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B站曾推出了一档综艺节目《说唱新世代》 , 现场考官问rapper选手:你愿意歌红还是人红?然后根据选手的答案给他分组 。
考官其实就是在问:你是希望将来做出好产品 , 还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件好商品 。
在这个语境下 , 不管选手回答什么都无可指摘 。
文章图片
选择成为商品 , 他们表现出来所有招粉丝喜欢的状态 , 则全都可以看作商品靓丽的外包装了 。
注意这里说的是招粉丝喜欢可不是招大众喜欢 , 就像很多时候我们吃瓜路人会讶异不解“怎么这样一个憨批都有人追捧?”别太意外 , 纯粹是因为他的贩卖对象不是你罢了 。 你瞧不上他吧 , 但在他的粉丝眼里 , 这不叫憨批 , 这分明是蠢萌、可爱、傻白甜、awsl!
这时候 , 如果你因此就生出一种智商与三观上的优越感(我知道很多人确实会产生这种心态) , 觉得自己才是人间清醒 , 粉丝都是被洗脑的蠢货……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
因为那些粉丝未必真比你糊涂 , 但他们与你的“口味”却一定不同 。
举个例子 , 我视重口味的榴莲为人间绝味 , 愿意花200块钱去开榴莲盲盒 , 而你半点闻不得那味道 , 总不能因为这个你就觉得可以鄙视我了吧?
写到这儿的时候有个朋友反驳我 , 他说:你拿口味不同和榴莲来类比就是偷换概念 , 你花几百块钱买榴莲还能吃进肚子 , 还有营养价值 , 你花几百块钱去追星 , 能有什么价值?不就是拿钱打水漂玩儿?
嗯 , 这正是接下来我想说的点 。
在娱乐产业化、偶像商品化的今天 , 粉丝花钱追星 , 情绪就是这件商品的核心价值 。
比如一场让你忍不住打赏的直播 , 一部让你开通会员的网剧 , 一个让你放松的度假酒店……在你为这些事物付费的时候 , 渴望着收获什么呢?
收获一场美好感受 。
人们对美好感受的需求是没有上限的 。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 , 这次你买了 , 体验很不错 , 下次就可能会重复购买 。 重复购买率越高 , 说明商品带给你的情绪价值就越大 , 而你之于这件商品的变现价值也就越大 。
流量明星就是这样操作的 。
纵然他们中的很多人唱歌、跳舞、演影视剧 , 但他们无法提供多少艺术价值 , 取而代之的 , 是给粉丝提供的情绪价值 。
粉丝花钱追星 , 买演唱会门票也好 , 买明星周边也好 , 买代言产品也好 , 实际上就是以一种完全放松的、感性的方式 , 为自己换得一份好情绪 。
通俗点说 , 就是花钱买开心呗!
文章图片
接下来就是“度”的问题了 。
其实每个人的经济条件和消费观念不同 , 花钱追星 , 究竟怎样算适度 , 怎样又算过度 , 真没法得出一个标准答案 。
但我们可以看花的钱是否压过了个人或者家庭消费的红线 , 换言之 , 有没有压缩当下生活 。
而只要在可控范围内 , 我认为是属于可以被理解的范畴的 。
就说这位800块买咖啡机的妈妈 。 如果她只是个月入2000的临时工 , 家里背着房贷 , 吃喝犯愁 , 花800显然不合理 。
如果她月入过万 , 家底殷实 , 岁月静好 , 那她花800块钱追星 , 就跟花800块做个马萨基一样 , 又何必扫她的兴呢 。
女儿郁闷的说 , 咖啡机在家里没人用 , 都闲置吃灰了啊!
我却想对这位姑娘说 , 咱们最好还是不要单从“能否发挥出功能价值”这一个维度 , 来划分一次消费行为是否符合你心目中界定的主观合理性 。
【那个把妈妈送上热搜的女孩,做对了吗?】因为 , 人们买东西 , 有时候真的不是为了用啊!
稿源:(方块熊乐园)
【】网址:/a/2021/1002/100211921S2021.html
标题:那个把妈妈送上热搜的女孩,做对了吗?(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