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王炎强:医教研齐头并进的医学博士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蔚晓贤
医学博士、博士后、科主任、老师、重点实验室主任、科研项目负责人……当这些看似不大相关的描述都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时,它们之间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反应呢?这是采访人员采访王炎强之前,心中最大的好奇和疑惑。作为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科主任,他一直在用实际行动探索“医教研”协同发展之路。
教研|王炎强:医教研齐头并进的医学博士
文章插图

从医:从未兑现的“欠休”单
近日,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二科采访人员无意间看到一份值班表,王炎强排在第一个,值班表显示他这一周要出4个门诊,上1个夜班。查看既往排班,有时门诊后接着夜班或夜班后接着门诊,而备注中“欠休”一栏标注着“87+,节11.5+1+1”。
采访人员向医护人员请教才知道,“欠休”指的是加班占用了正常的休息日,以后再补休的意思。那一串数字意味着王炎强“欠休”的日期已累计100.5天,这个数字肯定还会增长。
这100.5天是从2020年1月1日至今积攒下来的。那这些欠下的休息日果真能补得上吗?当采访人员见到王炎强问他这个问题时,王炎强笑了笑,淡淡地说:“医生这个职业,为抢救病人加班是常事,虽然记在排班表上,很多欠休最后都归零了,临时加班都不记录在案。”
2006年,年仅26岁的王炎强从徐州医学院研究生毕业来到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在风湿免疫科工作的6年间,王炎强挤出时间刻苦学习。2012年,他考取中山大学医学全日制博士。2015年,王炎强顺利拿到中山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当年他被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以高层次人才引进。
神经病学专业性强,与临床其他学科联系密切,诊疗范围包括脑血管病、神经免疫脱髓鞘、帕金森病、痴呆等等,发病率高,病情急重、复杂多变,涉及多专业。王炎强不仅自己要熟练本专业诊疗技术操作、常见多发病的诊治及急、危重症的抢救工作,他还要指导下级医师的临床医疗工作并参与院内外疑难病例会诊。
2020年,神经内二科成立,王炎强担任科主任。作为负责人,他认为科主任就是个符号,是个召集人,没什么特殊的,其实首先是个普通的员工,凡事自己要以身作则。从“欠休”的数量就可以看出,他这个科主任欠休的天数比其他同事的总和还要多。“家里有事从来不考虑能指望上我。”王炎强笑着说,因为对家庭付出太少,爱人也时有抱怨“家里有他没他一个样”。
教研|王炎强:医教研齐头并进的医学博士
文章插图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而来。王炎强积极响应医院抗疫大局,克服各种困难,带领科室人员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第一次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头晕目眩,呼吸困难,但这是我们的职责、岗位。”疫情期间他每天参与重症监护病房值班,除此之外他还不忘通过电话、短信、微信指导本科室内外患者病情的居家诊治,疫情防控和科室诊疗工作稳步推进、正常有序。
神经内二科成立后,王炎强就着手组织科室医教研梯队的建设,带领团队在日常临床诊疗工作中突出脑血管病、癫痫、神经免疫与感染亚专业发展,尤其是发展科室脑血管介入技术,防治脑血管病需要“两条腿走路”。王炎强告诉采访人员,长期以来,脑梗患者对于脑血管病早期预警症状缺乏重视,延误就诊,很多患者因此错失早期诊治时间窗口,留下严重后遗症。除了时间窗内的静脉溶栓,介入技术的实施可以通过血栓的取出、支架植入等给患者诊治、康复带来极大可行性。
在王炎强的办公桌上有一个小玻璃瓶,瓶子里装的正是前不久科里介入团队医师从一名患者血管中取出的血栓块儿。8月29日,一名年仅21岁的女青年突然右侧肢体完全瘫痪被紧急送到医院。经过颅脑CT、NIHSS评分、ASPET评分评估后予以桥接治疗。在多科室的密切配合下,他们科介入团队的医师从女青年动脉中取出5块暗红色血栓,经过两周的后续治疗,女青年出院时已可独立行走。
王炎强告诉采访人员,科室的发展离不开科室医护团队辛勤的努力与不懈的坚持,更离不开院领导及各个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现在,他们科的介入技术目前已经可以独立完成取栓、动脉溶栓、颈内动脉支架植入、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椎动脉支架植入、大脑中动脉支架植入等常规神经介入手术,能够更好地对患者进行诊疗和抢救。
为师:做医生首先要学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