么样了”、“上次的事情最后怎么样了”,双方你来我往来了一场“新闻联播”,让人目不暇接,新奇又生动 。
而两位内向者的聊天,则多会触及各自内心的感受和情绪,或者对于事物深层次的想法,甚至有时候会上升到形而上的哲学维度 。有时候看起来,不那么“接地气” 。
而你要问内向者和外向者的聊天是什么样的?
互相能体谅的话,可能是一场友好的互助交流;如果不幸地互不相让,那么绝对是话不投机半句多,瞬间冷场 。
所以我们通常看到的是,相同倾向的人更容易成为朋友或恋人 。
我是玥沐,如果你也对心理、性格、情绪感兴趣,可以关注公众号“玥沐赏心” 。
欣赏自己,赏心“玥沐” 。点赞转发,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延伸阅读】
内向者的未来,变or不变?
外向偏好世界中的内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