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是许多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鱼肉蛋白高,热量低,富含“脑黄金”,是人类摄入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周应吃280—525克鱼肉。但是,吃鱼、煮鱼前如果不注意一些细节,却会让你惹上大麻烦!
吃鱼前做了这事,香港79人感染7人死亡!据文汇网报道,9月1日至10月10日的40天内,香港共报告了79名患者感染侵入性乙型链球菌住院,出现了败血症、脑膜炎等症,其中7人死亡,致死率甚至超过新冠肺炎!
【 鱼眼|香港79人感染7人死亡,罪魁祸首竟是鱼!近期买鱼、吃鱼千万小心,致死率超新冠】
文章插图
(图源/网络)
调查发现,79名患者中,大部分人是厨师或者兼职鱼贩,病发前曾接触淡水鱼,包括鲩鱼等,还有部分人表示处理未经烹煮的淡水鱼时手部带有伤口。检测结果则发现,近一半患者都感染了ST283乙型链球菌。这种型号的病菌,喜欢寄生于活鱼体内。
文章插图
(图源/网络)
因此,香港感染及传染病医学会副会长林纬逊10月21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乙型链球菌这次的爆发和接触、进食淡水鱼有关。感染乙型链球菌有多可怕?侵入性乙型链球菌是链球菌属中的一种,具有致病性强的特点,常寄生于淡水鱼中,如我们常吃的罗非鱼、鲩鱼等。人体一旦感染侵入性乙型链球菌,身体各大器官容易受损,出现脑膜炎、败血症、蜂窝组织炎、带菌性关节炎等,甚至会死亡。
文章插图
但如果在感染初期能够及时应对,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以ST283乙型链球菌为例,感染初期人只是有点发烧、不适,等到后期,人的颈椎、脊椎、关节、脚踝等位置,都有可能被入侵,造成严重感染,甚至骨骼坏死截肢或死亡。也就是说,如果是不想被乙型链球菌拖累,应该从吃鱼前开始注意,做到以下2点:1. 避免徒手拣鱼,处理活鱼或其他海鲜时要戴上手套;2. 最好别生吃鱼和海鲜,要彻底煮熟再食用。对于手部有伤口、有免疫力问题或有慢性病的人,例如患糖尿病、肾病、肝病、服用类固醇或抗排斥药的人要格外小心。
说完了处理鱼要注意的一些小细节,我们再来说说吃鱼、挑鱼有什么注意——
吃鱼、挑鱼的4个小知识,你知道几个?
文章插图
如何挑到一条新鲜的好鱼?想买到一条新鲜的好鱼,可以先学学这3个妙招——★ 看鱼眼:新鲜的鱼眼球饱满突出,角膜透明清亮,富有弹性。若鱼眼凹陷,则说明鱼不新鲜。鱼鳃:新鲜的鱼,鳃呈鲜红色,黏液透明。若鳃色变暗呈灰红或灰紫色,甚至黑色,则鱼不新鲜。
文章插图
鱼鳞:新鲜的鱼,体表有透明黏液,鳞片光泽且与鱼体贴附紧密,不易脱落。鱼腹:新鲜鱼的腹部不膨胀,肛孔呈白色、凹陷,不新鲜的鱼肛孔稍凸出。★摸新鲜鱼的肌肉坚实有弹性,指压后凹陷立即消失,肌肉切面有光泽。若指压后凹陷不能立即复原,则说明鱼不新鲜。★闻新鲜的鱼,鱼鳃具有海水鱼的咸腥味或淡水鱼的土腥味,闻起来发臭变味的则是不新鲜的鱼。
文章插图
鱼的这个部位有剧毒,千万别吃!没错,这个部位就是鱼胆。民间有偏方说,鱼胆可以“清热解毒”。但事实上,我们平时吃的青鱼、草鱼、鳙鱼、鲳鱼、白鲫等,鱼胆都有毒,高温也不能破坏它的毒素。
文章插图
中毒后,轻则上吐下泻,重则肝肾损伤、急性肾衰竭、肝坏死、心绞痛,最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只需2.5克胆汁,就能让一个成人中毒甚至死亡。一般一条1~2公斤的鱼,胆汁就够这个量了!因此,吃鱼前一定要去除鱼胆。如果是杀鱼时不小心弄破了鱼胆,可以立刻用苏打水或40度米酒把鱼肉擦洗一下,再用清水漂洗干净即可。另外,饭桌上吃鱼如果尝到苦,一定要吐掉。
文章插图
煮鱼时,怎么去除鱼腥味?去除鱼腥味的方法也有很多。炖鱼时放点牛奶,或者先把鱼肉放牛奶中浸泡一会儿,都可以去腥提鲜。
- 病人|香港捐血者确诊感染新冠:输血者及捐血站员工核酸均阴性
- 身背重罪,逃亡时意外坐错火车,偷渡香港后变成大才子
- 虎尾草|农村3种不起眼的野草,专治脚气、香港脚,不花一毛钱就能治好
- 国家药监局|绿叶制药拟分拆博安生物上市获香港联交所确认
- 院友|香港增26宗病例 葵涌邨群组感染人数逾百
- 香港特区政府|香港22日初步确诊病例逾百例 大部分为一楼房居民
- 变异病毒|香港新增16宗病例 源头不明病例增多
- 病例|香港新增5宗病例 再多一名检疫中心保安感染
- 香港特区政府|香港新增5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3例为输入病例
- 香港夫妻住8平米房子照片流出,我看到了最难以启齿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