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就像游走于血管内的“幽灵”,一旦堵塞血管,会使血液的运输系统瘫痪。有数据显示,全球每四例死亡中就有一人死于血栓相关的疾病,血栓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血管介入专家指出,不要以为血栓只是中老年人的疾病,血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严重威胁生命健康。预防血栓,民众平时要对自己的生活习惯多加注意,做到禁烟酒、控饮食、多喝水和多活动。
文章插图
肢体突然肿胀
要当心是静脉血栓什么是“血栓”?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静脉血栓栓塞症分会常委、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管与介入科刘灏教授表示,“血栓”医学名称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是指静脉内血液发生不正常的凝结,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是它的两种常见形式。通俗来讲血管好比是高速公路,而血栓就是一个个路障,阻止着血液的流动。血栓在血管内游走,停哪儿就会堵哪儿,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肺栓塞等严重疾病,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血栓栓塞症多见。绝大部分的静脉血栓没有明显的症状,有的表现为肢体肿胀,往往也会被公众忽略。静脉血栓的袭击目标只有一个:肺部!刘灏教授称,静脉内的血栓脱落后,不会进入动脉系统,会在肺动脉内过滤。“当深部粗大静脉内的形成大血栓脱落后,就会经过心脏被打进肺部,直接栓塞肺动脉,即肺栓塞。”刘灏表示,如果肺动脉被严严实实地堵上,死亡速度远远快于心梗,临床很少抢救和挽回的时间,生活中很多猝死的病例都是由于肺栓塞导致。
长期不活动是血栓最常见的诱因
为什么人体内会有血栓?也许大家都听说过“经济舱综合征”,就是指由于长时间空中飞行,静坐在狭窄而活动受限的空间内,双下肢静脉回流减慢,血流瘀滞,从而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和(或)肺栓塞。刘灏解释,这两种是常见的静脉血栓性疾病。最常见的原因只有一个:不活动。长时间乘坐火车和飞机的途中,由于缺少水分和运动,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会减慢,血液内的栓块更易挂壁、沉积,形成血栓。另外,静脉血栓栓塞还非常好发于是在ICU、肿瘤病区、骨科等住院病人群体。30多岁的年轻小伙,从美国飞回广州参加会议,18小时长旅飞行,落地后便马不停蹄各种奔忙,还兴高采烈爬了山,未曾想,两三天后,小腿肿胀严重、还出现了严重的咳嗽,医生接诊后,为其排除了感染因素,得知他刚经历了长途飞行,便指导做了相关检查,18个小时飞行期间活动少,导致静脉血栓、进而发展到了死亡率极高的肺栓塞……紧急通过系统规范治疗,三个月后,小伙病情得到了控制。刘灏教授介绍,临床中,类似患者并不少见。“发生血栓栓塞后,应立即到医院就医排查,一个超声,或者通过特定的生化项目检查,就能早期筛查出来并加以规避。”他特别强调,出现肢体不明原因的肿胀,千万不要挤压、撞击肿胀一侧的肢体,避免血栓脱落。而一旦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确实比较高危,血栓堵塞到哪里,就可能导致哪里的脏器受损,比如堵塞肺部血管造成肺栓塞,严重者可导致猝死。
如何预防“血栓”?
刘灏表示,血栓最可怕之处,就在于绝大部分情况下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因此,日常预防是关键所在。血栓的预防分为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
基本预防:
①适当的运动,避免久坐;
②多喝水,每人饮水大于2000ml,清淡饮食,注意低盐、低糖、低脂,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戒烟酒;③注意保护下肢,保暖,避免不必要的下肢静脉穿刺;④平时可以多做勾脚、踩刹车、空中蹬自行车等运动;⑤下肢骨折等情况卧床期间可以抬高患肢,高于心脏20-30度,注意早期功能锻炼,但需注意避免膝下垫枕,以免影响小腿静脉回流。
物理预防:
可在医生指导下穿着医用弹力袜,使用间歇充放气装置、足底静脉脉冲系统等辅助用具。
药物预防:
血栓高危人群,必要时根据医嘱口服、皮下或静脉使用抗凝药物。
【 下肢|肢体突然肿胀?要当心,可能得了静脉血栓】来源:新快报
- 大隐|下肢静脉曲张怕开刀?“射频消融闭合术”带来微创新选择
- 砂糖|突然刷屏!“没有一袋砂糖橘能过夜”登上热搜,上海人笑而不语
- 耳石症|突然头晕目眩?当心是“耳石症”惹的祸
- 下肢|每天坚持“踮脚”10分钟,4个问题会悄悄远离你,别说没有告诉你
- 南方医科大学|女子颈部突然长了个“包”,“罪魁祸首”竟是十月前的鱼刺
- 螨虫性|8岁男孩身上突然起疹子 竟是螨虫作祟
- 儿科医生|一岁男孩突然用头撞门,原来是癫痫发作
- 闭塞|下肢血管闭塞恐截肢 介入手术助力老人逃过一“截”
- 毛病|经常半夜突然“自然醒”,难再入睡,是怎么回事?或是这几种毛病
- 病例|深圳疫情突然出现新变化,春节临近,一个信号警醒14亿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