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相托的最后一站”,这句朴素的表达,道出了北京协和医院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协和为什么能成为全国最好的医院,又为什么能成为长盛不衰的传奇?答案,就在协和的历史里。
建院百年之际,北京协和医院举全院之力推出百年协和院史陈列馆、百年协和病历展,一件件饱含温情的珍贵藏品,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历史照片,一份份精心保存的病历档案,过万件展品还原一个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协和,一个与党、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的协和。
文章插图
1921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开幕典礼大合影
文章插图
张孝骞的小本本是协和人心中的“特级文物”
文章插图
林巧稚带领赤脚医生为孕妇做产前宣教
文章插图
张孝骞的小本本
文章插图
实物、展板浓缩北京协和医院百年历史本报采访人员 阎彤 摄
文章插图
卢沟桥事变中受伤战士病历 手术记录
文章插图
刘士豪在实验室做实验
百年协和病历展医学美术部分
文章插图
书籍、资料卡片、讲义等展品见证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 本报采访人员 阎彤 摄
观展·亮点
56个现存“小本本”首次完整展出
展厅里,我国胃肠病学创始人张孝骞独占一席。墙上挂着他生前最喜爱的字画,办公桌上,一盏老式台灯、一部老式电话按原样摆放,而最令人惊喜的,是他的56个“小本本”首次完整展出。
“张孝骞在协和医院担任了31年内科主任,是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院士)之一。在大师云集的协和,遇到诊断不了的病例,大家都会请张老会诊。所有的奥秘,都在这些小本本里。”北京协和医院宣传处处长陈明雁说。每看一个患者,张老就记下姓名、病历号、主要诊断和特殊病情。遇到疑难病例,他随口就能说出同类患者的病情。“小本本”就像“大内高手”的武功秘籍,是协和人心中的“特级文物”。
渊博的学识、惊人的医术,“小本本”里留下太多令人拍案叫绝的患者故事。20世纪60年代初,张孝骞为马寅初夫人诊病,她的症状非常奇怪:一感冒就休克。在其他医院,她被诊断为肝炎,但张孝骞却认为事出有因。他记得自己看过这名患者,时间是30年前,患者曾发生难产大出血的情况,这会引起脑垂体坏死,继而导致内分泌不足和应激反应缺陷,在受感染时就会休克。前后对比,他准确地作出诊断:席汉氏综合征。
矗立在院史馆内,张孝骞的谆谆教导仿佛仍在耳边回荡,他留下的名言至今仍激励着协和人,“患者以生命相托,我们如何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在张孝骞看来,对待生命,一定要用最严谨、最认真、最负责任的态度。
为了让观众能近距离感受大医风范,院史馆搜集了不少教授生前的“老物件”。展厅里,“万婴之母”林巧稚的床头柜和电话被精心布展,电话的另一端永远连接着病房,任何时候有紧急情况,她都会第一时间赶到。还有中国现代基本外科奠基人之一曾宪九在1984年给患者写的亲笔信,“张贵纯同志,您于9月14日诊视后已将近一个月,应该返院随诊,希望您不要延误。”其实,此时的曾宪九已是肺癌晚期,从家走到医院仅200米的距离,都要在路上歇几歇。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光,他的心里还满满的都是患者。
400余万份病历里的中国史
病历被誉为“协和三宝”之一。一百年前,北京协和医院成立了中国最早的病案室,400余万份字迹工整、文辞流畅、记录翔实、分析得当的病历是协和最珍贵的财富。如今,病历展也再次“升级”。
“病历展是协和400余万份病历的微缩景观,这里不光能看到孙中山、宋庆龄、高君宇等多位历史名人的看病记录,还能通过病历看到不少动人的故事。”北京协和医院病案科主任王怡说。
96年前孙中山手术的病理报告完好地保存在协和病案库里。1925年1月26日,孙中山入住北京协和医院,由外科专家为其进行手术。病历还显示,为了争取一线生机,协和医院在当年2月16日用镭锭对孙中山进行了放射治疗。放疗在当时非常罕见,在中国,只有北京协和医院有两钱镭。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遗体送病理科进行解剖,病理结果证实为胆囊腺癌伴肝转移。
- 拉纳|印度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4000万例
- 印度|(国际疫情)印度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4000万例
- 北京市|警钟敲响!北京又1地惊现阳性,小区连夜封闭,4000多人筛查核酸
- 天津|疫情午报|天津确诊病例大幅减少,河南安阳确诊数已超400
- 复旦大学|?上海市级医院健促委建设100%全覆盖,400余家公立医疗机构基本全覆盖
- 杂草|杂草里不起眼的“它”,挖出根400一斤,是珍贵中药,能治癫痫
- “呼格案”主办人腐败案结案:贪近4000万,被判18年
- 水谷精微|痰湿一除,大病皆无,流传1400年古方泡脚,帮你从头到脚祛痰湿!
- 阿尔及利亚|(国际疫情)(2)阿尔及利亚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超400例
- 床位|天河:拟增10所三级医院7400张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