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因为很巧的是 , 节目录制当天航天员聂海胜刚好从空间站发来了北京的夜景图 。
从太空俯瞰夜晚的城市 , 万家灯火跟宇宙中的繁星交相辉映 。
在那一瞬间 , 突然理解了人类为什么要穷其一生去发展航天事业 。
看到《嗨放派》里五人组穿着模拟宇航服 , 坐着“摇摇乐飞船”冲出地球、奔赴太空的时候 , 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相通的感动 。
文章图片
其实“太空旅行”这一站用到的科学原理也特别简单 。
一个 , 是酯类化合物和荧光剂的混合液与过氧化物发生反应时 , 会产生颜色各异的荧光效果;
另一个 , 则是在装有液体的瓶内注入空气 , 利用瓶内外的压力差 , 可以制作出喷射升空的“水火箭” 。
嘉宾们进入密闭的黑暗空间 , 利用装载着荧光液的水火箭 , 喷洒液体 , 亲手制出了浩瀚宇宙中的梦幻星空 。
火箭升空的瞬间 , 黑暗中有一道光闪过 , 刹那之间 , 辽阔宇宙、星河美景尽在眼前 。
文章图片
我很喜欢王嘉尔最后的总结 , 即便普通人穷其一生都无法去到太空 , 但这样一场实验 , 可以帮助我们感受到宇宙星空的浩渺和美丽 。
我觉得这是对科学浪漫性的极致表达了 。
“科学”和“实验”原本是两个严肃、冷冰冰的词 , 但通过游戏的平衡 , 它们变得足够的轻巧和接地气 。
可以梦幻 , 可以现实 , 也可以梦幻又现实 。
节目第一期叫做“追太阳的人” 。 乘冰船下海、坐气球看日出 , 乍一看是像奇幻电影照进现实 。
实验的前半部分 , 也确实是这样 。
为了验证一个猜想 , 几个嘉宾凌晨3点半就起了床 。
困到眼皮打架的王嘉尔连睡衣都懒得换 , 但在到达海边、看到节目组布置的巨型气球堆的瞬间 , 被震撼到瞌睡全无 。
文章图片
其实设想中 , 实验过程应该是个类似于《飞屋环游记》的故事 。
因为嘉宾们想探究的是 , 海拔高的人会不会比海拔低的人更早看到日出 。
在验证猜想的过程中 , 王嘉尔被绑在气球上 , 升到了距离地面七米的空中 , 在熹微的曙光中和地上的伙伴一起等待观赏日出 。
没想到过了有一个世纪那么长 , 天已经大亮了 , 半空中的王嘉尔还是没看到太阳 。
文章图片
其实这个时候已经过了日出时间 , 但厚重的云层挡住了太阳 , “站得高看得远”反而视线受阻 。
有趣的是王嘉尔一落地就立刻下了“海拔不影响看日出”的结论 , 一旁半梦半醒的李荣浩迷迷糊糊地跟着附和 。
两人都是直到听了专家的解释才恍然大悟 。
其实如果实验顺利 , 升高7米的王嘉尔理论上会比站在地上的成员早几秒看到日出 。
但没有办法 , 科学实验就是充满不确定性 , 从来不可能百分之百成功 。
比起那个确定的结果 , 实验过程中或狼狈或浪漫的体验 , 反而给嘉宾们留下了更深刻的感受 。
比如看到日出的美景 , 让他们觉得这一大早上的忙活“值了” 。
文章图片
通过这个节目 , 我发现好奇心真的是人类的天性 。
只不过 , 这个天性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被压抑或者隐藏了 。
节目刚开始录制的时候 , 几个嘉宾的状态明显是收着的 。
拿到任务卡之后他们会非常严谨地对照实验手册 , 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 。
也不是说这样完全不对 , 但总感觉他们在游戏过程中过于紧绷 。
直到第二期 , 不知是因为熟悉了节目流程还是因为换了主题的缘故 , 大家不仅状态变得松弛了 , 思维也更加活跃 。
在游览动物园的过程中 , 几个人趁着有个专家在身边 , 不停地提出各种刁钻的问题 。
后来去参观猩猩馆 , 王嘉尔在完全没有任务安排的情况下主动提出要试验一下猩猩会不会模仿人类的动作 。
这属于是老师还没出卷 , 就已经学会自己提问自己抢答了 。
文章图片
能从完成任务到享受游戏 , 这样的变化还是挺可贵的 。
尤其是在一档以科普为目的的综艺里 , 嘉宾们肉眼可见的玩得开心尽兴 , 让“科学是很有趣的”这句话变得很有说服力 。
稿源:(小风小浪)
【】网址:/a/2021/1026/102612003A2021.html
标题:陈飞宇,终于选对了一次(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