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发布会汇总|北京新增1例本土确诊详情公布,在昌平( 二 )


  • 管控区内需定期开药慢性病患者,可代开药和送药上门
要加强管控区域常规医疗服务,做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和管控区域、集中观察点等相关区域的患者医疗服务,建立社区筛查、闭环转运、医院衔接、隔离救治的全环节工作流程。辖区内有管控社区(村)的,要第一时间成立医疗小组,通过向管控社区(村)、集中观察点派出医疗服务队、流动医疗车或驻点医务人员,以及和属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接等方式,满足居民医疗需求。对于需定期开药的慢性病患者,可采用代开药和送药上门等方式适应患者需求。北京急救中心加强与中高风险街道乡镇、管控社区(村)、集中观察点的协调联动,合理调派急救车组,专车闭环转运,满足市民日常急救服务需求。
  • 管控区人员就诊前已完成检测24小时内可不复检
要加强管控区域外出就医服务。各区卫生健康部门要指定区域内有关医院,作为管控区域、集中和居家观察人员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指定医院和指定发热门诊,指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好居家观察人员的健康监测。对管控区域人员有外出就医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驻点医务人员要及时评估,尽量为患者在社区内提供服务;对于管控区域、集中和居家观察人员在就诊前已完成核酸检测的,接诊医疗机构在24小时内可不必重复检测。
同时,加强指定医疗机构救治服务。对各区指定医院救治管控区域内确有困难的疑难重症患者,指定医院要建立专家组,组织评估后,对需卫生健康部门协调外院会诊的患者,向区卫生健康委提出会诊申请;区卫生健康委根据实际情况,协调辖区内其他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或报市卫生健康委协调本市有关医院,通过远程会诊或派出专家现场会诊救治的方式予以保障。在指定医院完成诊疗的观察期患者,指定医院应与有关社区或观察点工作人员做好衔接,协助呼叫急救车辆,闭环转运返回管控社区(村)或观察点。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唐云华
管控|发布会汇总|北京新增1例本土确诊详情公布,在昌平
文章插图
  • 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共同居住者每月一次核酸检测
一是继续抓好常态化防控措施。要求市场主体严格履行防疫主体责任,落实落细测温验码、通风消杀、卫生清洁、佩戴口罩和手套、“一米线”、限流错峰等常态化防控措施,切实加强从业人员个人防护,坚决防范扎堆聚集,严防聚集性疫情发生。
二是加快推进疫苗加强免役接种进程。充分发挥属地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联动作用,加快推动市场领域重点从业人群“应接尽接”“愿接尽接”,持续巩固市场领域免疫屏障。
三是规范市场领域重点从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在保持对农贸市场和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现行核酸检测频次不变的基础上,对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共同居住者每月开展一次核酸检测;餐馆、食堂、酒吧、食品生产单位、连锁超市等食品经营单位、美容美发、快递物流、外卖送餐、保安、家政从业人员持14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上岗;药店从业人员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上岗。
  • 北京坚持进口冷链食品全程防控
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四无五不”管理要求。要求市场主体对无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消毒证明和追溯信息的进口冷链食品,做到不采购、不使用、不运输、不贮存、不销售。实施进口冷链食品专用通道进货,专区存放,专区售卖,按照“谁拆包、谁消毒”的原则做好预防性消毒工作。持续推广应用“北京冷链”追溯平台,实现进口冷链食品“来源可溯、去向可追”,已累计注册企业1.5万余家,流通食品20.84万批次、73.13万吨。
  • 10月22日以来,北京公示问题突出、整改不力单位730家次
本市持续加强市场防疫执法力度。针对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餐饮服务单位、“七小场所”等重点主体,高频次开展疫情防控执法检查,10月22日以来,共计检查各类市场主体11.05万家次,发现问题5918个,公示问题突出、整改不力的单位730家次。
  • 北京对重点业态每日开展防疫督查,通州区永辉超市等被点名
由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卫生健康委、市药监局、市邮政局组成6支市场领域重点业态督查组,针对农贸市场、食品生产、食品经营、餐饮、美容美发、快递物流等重点业态每日开展防疫督查,10月份已累计督查各类市场主体1849家,发现问题520个,涉及市场主体33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