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每当我闭上眼就可以感受到您的力量” , 2019年 , 张杰在《一封家书》中向爷爷诉说自己的心里话 。 如今 , 来自家人的爱已然内化成了他前行的最大动力 , 而他也倍加珍惜和享受与家人在一起的每一秒;被李静盛赞“选歌高手”的他 , 正在悉心为妻子谢娜选歌 。
走出录音棚的第二站 , 是话剧《曾经如是》的排练现场 , 这是张杰新的突破 。 “我一直以为这是我不可能碰的事情” , 尝试之后的感慨夹杂着兴奋 , 但他也直言自己并不想要成为一个演员 , 而是为未来的音乐剧做打算 。 只是进入到排练现场 , 他的热爱则在快速释放 , 全然是不同于音乐舞台的又一个张杰 。
12年:依然盎然的生命力
如今的张杰 , 有着松弛的快乐 , 心境和歌声也都开阔了许多 , 但不变的仍然是那颗音乐初心 。 或许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非常静距离》的归来里 , 首期嘉宾会是张杰:他们都是前行多年 , 始终记得回头去看一看来路的人 。
“我想继续 , 继续分享每一个人的平凡与不凡” , 李静在《非常静距离》的回归里如是说道 。 曾经走过的12载光阴 , 在这里无数人打开心扉畅所欲言 , 也让无数人在这里看见喜爱与初心 , 看见每一道星光背后的内心剖白 , 它是无数人的青春回忆 , 甚至最初的追星伴侣 。
当户外真人秀涌现、社交平台拉近了明星与大众的距离的同时 , 李静和《非常静距离》同样也在思考着一个问题:观众仍然需要的会是怎样的明星(人物)访谈呢?走过了12年的节目 , 该如何保持盎然的生命力?
文章图片
她们的答案在全新回归的《非常静距离》里:真实不做作的明星工作和生活呈现 , 轻松愉快又不失思考性的对话 , 紧贴网络语境的解压小问答等;它不是窥私欲下的犀利刁钻 , 而是平等温情的老友聚会 。 走出演播厅的《非常静距离》更加年轻、更加有趣了 。
你敢想象李静一见面就向张杰抛出了“百万调音师”的订单:“录成蔡琴”吗?或许也很少有人能够想象和张杰合唱《明天过后》的人里有一天会有李静 , 但弹幕上不断飘过的“静姐唱歌像极了关掉原唱的我的样子” , 恰恰见证了《非常静距离》全新的一面 。 李静提出的唱歌换气的问题 , 也引发了无数观众的共鸣 。
文章图片
除此之外 , 朋友圈挖掘的”小伙子梗“ , 让张杰谈及女儿神采飞扬;忙碌于音乐事业 , 他也会感慨幸亏之前的时间留给了妻女 。 最平凡的生活 , 幸福却透过语言、情绪感染着所有人 , 录音棚显然成了那个让张杰最快敞开心扉的安全场所 。 当然他也有一些幸福的小烦恼 , 比如逛街还是会被拍到 。
和录音棚不同 , 话剧排练现场是人物崭新的一面正在被揭开 。 相比于外界简单打上的”跨界“标签 , 走进剧场也让我们看到了张杰在排练时的真实状态:不断琢磨表演方式、精准寻找人物状态、空灵纯净的声音 , 以及与其他演员的配合等 。
这绝非单独靠语言所能够传递的 。 就像张杰选择为新专辑十首歌拍摄MV一样 , 同样是希望画面和声音的结合能够带给观众更深刻的触动 。 而走进不同的工作场景 , 也意味着通过他人之口完善人物图谱 。 赖声川导演便给出了“天生歌者”的评价 , “我不知道谁还可以唱 , 这个人物需要一种天籁的感觉 , 我觉得就是张杰” 。
文章图片
从录音棚到话剧排练场所 , 从合唱录制到畅谈创作背后的故事 , 从闲话家常到音乐初心、未来思考 , 《非常静距离》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 , 将舞台下更生动真实的张杰推到了大众面前:他还是最初那个男孩 , 却也早已不同 。
未来李静还会走向更多的场所 , 喧嚣热闹抑或是偏安一隅 , 但无可否认 , 这档走出演播厅沾染着更多俗尘烦忧的节目 , 刚刚绽放出新的生命力 。
拥抱短视频之后
华丽升级的另一面 , 《非常静距离》也在积极拥抱短视频平台:本季节目将在抖音平台播出 , 同时以长视频和短视频两种形式呈现 。 李静瞄准的 , 正是大众已然养成的碎片化观看习惯、在短视频平台停留时间越来越长的现状 , 与优质内容仍然稀缺之间的“矛盾” 。
“从去年开始我们就看到了抖音对中长视频的邀请 , 那时候我们就想到了将《非常静距离》放在这里播出” 。 在传统明星访谈如何向短视频迁移的问题上 , 李静目标明确:不仅30分钟的长视频要精彩 , 剪辑成1-2分钟的短视频同样要吸引人 。 这绝不只是简单的播出平台迁移 , 而是一次“好内容+用户习惯”主导的革新 。
稿源:(人民资讯)
【】网址:/a/2021/1128/112Q21230H021.html
标题:作者| 糖炒山楂“是否爱上一个人不问明天过后,山明和水秀不比你有看头,牵着你的手一直走到...|张杰挑战“百万调音师”,回归后《非常静距离》还是熟悉的味道吗?(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