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小伙在中国大山支教10年,拒绝感动中国提名:是中国感动了我!

我国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 , 教育永远是百姓关注的话题 。
对于偏远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来说 , 他们对教育的渴望要更加强烈 , 无数的乡村教师默默无闻地为这群孩子奉献着 , 希望他们能通过知识改变生活 , 甚至命运 。
有这么一位外国人 ,
德国小伙在中国大山支教10年,拒绝感动中国提名:是中国感动了我!
文章图片
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 , 迅速引起了关注 , 也饱受了争议和困扰 。
他得知自己被列入“2006年感动中国”候选人名单时 , 急忙推辞:
这名“洋雷锋”就是德国小伙子——卢安克 。
卢安克并不是一名专业的教师 , 他在德国汉堡美术学院学的是工业设计专业 。
上大学前从事的是帆船教练工作 , 与教育毫不搭界 。
德国小伙在中国大山支教10年,拒绝感动中国提名:是中国感动了我!
文章图片
他算不上优秀 , 但崇尚自由 , 喜欢做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情 。
1990年夏天 , 22岁的卢安克来中国做了一次深度旅游 , 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
在三个月的行程中 , 他走遍了中国的许多地方 , 不仅领略了秀丽的风景 , 更是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人文气息 。
旅游结束后 , 他决定来中国留学 , 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片广袤的土地 。
卢安克首先来到东南大学学习汉语 , 因东南大学不能与中国学生一起生活 , 于是转学到了广西农学院 , 从此与广西结下了不解之缘 。
德国小伙在中国大山支教10年,拒绝感动中国提名:是中国感动了我!
文章图片
卢安克在广西期间 , 走访了许多偏远山区 , 他很诧异山区教育水平的落后 。
卢安克开始关注大量留守儿童的读书和生活问题 , 他对比了中西方的教育方式和城乡教育条件的差距 , 并对教育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 , 并希望能通过实践帮助这些孩子们 。
经过数年学习 , 卢安克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汉语 , 成了半个“中国通” 。
他在南宁残疾人职业学校教德文 , 也申请做过志愿者 , 但因为办不下来“就业证” , 被公安局罚款三千元 , 首次支教只持续了短短的一个月就夭折了 。
德国小伙在中国大山支教10年,拒绝感动中国提名:是中国感动了我!
文章图片
德国小伙在中国大山支教10年,拒绝感动中国提名:是中国感动了我!】出师不利 , 并没有让卢安克气馁 , 他回到德国精心准备了一年后 , 再次来到广西自治区 。
这次他没有选择繁华的省会城市 , 而是来到了河池地区东兰县 。
东兰县紧邻云贵高原 , 十分偏僻 , 属于国家级贫困县 。
这一次回来 , 卢安克先通过广西外经贸委注册了“德国沃道夫教育友好协会南宁办事处” , 以教育交流大使的身份与学校打交道 。
进入校园的问题暂时解决了 , 卢安克在县城的一所初中担任英语、美术、地理的教学 。
德国小伙在中国大山支教10年,拒绝感动中国提名:是中国感动了我!
文章图片
问题在初二时出现了 , 一天校长把卢安克叫到办公室 , 对他说:
卢安克听出了校长的弦外之音 , 主动地说:
卢安克知道县城没有他的立足之地 , 他把办事处搬迁到了坡拉乡建开村林广屯 。
这里不通电话 , 电力供应时常中断 , 与外界的联系是一条蜿蜒的山路 , 下了汽车还得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 。
这一切卢安克都可以克服 , 最不方便的是 ,
德国小伙在中国大山支教10年,拒绝感动中国提名:是中国感动了我!
文章图片
卢安克在村里租了一处空闲的土砖房 , 作为住处和教学点 , 付了两年的租金共计240元 。
办事处安营扎寨后 , 卢安克开始在村里寻访那些没有上过学的孩子 。
孩子们都很好奇地看着这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 有孩子问卢安克:“你的头发是染了什么东西吗?为什么这么黄?”
也有的问:
原来 , 他们认为在农村大个子欺负弱小者是很正常的事情 。
卢安克听了后有些心酸 , 告诉孩子们:
德国小伙在中国大山支教10年,拒绝感动中国提名:是中国感动了我!
文章图片
他决心尽力帮助这些孩子走出困境 , 他认为教育也许是最好的方法了 。
卢安克找来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女童 , 之前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教育 , 卢安克明白他无法按照教学大纲来给这些孩子启蒙 , 再说他也没这个能力 。
他认为他能做的首先是教她们认字、会说普通话 , 至少可以走出大山 , 外出到城市打工;另外 , 提高她们的认识 ,
孩子们听不懂普通话 , 卢安克又不会壮语 , 双方无法交流 , 只得找一个会普通话的村民在旁边翻译 , 尽管这名翻译常常夹带私货 。
德国小伙在中国大山支教10年,拒绝感动中国提名:是中国感动了我!
文章图片
比如卢安克问学生:
翻译说成了:
但毕竟聊胜于无 , 这一状况直到有学生毕业才得到解决 。
卢安克先从拼音开始教起 , 将日常生活的一些词语转换为普通话 。
第二步是让学生们用拼音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 , 比如等等 。
写出来后 , 再将对应的汉字教给她们 , 因为她们写的是自己熟悉的故事 , 所以对这些汉字很快就学会了 。
德国小伙在中国大山支教10年,拒绝感动中国提名:是中国感动了我!
文章图片
卢安克从日常的柴、米、油、盐着手 , 教同学们学算术 。
她们以后可能没有机会用到函数、微积分等高深的知识 , 但只要掌握了算数 , 就能在外面维持基本的生存 。
随着知识的掌握 , 学生们眼前的窗户慢慢打开了 , 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
刚开始有学生对卢安克说:
三个月后 , 她们放学都不愿意回家 , 总觉得没有学够 。
村里一些年轻的小伙子见状也申请在一旁听课 , 卢安克的学生越来越多 。
德国小伙在中国大山支教10年,拒绝感动中国提名:是中国感动了我!
文章图片
一个学生感激地说:
一个小伙子说:
“我去镇上拉大米 , 因为不识数 , 本来是150公斤的米 , 店家只给了150斤 。 真是哑巴吃黄连 , 有苦说不出 。 现在我会认字、算数了 , 就可以出去打工、做生意 , 不用担心受骗了 。 ”
除了普通话、认字等基础教学 , 卢安克还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
他经常给同学们讲外面的精彩世界 , 城里人是如何生活的 , 讲完后 , 让他们写出自己的想法 。
德国小伙在中国大山支教10年,拒绝感动中国提名:是中国感动了我!
文章图片
比如等等 。
多年后 , 一个在城里开汽修厂的学生回忆说:“卢安克教的这些 , 当时看起来没什么用 。 现在看来 , 他提高了我的眼界 , 激发了我的创造力!”
卢安克靠自己踏踏实实的努力赢得了村民和学生们的尊敬 , 林广屯的小平房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
有人问卢安克:“村里人认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卢安克笑着回答:
德国小伙在中国大山支教10年,拒绝感动中国提名:是中国感动了我!
文章图片
2003年3月 , 因一些原因 , 卢安克来到东兰县切学乡板烈小学 。
这是一所离林广屯有五小时山路的公办完全学校 , 板烈村的经济状况比起林广屯更糟糕 , 在这里 , 卢安克不再教语文、数学 , 而是负责美术、音乐和自然的教学 。
刚来板烈村 , 村里的干部和村民把卢安克当成了来扶贫的“洋财神” , 希望他能捐款或都去县里要点钱 , 这让卢安克苦笑不得 。
他告诉村民 , 自己来这里并没有一分钱收入 ,
有了林广屯的经历 , 卢安克很快地和板烈村的孩子们融入到了一起 。
德国小伙在中国大山支教10年,拒绝感动中国提名:是中国感动了我!
文章图片
他放学后和同学们一起去 , 因为很多学生父母都在外面打工 , 家里只有老幼留守 , 卢安克周末就去帮村民干犁地等农活 。
他轮流在学生家中干活、吃饭 , 天色晚了 , 就地睡一宿 。
在学生心目中 , 卢安克不仅是老师 , 也是他们最要好的朋友 。 许多学生亲切地叫他“老爸” 。
卢安克有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 , 他教的课没有课本 , 上课的地点常常在河畔、田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