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自己想归隐的句子
归隐:
1.一松一竹真朋友,山花山鸟好弟兄 .
文章插图
2.归隐乐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一生.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花山鸟好弟兄.
3.离别繁华世,
归隐山竹林.
花香伴左右,
小鸟为君鸣.
4.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
5.鹧鸪天
辛弃疾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压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6.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最著名的当然是陶渊明的散文《归去来辞》.
形容“归隐”的诗句有哪些?
1. 唐 王维《竹里馆》原句:独坐幽篁里 , 弹琴复长啸 。
释义:独自闲坐幽静竹林 , 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
2. 宋 辛弃疾《鹧鸪天·博山寺作》原句:一松一竹真朋友 , 山鸟山花好弟兄 。
释义: 每一棵松树 , 每一根竹子真是让我感觉到是像我的朋友一样;山上的每一个会啼的鸟 , 山上每一朵开放的花 , 也让我觉得就象关系很好 。
3. 魏晋 陶渊明《饮酒·其五》原句:山气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 。
释义: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 , 有飞鸟 , 结着伴儿归来 。
4. 唐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原句:岩扉松径长寂寥 , 惟有幽人自来去 。
释义: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 , 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
5. 唐 王维《渭川田家》原句:斜阳照墟落 , 穷巷牛羊归 。
释义: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 , 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 。
6. 唐 孟浩然《留别王维》原句:寂寂竟何待 , 朝朝空自归 。
欲寻芳草去 , 惜与故人违 。
释义:这样寂寞还等待着什么?天天都是怀着失望而归 。
我想寻找幽静山林隐去 , 又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 。
7. 宋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原句:漠漠轻寒上小楼 , 晓阴无赖似穷秋 。
淡烟流水画屏幽 。
释义:带着一丝寒意 , 独自登上小楼 , 清晨的阴凉 , 令人厌烦 , 仿佛已是深秋 。
回望画屏 , 淡淡烟雾 , 潺潺流水 , 意境幽幽 。
8. 唐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句:青箬笠 , 绿蓑衣 , 斜风细雨不须归 。
释义: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 , 披着绿色的蓑衣 , 冒着斜风细雨 , 悠然自得地垂钓 , 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 , 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
9. 唐 李白《杜陵绝句》原句:秋水明落日 , 流光灭远山 。
释义:落日的映照使得秋水显得格外明亮 , 太阳余晖在远山中间慢慢消失 。
10. 宋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原文:彩袖殷勤捧玉钟 , 当年拼却醉颜红 。
舞低杨柳楼心月 , 歌尽桃花扇底风 。
释义:当年首次相逢你酥手捧杯殷勤劝酒频举玉盅 , 是那么地温柔美丽和多情 , 我开怀畅饮喝得酒醉脸通红 。
翩翩起舞从月上柳梢的傍晚时分开始 , 直到楼顶月坠楼外树梢的深夜 , 我们尽情地跳舞歌唱 , 筋疲力尽累到无力再把桃花扇摇动 。
求描写归隐的,积极人生态度诗句
柳丝柔 , 莎茵细 , 数枝红杏 , 闹出墙围 。
院宇深 , 秋千系 , 好雨初晴东郊媚 , 看儿孙月下扶犁 。
黄尘意外 , 青山眼里 , 归去来兮 。
-------滕斌〔中吕?普天乐〕《归去来兮四时辞》(一)〔贺新郎〕奴耕婢织足生涯 。
随分村疃人情 , 赛强如宪台风化 。
趁一溪流水浮鸥鸭 , 小桥掩映蒹葭 。
芦花千顷雪 , 红树一川霞 。
长江落日牛羊下 。
山中宰相 , 林外野人家 。
〔隔尾〕诵诗书教子无闲暇 , 奉甘旨萱堂到白发 。
伴辘轳村翁说一会挺膊子话 。
闲时节笑咱 , 醉时节睡咱 , 今日里无是无非快活煞 。
-------孛罗御史〔南吕?一枝花〕《辞官》套曲(节选)滕斌的《归去来兮四时辞》(一) , 用绿柳、碧草、红花、游人等寻常景物 , 写富有人情味的村居生活 , 衬托急切的归隐之心 。
在这些作品中 , 作者把田园生活描绘的是那么美好 , 是那么令人向往 。
孛罗御史的《辞官》 , 写了他幻想中的农居生活 , 奴耕婢织、不愁吃穿 , 在小桥流水、蒹葭苍苍、芦花似雪、红花映霞、牛羊归圈的生活环境中 , 赏美景 , 诵诗书 , 课儿孙 , 和村民无拘无束的交谈 。
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 , 羡慕田园的心态 。
后者如:旧酒投 , 新醅泼 , 老瓦盆边笑呵呵 。
共山僧野叟闲吟和 。
他出一对鸡 , 我出一个鹅 。
闲快活 。
------关汉卿〔南吕?四块玉〕《适意》宾也醉主也醉仆也醉 , 唱一会舞一会笑一会 。
管什么三十岁五十岁八十岁 , 你也跪他也跪恁也跪 。
无甚繁弦急管催 , 吃到红轮日西坠 , 打的那盘也碎碟也碎碗也碎 。
-------无名氏〔正宫?塞鸿秋〕《村夫饮》闲中放牛 , 天连野草 , 水接平芜 。
终朝饱玩江山秀 , 乐以忘忧 。
青箬笠西风渡口 , 绿蓑衣暮雨沧州 。
黄昏后 , 长笛在手 , 吹破楚天秋 。
-------赵显宏〔中吕?满庭芳〕《牧》关汉卿的《适意》与无名氏的《村夫饮》都是通过尽情饮酒 , 写出作者想象中适意、任情的村居生活 。
在这种生活中 , 没有官场的虚伪 , 没有读书人的斯文 , 更没有世俗的繁褥礼节 , 一切的一切 , 都撕下了伪装 , 有的只是尽兴率真 , 任情适意 , 透露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羡慕之情 , 从而隐约传达出他们隐逸避世的人生观 。
赵显宏的《牧》 , 通过写牧人“乐以忘忧”的生活 , 显示了牧人潇洒的人生态度 。
其中“青箬笠西风渡口 , 绿蓑衣暮雨沧州”两句 , 表面上写牧人任意东西 , 自在逍遥 , 实际上是塑造了一个隐者形象 。
“沧州”一词 , 古代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 杜甫有“吏情更觉沧州远 , 老大悲伤未拂衣”(《曲江对酒》)的诗句 , 作品暗用其句意 , 婉转含蓄地表达了隐逸之意 。
弃了官 , 辞了朝 , 归去来隐逸散曲第三种表达方式是描写官场险恶 , 直言仕途坎坷 , 表达归隐之叹 。
“书会才人”散曲家的这类作品 , 因为他们没有官场生活的经历 , 所以 , 他们作品中所描写的官场情形 , 是他们主观想象的产物 , 只不过借助想象的官场 , 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 , 抒发隐逸生活的乐趣 。
如乔吉的〔南吕?玉交枝〕《失题》:青春空过 , 早两鬓秋霜渐多 。
运筹帷幄簪笔坐 , 费心如安乐窝 。
黄尘黑海万丈波 , 绿袍槐简千家货 。
算世人难蹬脱 , 脱这金枷玉锁 。
问小哥 , 你省么?拍手笑呵呵 。
穿袖衫调傀儡 , 搭套项推沉磨 。
我如今得空便都参破 , 得清闲才是我 。
乔吉一生 , 穷困潦倒 , 根本没有出仕的机会 , 作品形象把当官说成是“金枷玉锁” , 做官的人 , 就像是任人摆弄的傀儡和供人驱使的推磨牲畜 , 这些认识完全是感性化的 , 对于官场的明争暗斗、如履薄冰 , 显然没有官宦学者们写得深刻 。
作者就是通过对官场感性的描述 , 以此来否定追求功名的为官之路 , 表达自己林泉之志 。
中国古代都有哪些辞官归隐的诗人?最好有诗句表现
中国古代归隐田园的诗歌并不在少数 , 当我们提到山水田园诗的时候 , 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始终是茫茫诗海中那颗闪耀的珍珠 。
它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那种自然﹑清新﹑纯朴的乡野气息是其它同类诗词所无法相比的 , 真实的如同诗人锄下翻松的泥土 。
了解任何一个艺术作品的实质 , 都必须通过与作者时代的时空转换回到作者的身边看到他是怎样的生活 , 在怎样的情况下触发了灵感 , 为什么而创作 。
这首诗是在他坚定的走上归隐之路后一年所作 , 心境已经相当的淡泊成熟 , 又不乏当日辞官而去的感触余温 。
在此之前他一直过着仕隐不定的生活 。
我把这首诗看作诗人终于发现了自我并勇敢的肯定自我的开篇之作 。
“少无世俗韵 , 性本爱丘山 。
误落尘网中 , 一去十三年 。
”开篇两句颇有一些“人的觉醒”的意味 。
诗人受曾祖父和传统儒家教育的影响 , 也有过济世大志 。
在多次不得志时他也归隐了多次 , 但这与后世那些寻求终南捷径的文人们不同 , 其价值在于他是在寻找一种适合自己并且与社会价值观平行的生存方式而非借此寻找再次出世的机会 。
为人生中目标太过明确时 , 结果往往是迷失了自己 , 自己为自己设计的那个自己常常不是真正的自己 。
陶渊明在追求政治理想时必然有着成型的计划 , 未来的人生一定有着美好的展望 , 这些可能是他所希望的 , 也或许是他身边的人对他的期望 。
在生活中 , 现实的世界 , 大众的意识让我们以为这(我认为出仕是当时文人的普遍理想 , 文人都追求共同的一个目标 , 忽略自身的特点 。
在现代社会 , 我们依然有着种种自我定义对真实自我的限制 。
)就是生活 , 当我们强迫自己去遵循这种生活的时候 , 我们以为我们在努力的使自己变得更加适应这个环境 , 这使我们感到不适和压抑 。
执迷于不可见的前方 , 使得道途上的其它都变成了黯淡的灰色 , 于是不安和挣扎让我们忽然在某个启示下觉醒 , 于是回头发现自己还在那里 , 还是自己 , 好象已经回到了过去所愿的某个安详的时刻 , 但实际又是一个升华了的自我 。
在不断的反复和徘徊中终于找到了自己 。
陶渊明的归隐没有丝毫勉强无奈的意思 , 因而诗中自然清新 , 朴实中展现农家之乐 。
我可以想象诗人在彻底归隐之前的思想斗争的苦闷 , 不断在社会群体意识与真我的选择中挣扎 , 想融于社会 , 却无法按捺自己正直 , 自由的本性 。
我想象他是在某个清晨一早醒来 , 一拍脑门豁然开朗 , 释然的接受了“性本爱丘山”的自己 , 拿着锄头悠然归隐去了 。
他慨叹道“误落尘网中 , 一去十三年 。
”流露出的对整个前半生在尘网的痴迷、摇摆的反思和忏悔 。
但此笔仅是一叹 , 并无深及肺腑的悔恨 , 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在山下劳作时抬头看见夕阳时淡淡一叹 , 望着红色混合的天边发一小会儿呆 , 然后继续埋头耕耘 , 或许他的脸上还挂着一丝淡然的自嘲的笑意也未可知 。
我们姑且认为出世这一段是诗人的人生道路上的一段歧路(违背了诗人的本愿) , 而诗人也淡泊的接受了这一段 。
也许他也希望自己没有经历过这一段会有多好 , 但也许没有“误落尘网”的这一段 , 他就永远都达不到这样超然的境地 。
这就是人生的规律 , 如同价值规律中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一样 , 人生的轨迹围绕着真我的水平线上下波动 , 偏离的太远总会回来 , 我们需要的是在尝试中早点找到自己 , 增加交点 , 减少偏离的距离 。
然而 , 面对现实生活时 , 我们所看到所了解的却常常干扰了选择 , 我们面对每一具体情况的时候 , 我们知道很多规则规律经验 , 可是却常常不知道用哪一条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
道德经给了答案:“人法地 , 地法天 , 天法道 , 道法自然 。
”何谓自然?自己如尔 。
西方也探讨这样的规律 , 从他们的古代就开始 , 我们可以在希腊神话或者北欧神话里看到无论是伟大的宙斯还是神力的奥定 , 他们创造了人类 , 而他们自己的命运却也早已在预言书上写好了 , 人类创造了神 , 用他们的喜怒哀乐来解释人世间种种奇妙的现象 , 而把探讨真正的主宰者——规律的任务交给了他们用无限想象力创造的神们 。
这里我总要觉得西方人有着可爱的会偷懒的小聪明 , 而中国却不安于这些宗教氛围的解释 , 总有人积极地寻找并早早地给出了“自然”这样精妙的答案 。
这样看来是简单了 , 找到自己 , 照着自己做就可以了 , 但实践上并非如想象那般容易 , 国际象棋32个棋子就产生了10的120次方种可能 , 而人的思想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 谁也不知道这无限可能的结果是什么 , 每个人的故事可能大同小异 , 可是每个细节都不可能相同 ,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 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 先哲前辈们给了我们许多经验 , 可是哪些能用到自己的身上还要经过自己的探索和寻找 , 陶渊明在出世和入世的反复中一定经历过彻夜难眠的夜晚 , 一定曾郁结而饮酒也不能销愁 , 然而终于超脱接受了自己 , 不管三十年还是十三年都只是一个必由之路 , 他这一声“误落尘网中 , 一去十三年 。
”的慨叹 , 因是颇含辛酸 , 感触良多却淡然而出的 。
“羁鸟恋旧林 , 池鱼思故渊 。
”则是对自己的选择的一种肯定 , 认为自己回到了自己 。
后面几句描写自己的归隐生活 , 并无铺张华丽的渲染生活 , 也没有矫揉造作的赞美生活有多美好 , 朴实平淡的叙述真实而...
表达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感的诗句有哪些
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 , 壮士发冲冠 。
昔时人已没 , 今日水犹寒 。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 , 略去枝蔓直入史事 , 一种激越之情 。
后两句寓情于景 , 景中带比 , 荆轲精神千载犹存 , 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 。
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 , 纯是抒怀咏志之作 , 开风气之先 。
2 。
、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 , 遑遑独问津 。
悲凉千里道 , 凄断百年身 。
心事同漂泊 , 生涯共苦辛 。
无论去与住 , 俱是梦中人 。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 , 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 , 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 , 也用以自慰 , 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 , 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 , 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 , 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 , 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 , 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 , 儿女共沾巾 。
——杜少府上任 , 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 , 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 , 意境开阔音调爽朗 , 独标高格 。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 , 飞月向南端 。
寂寞离亭掩 , 江山此夜寒 。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 ,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 , 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 , 远眺江山 。
留连顾望之状 , 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 , 夜色深沉冷寂 。
融情入景 。
寒 , 着此一字境界全出——王国维L* 3、宋之问 《送别杜审言》 卧病人事绝 , 嗟君万里行 。
河桥不相送 , 江树远含情 。
别路追孙楚 , 维舟吊屈平 。
可惜龙泉剑 , 流落在丰城 。
——杜被贬 。
情真意切 , 朴实自然 , “嗟”同知已离别而惆怅 , 为故人被贬而伤感受 , 因宦海无常而慨叹 。
江边垂柳依依惜别 , 储蓄写出人虽不至心意已到 。
后四句接连用典 , 慨叹友人怀才不遇 。
音韵和谐 , 对仗匀称 , 朴素自然 , 不尚雕琢 。
4、陈子昂}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 , 魏绛复从戎 。
怅别三河道 , 言追六郡雄 。
雁山横代北 , 孤塞接云中 。
勿使燕然上 , 惟留汉将功 。
——不落儿女情长 , 凄苦悲切的窠臼 , 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 , 活用典故 , 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 , 感情豪放激昂 , 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 , 金樽对绮筵 。
离堂思琴瑟 , 别路绕山川 。
明月隐高树 , 长河没晓天 。
悠悠洛阳道 , 此会是何年 。
——开头别宴将尽分手在即 , 直接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真挚 , 二联写离情的缠绵 , 三联时间已晚离别到来 , “何”后会难期 , 隐隐的哀愁 , 没有长吁短叹 , 在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 , 不温不火 , 意态从容 , 气象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5、张说 《送梁六自洞庭山》 巴陵一望洞庭秋 , 日见孤峰水上浮 。
闻道神仙不可接 , 心随湖水共悠悠 。
——标志七绝进入盛唐 。
“盛唐诗人惟在兴趣 ,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 故其妙处莹彻 , 玲珑不可凑泊 , 如空中之音 , 相中之色 , 水中之月 , 镜中之像 , 言有尽而意无穷 。
”——沧浪诗话 。
作者谪居岳州 , 梁知微经此入朝 , 送客 。
征帆远去 , 凄宛而不抒情 , 反写简淡的秋景 。
孤——由峰而转向人 , 神话传说使君山缥缈 , 浮——迷离扑朔之感 , 三句写了神仙不可接 , 友人不可接 , 朝廷不可接 。
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
通体散行风致天然惟在兴致 。
7、孟浩然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 , 朝朝空自归 。
欲寻芳草去 , 惜与故人违 。
当路谁相假 , 知音世所稀 。
只应守寂寞 , 还掩故园扉 。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 , 感情真挚动人 , 既没有优美的画面 , 又没有华丽的词藻 , 语句平淡近乎口语 , 对偶不工极其自然 , 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
8、李颀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高歌 , 昨夜微霜初渡河 。
鸿雁不堪愁里听 , 云山兑是客中过 。
关城树色催寒近 , 御苑站声向晚多 。
莫见长安行乐处 , 空令岁月易磋跎 。
——把霜拟人化 , 写出深秋时节的萧瑟气象 , 寒不可见树色可见 。
催 , 生动有感 , 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 。
9、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 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 , 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
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 。
次句意境开阔 , 孤——衬心境 , 即景生情 , 情蕴景中 , 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 , 冰清玉洁的形象 。
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
《送别》 下马饮君酒 , 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 , 归卧南山陲 。
但去莫复向 , 白云天尽时 。
——送友人归隐 , 看似语句平淡无奇 , 细读来却词浅情深 , 含有悠然不尽之意 。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 , 日暮掩柴扉 。
春草明年绿 , 王孙归不归? ——不写饯别 , 匠心独运 , 与他诗不同 。
把道别作暗场 , 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 , 怅惘之情 , 离愁 , 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稠密 , 却只用掩柴扉来表达 。
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 , 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 , 来显示浓厚真挚的感情 , 往往味外有味 , 令人神远 。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进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友人奉命去安西 , 在渭城送别 , 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 写景色调清新 , 明朗 ,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 , 却不黯然销魂 , 相反 , 倒是轻快而富于情调 。
三四句是极丰富内涵的一刹那 。
11、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 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 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
描写隐居山林与一花一木相伴不想被扰的诗句有哪些?
寻雍尊师隐居(唐·李白)群峭碧摩天 , 逍遥不记年 。
拨云寻古道 , 倚石听流泉 。
花暖青牛卧 , 松高白鹤眠 。
语来江色暮 , 独自下寒烟 。
《 归园田居 》 五首 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 , 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 , 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 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 , 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 , 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 , 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 , 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 , 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 , 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 , 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 , 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 , 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 ,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 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 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 , 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 , 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 , 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 , 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 , 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 , 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 , 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 , 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 , 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 , 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 , 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 , 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 , 已复至天旭.归隐是:退出凡俗事务 , 什么都不管了 。
只是居住在山林里或者是人烟稀少谁都不认识谁的地方 。
退隐是:退出政治生活 , 隐居起来 。
豪放派诗词
豪放派: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大江东去)等 他扩大了词的题材 , 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 。
辛弃疾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破阵子》(罪里挑灯看剑)《永遇乐》等 多以国家民族为题材 , 表达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 。
张元干《贺新郎》等 情调苍凉 , 风格豪迈 张孝祥 《六州歌头》等 风格接近苏轼 , 悲壮凄凉 , 多表现不能收复失地的壮志难酬的感慨 。
陈亮 《念奴娇·登多景楼》《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风格豪放壮烈 , 笔力纵横驰骋 。
(少数词属于婉约派) 北宋中期 , 文坛领袖人物苏轼 , 不仅在文、诗方面开拓与创新 , 而且在词作方面 , 亦另辟蹊径 , 独树一帜 , 开创了“豪放词”之先风 。
苏轼一改有词以来的传统 , 摈香软、柔婉之情调 , 将诗中豪迈、阳刚之气 , 融于词中 。
豪放词一出 , 其开阔之胸怀 , 昂扬之雄姿 , 震惊了词坛 。
苏词的基本风格是 , 以诗入词 , 题材宽阔;以律句填词 , 不拘音律 , 主张返朴归真 , 回归唐人最初制词时“只分平仄 , 不问四声”的原则 。
因此 , 大大地拓宽了词路 。
下面我们欣赏他的古今传唱的豪放词《念奴娇》(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 , 浪淘尽 , 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 , 人道是 , 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穿空 , 惊涛拍岸 , 卷起千堆雪 。
江山如画 , 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 , 小乔初嫁了 , 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 , 谈笑间 , 樯橹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 , 多情应笑我 , 早生华发 。
人生如梦 , 一尊还酹江月 。
此乃苏轼被谪黄州时 , 游赤壁而作 。
其实 , 黄州赤壁非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之赤壁 , 但因名同 , 而引发苏轼对八百多年前的赤壁之战 , 大发感慨 。
当年赤壁之战的东吴总指挥乃周瑜 , 该词不惜笔墨 , 着重刻画了周瑜的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 而又风流儒雅、潇洒自如的英姿 , 表达了词人对前贤的赞誉和仰慕 。
词人联系到自己被谪 , 难得发挥其才 , 不免自笑多情 , 大发“人生如梦”之嗟叹 。
无奈之余 , 只好在江边月下 , 酹酒以祭而已 。
上片主要写景、追溯历史 。
“大江东去 , 浪淘尽 , 千古风流人物”这三句大笔着眼 , 纵观历史 , 一代一代 , 多少风流人物 , 为历史所淘尽 , 而大江依然东流 , 故云“浪淘尽”也 。
“故垒西边 , 人道是 , 三国周郎赤壁” , 此乃据人之传 , 交待了赤壁之战的地点 。
故垒 , 过去的战争工事 。
这三句的意思是说 , 故垒西边 , 人们传说是三国周瑜所指挥的赤壁之战故地 。
“乱石穿空 , 惊涛拍岸 , 卷起千堆雪”此乃描写眼前景色 , 刻画了长江之惊涛拍岸之磅礴气势 。
为下一句以及下片作铺垫 。
乱石穿空 , 形容悬壁为惊涛几百年的冲刷而穿空 。
惊涛 , 形容浪涛如因惊脱缰的战马一样 , 一泻千里;或谓惊险之浪涛 。
卷起千堆雪 , 形容波涛撞击到石壁上 , 激起向上弯卷的浪花 , 洁白如雪也 。
千堆雪 , 乃一夸张手法 。
由此引发出词人的感叹“江山如画 , 一时多少豪杰” , 大意是 , 江山如画之美 , 一时引起多少豪杰为之争战 。
与首三句作一呼应 。
下片着重描写人物 。
“遥想公瑾当年 , 小乔初嫁了 , 雄姿英发”乃写周瑜(字公瑾)当年 , 潇洒英姿 , 督江东三军 , 又娶东吴二美女之一小乔(大乔嫁与孙权) , 可谓英雄美人 , 天合佳偶 , 正是得意之时 。
英发 , 英姿焕发也 。
“羽扇纶巾 , 谈笑间 , 樯橹灰飞烟灭”乃描写周瑜儒雅、镇定自若 , 胸有成竹的神态 , 且谋略已定 , 战法早已作了部署 , 故而 , 帷幄中谈笑之间 , 曹操的战船便焚烧殆尽了 。
“故国神游 , 多情应笑我 , 早生华发 。
人生如梦 , 一尊还酹江月 。
”此五句 , 乃写词人自己的感慨 。
其中 , 故国 , 指赤壁之战故地 。
多情应笑我 , 乃一倒装句 , 意思是“应笑我自作多情” 。
华发 , 头发花白也 , 华通“花” 。
人生如梦 , 借用曹操诗句 。
这几句乃无奈之感慨也 , 故最后只好归于“一尊还酹江月” , 即无奈之余 , 只好在江边月下 , 酹酒以祭而已 。
苏轼的豪放词 , 不惟怀古词 , 其内容是多方面的 。
例如《江城子》(老夫聊发)一词 , 写的是居官闲猎 , 却表现了词人之伟大的爱国情怀 。
全词如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 。
左牵黄 , 右擎苍 。
锦帽貂裘 , 千骑卷平冈 。
为报倾城随太守 , 亲射虎 , 看孙郎 。
酒酣胸袒尚开张 。
鬓微霜 , 又何妨!持节云中 ,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 西北望 , 射天狼 。
其中 , 下片首句第四个字多数词选本为“胆”字 , 实乃误也 。
酒至酣处 , 往往人要袒胸纳凉 , 故应为“袒”字 。
上片主要描写打猎 , 下片舒怀 , 表现出词人的强烈的为国效力的爱国胸怀 。
苏轼的词不仅充满豪气 , 且不乏浪漫主义色彩 。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就运用了奇思妙想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
全词录于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 ,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 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 , 低绮户 , 照无眠 。
不应有恨 ,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此乃苏轼于神宗熙宁九年中秋节在密州任上 , 于月下畅饮 , 因以怀念其弟苏辙 , 写下的一篇妙词 。
上篇看似写景 , 实则寓意著作者政治上不得志 , 难得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的苦闷和无奈 。
下片景情融合 , 既有对弟苏辙的怀念之情 , 又有对人间的美好祝愿 。
表现出词人的宽阔胸怀 。
该词境界...
用什么诗句表达“无意伤害了他人”后的内疚?
1. 念此私自愧 , 尽日不能忘 。
《观刈麦》白居易想到这些暗自惭愧 , 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
2..本自无教训 , 兼愧贵家子 。
《孔雀东南飞》佚名本来就没有受到教管训导 , 更加惭愧的是又嫁到你家愧对你家的公子 。
3.遭遇同众流 , 低回愧相见 。
《游子吟》李益我的遭遇和这些人一样 , 只好低头徘徊 , 和尊高的人见面感到羞愧 。
4.低徊愧人子 , 不敢叹风尘 。
《岁暮到家》/蒋士铨母亲啊 , 儿子已经愧对您了 , 不会忍心诉说漂泊在外所受的风尘 。
5.甚愧丈人厚 , 甚知丈人真 。
每于百僚上 , 猥颂佳句新 。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我很惭愧 , 你对我情意宽厚 , 我深知你待我一片情真 。
把我的诗篇举荐给百官们 , 朗诵着佳句 , 夸奖格调清新 。
6.秋来相顾尚飘蓬 , 未就丹砂愧葛洪 。
《 赠李白》杜甫秋天离别时两相顾盼 , 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 。
没有去求仙 , 真愧对西晋那位炼丹的葛洪 。
7.举头望云林 , 愧听慧鸟语 。
【形容自己想归隐的句子】《墨萱图·其一》王冕抬头看着一片云林 , 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
8.身多疾病思田里 , 邑有流亡愧俸钱 。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 , 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 。
9.以我独沉久 , 愧君相见频 。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自惭这样长久地孤独沉沦 , 辜负你频繁地来把我慰问 。
10.予甚自愧 , 方予少时 , 尝有志于出游天下 , 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
《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我很惭愧 , 当我年轻的时候 , 曾经有出外游历天下的志愿 , 但是因为学业未成 , 没有空闲的时间 。
小学阶段你学过或积累过不少的描写山水的诗词,请选一首自己喜欢...
小学阶段的??晕 , 那就说一首简单的吧 。
鹿 柴 (王维)空山不见人 , 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 , 复照青苔上 。
『注释』鹿柴(chài寨):地名 , 同“鹿砦” , 义为鹿栖息的处所 。
这是王维隐居的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 。
柴 , 通“寨”、“岩” , 即树枝编成的栅栏 。
返景(yǐng影):同“返影” , 即落日返照的阳光 。
苔:一作“莓”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中空灵境界的追求和喜爱 , 这也是他隐居辋川中的乐趣之一 。
这首诗的主要特色是充满了绘画的境界 。
首两句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
后两句写光返深林 , 复照青苔 , 是画卷中的主人公所见之景 。
两者结合 , 便是一幅绝好的人景相依的图画 。
本诗的重要艺术手法是反衬 , 用以突出诗人所要描写的中心内容即幽寂两字 , 表现在前两句中是“不见人” , 后两句中是“青苔上” 。
前两句 , 诗人目的是写他在山中“不见人” , 因而山只是一座“空”山 。
接着一声“人语响” , 划破了这一分山林的幽静 , 这样的手法便是反衬 。
这同南朝梁人王籍所写的名句“鸟鸣山更幽”中以鸟的声响来反衬山之幽静是一致的 。
同样 , 后两句中诗人目的是写深林中的幽暗景色 , 即突出写“青苔上”的“幽”景 。
但他却不是直接描写整座山林一片漆黑 , 而是让一缕浅明的阳光投进林深之处 , 还照在青苔之上 , 这样给读者的感觉便是 , 明者自明 , 幽处自幽 , 而且经此明者的比照 , 幽处就显得更幽了 。
此诗反映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 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
归园田居 (其三) 种豆南山下 , 草盛豆苗稀 。
晨兴理荒秽 , 带月荷锄归 。
道狭草木长 ,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 但使愿无违 。
从表面上看 , 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 , 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 , 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
披星戴月 , 侍弄着自己那点儿 , “庄稼” , 不去管它他收成如何 , 只要将自己放到泥地和作物之中 , 就已身心倍感愉悦了 , 农田那稀疏的庄稼 , 那萎萎的野草 , 那难行的田间小道 , 以及那冰凉爽净的露珠 , 都让诗人有种新鲜刺激的感觉 , 让他欣喜异常 , 这种感觉又是他生命的源泉 。
与世无争、自然恬静的生活让他完成自己生命的极乐体验 。
前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 , 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
起句很平实 , 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 , 让人觉得很亲切 。
三四句 ,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 , 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 , 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
虽然很辛苦 , 但他并不抱怨 , 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
后四句 , 路窄草长 , 夕露沾衣 , 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 , 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 , 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 。
“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 , 朴素如随口而出 , 不见丝毫修饰 。
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 , 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 , 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 , 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 。
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 。
“带月荷锄归” , 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 , 却有一轮明月陪伴 。
月下的诗人 , 肩扛一副锄头 , 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 , 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
- 亲爱的自己(亲爱的她们)
- 迭代自己(式微主旨)
- 年龄段|不同年龄段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
- 睡眠|“不靠谱”奶爸带娃,哄孩子睡觉自己却先睡着,女儿反应很暖心
- 怒怼|“你才怀孕5个月,自己买菜做饭怎么了”,孕妈怒怼让人解气
- 再也不让自己失眠了(什么东西让人再也不喝酒)
- 免费测另一半什么时候出现(算自己结婚的另一半)
- 讨厌自己的亲姐姐自私(为什么姐姐不喜欢妹妹)
- 谈恋爱被父母知道咋办(父母知道自己谈恋爱了)
- 跟很穷的男朋友谈恋爱(和比自己穷的男朋友谈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