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锚定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上海做了什么?

集群|锚定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上海做了什么?
文章插图

生命医学正经历第三次产业革命,跳脱出单一生物学维度,集成材料、工程等诸多学科力量。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敏锐洞察并紧抓这波健康新机遇,就能实现区域跃升发展。今天举行的2021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系列活动之一——2021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大会上,中科院院士陈凯先这样注解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发展。
在他看来,锚定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上海拥有天然优势。这里产业体系发达、创新要素富集、国际化程度较高。“十四五”时期,将是上海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关键时期。在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当下,持续迸发的新场景、新应用,将成为这座城市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砝码。同时,高质量的产业发展还将接驳高品质的十五分钟生活圈,化为人人可享有的高品质生命健康服务。
好项目不缺土地,做深做实“张江研发+上海制造”
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其基础底座正是齐备完整的产业链。当前,上海持续做深做实“张江研发+上海制造”品牌,以“1+5+X”产业布局为抓手,即以张江为核心、5个特色园区为支撑、其他特色基地为补充。由此,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生物医药产业链逐步完善,涵盖新药研发、临床试验、成果转化、孵化上市等诸多关键环节。
然而,对标全球最高标准,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短板犹存。不少与会专家在调研后发现,目前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龙头企业优势仍不够明显,对产业链上下游带动效应仍待加强。
为此,上海积极回应企业最现实的诉求,不断盘活“家底”,腾挪更新出更多产业空间。据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平透露,明年底前,上海计划推出1.25万亩可用空间;到2025年,上海将累计推出约2.6万亩可用空间,建成1个千亿级园区。由此,真正实现“好项目不缺土地”。
集群|锚定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上海做了什么?
文章插图

为满足产业项目快速落地需求,上海还在探索更便捷高效的一揽子落地方案。譬如,地处上海北部的“宝山药谷”正加紧建设标准化定制厂房,向“生物医药高端制造集聚区”的目标全速冲刺。
加速孵化创新成果,告别“十年冷板凳”
相较于其他产业,生物医药有其特殊性。业内人士曾用一句“板凳坐得十年冷”来形容其漫长的成果转化链。在前期基础研究阶段,企业往往就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即便好不容易有了创新成果,等待上市、批量生产又是一道道坎儿。
实践中,上海不断突破桎梏瓶颈,借由跨部门联动会商机制,持续缩短企业创新成果转化链路。今年以来,一个“加速器”成了沪上不少生物医药企业争相接洽的网红平台。这一上海首创的“临床试验加速器”,由市经济信息化委、科创办、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等部门联合建立。该平台导入了大量三甲医院、临床试验医疗机构资源,并统一接入“一网通办”。由此,不仅高效满足生物医药企业在本地开展临床试验的需求,也使临床试验平均启动时间缩短到3至5个月。
集群|锚定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上海做了什么?
文章插图

放眼全市,各区、各部门纷纷整合服务资源,并根据各自定位,向企业配给更精准高效的服务内容。譬如,在加速建设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宝山区,就专门设立了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精准匹配器械类企业发展需求。在“一对一”服务模式下,医疗器械审评审批用时大大缩短,企业获得感持续上升。
抢抓地方立法新机遇,推动部分事项先行先试
从政策集成到资源合力,针对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痛点、堵点,上海持续攻坚啃硬。下一阶段,上海还将抢抓浦东新区法规这一难得的“政策窗口”,推动部分事项在全国先行先试。
此前,早在首批浦东新区法规酝酿之时,就有不少来自张江的人大代表提出,希望能为生物医药产业专门立一部法规。代表们的强烈呼声来自企业积攒已久的现实需求。实践中,虽然各部门已探索推出不少高效便捷的服务方案,但部分创新想法依然受制于顶层制度设计不明确,因此在实操环节只好作罢。
瞄准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就意味着上海需要在制度供给上再突破、再创新。对此,刘平表示,相关调研已在密集进行中,希望能在年内出台相关法规。这部法规不仅将从制度层面固化实践中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也将瞄准亟待突破攻坚的难点、痛点。“我们将用好立法变通权,推动浦东‘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并逐步将成熟经验向全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