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及时规范收运和安全处置,成为有效保障疫情防控成果的另一个重要战场。针对当前医废收集不及时、运输不规范、转移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我市日前出台了《关于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集中收集的实施方案》,切实守好医废规范化处理这道防线。
据了解,当前无锡市区约有1657家医疗机构,无锡市工废公司与市区部分医疗机构签约,直接上门收集医废。部分小型医疗机构则与就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服务合同,自行运送医废至社区服务中心,由它们代为收集暂存后,再由工废公司统一上门收集。
“现有收集模式存在几方面问题。”业内人士说,一是由于小型医疗机构“小、散、远”及受交通管制等条件限制,集中处置单位直接上门收集难度大;二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代为收集,代收集点需临时贮存非自有医废,存在管理责任难以明确和代收费不合规等问题;三是小型医疗机构自行运送至代收集点过程中,会有医废收集不及时、运输不规范、转移积极性不高的管理风险。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人员告诉采访人员,市区医废年产废量约5100吨,而集中处置能力每年可达7200吨,能有力保障处置需求,但收集转运能力还存在明显短板,主要就是对小型医疗机构无法做到有效覆盖,形成了体系盲区。“应按照‘平战结合’理念,尽早建成和完善医废收集体系,推动收集处置能力扩能提质,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做支撑。”
【 常态化|小型医疗机构医废集中收集】 医废收运体系怎么建?“统一招标、统一平台、统一运行、统一监管、统一考核,按片区组织中转收集。”据介绍,市生态环境局公开招标确定医废收运服务单位,各区综合考虑医疗机构数量、辖区面积及交接场地要求等基本条件,按照每20-50平方公里设置一个片区的标准,确定相应片区的集中收集交接点。收运服务单位根据集中收集交接点建立中转收运线路,实现对该片区内所有小型医疗机构的收集全覆盖。
按照要求,今后中转车队上门收集医废时,要在规定时间送达集中收集交接点,并将医废直接转交至集中处置单位的集中收运车上,实现中转收集全程不落地。此外,全市将使用统一的医废收集信息化监管系统,确保医废收运全程可追溯,真正形成“分类中转收集、全程不落地、信息化监管”的医废收集体系。
根据进度表,我市将于11月底前确定收运单位,并在各区设置集中收集交接点,于12月底前搭建完成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中转收运路线,于2022年3月31日前在市区全面铺开小型医疗机构医废集中收集工作。(陈菁菁)
- 县医院|县医院获评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 技术|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技术命名 加强中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
- 拒诊|银川卫健委最新要求: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患者!
- 整顿|违反疫情防控规定 山东烟台5家医疗机构停业整顿
- 疫情|辽宁省卫健委:疫情防控常态化 健康幸福过新年
- 调研|朝阳区医保局领导调研指导区属医疗机构医保工作
- 新闻记者|省内多家医疗机构迎来骨折就诊高峰,雪后咋出行
- 丁小平|春节期间南京18家医疗机构提供24小时核酸检测服务,42家发热门诊24小时开诊
- 核酸|郑州已解除封控、管控、隔离群众 可根据病情自行到医疗机构就诊
- 科普|健康科普|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防护指南之居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