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秋冬季节如何稳定高血压?遵守两大原则( 二 )


波动大。老年高血压波动较大,一天中忽高忽低,特别是收缩压。这主要由于老年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所致。因此,在采取降压药物治疗期间,不能以1次测量结果衡量血压是否正常,应每天至少测2次,且随时不舒服随时测,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可能是假性的。老人由于动脉硬化,容易出现假性高血压现象。这类患者对降压药物耐受性较差,更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应注意鉴别。假性高血压发生率并不高,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有增加趋势。因此,对于周围动脉很硬,血压又很高,但不耐受降压治疗,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时会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若未发现明显的脑、心、肾等重要器官损伤表现,应考虑假性高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多。老年高血压易受体位变动影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更易发生。体位从平卧到坐起,或从蹲到站,血压会突然降低,出现头晕、昏倒,这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也有关系。因此,应慎用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必须应用时,可在晚上临睡前服一次,如无明显反应,再改成白天服,而且应从小剂量开始。
并发症与合并症多。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患高血压后容易引起心、脑、肾的合并症,如心绞痛、心梗、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此时需要特别注意,不要应用加重合并疾病的药物。
用药时易抑郁。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较低,用药期间更易发生抑郁症。因此,应避免选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抗高血压药物,如可乐定、甲基多巴等。对有抑郁倾向的患者,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也应慎用。
血压控不好,脏器会报警
在很多情况下,高血压对人体的影响就像“温水煮青蛙”,开始一段时间病人可能并未感到不适,但机体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会慢慢给脏器带来损害。
心慌、胸闷,心脏在“诉苦”。如果高血压患者出现心慌、胸闷、胸痛、下肢水肿等症状,说明心脏已经出了问题。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导致心脏扩大、心脏电活动紊乱,逐步引起心脏舒张、收缩功能减退。此时,患者会出现心悸、心律不齐,还可能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而出现活动后胸闷、胸痛等症状。因此,高血压患者出现上述症状,要尽早到医院做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必要时还要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有无血管狭窄、堵塞,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眼皮肿、夜尿多,肾在“呼救”。高血压患者如果发现眼皮肿、夜尿增多,或血尿、泡沫尿,说明肾脏功能出了问题。肾脏是我们身体的“净化器”,其功能减退与长期高血压导致肾小球动脉硬化、肾脏滤过功能下降有关。此时,除了进一步控制血压外,要及时到医院做尿常规检查,了解有无尿蛋白,还要做肾脏彩超,看肾脏结构是否出现异常。
两臂压差大,动脉在“抱怨”。每个人的双上肢血压都略有不同,身体健康者差值可达5~10毫米汞柱,但高血压患者若出现两臂血压差很大,或走路时间长了下肢疼,休息后好转,说明上肢或下肢动脉已经硬化,甚至狭窄、闭塞。这与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此时,患者应尽快到医院做血管超声、增强CT、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堵塞部位,尽早采取相关治疗。
头晕、身体发麻,脑血管在“挣扎”。如果高血压患者突然出现头晕、视物模糊、上下肢运动障碍或麻木、言语不清等情况,说明脑供血出了问题,影响到大脑功能,发生了脑中风。这是由于血压长期过高,令脑血管堵塞或破裂所致。家属应立即拨打120,方便医生尽快给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做好溶栓治疗或介入取栓治疗的准备。
高血压控不好伤眼底
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户,更能反映高血压患者的病情,通过观察眼底可判断高血压的病期、类型和预后。如果患者不重视,高血压会慢慢通过四步破坏眼底。
第一步:刺激小动脉变细。血压长期持续性升高,可引起视网膜的一些病理性改变。在反复的高压刺激下,视网膜小动脉早期会稍有狭窄和轻度硬化,患者可能出现视力减退、眼前有黑影等情况,其他均无异常。若此时患者及时发现并加以重视,经药物治疗控制血压,视网膜血管可逐渐恢复正常,不会发生永久性改变。
第二步:小动脉持续硬化狭窄。如果血压长期增高,发展到一定阶段,视网膜会进一步发生改变,动脉持续狭窄,视网膜动脉硬化明显,动脉会出现“银线反应”, 动脉管径狭窄不均,并有动静脉交叉压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