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9月21日电(袁全 张晋川)今年9月21日,是中秋节,一个幸福与团圆的节日,也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
近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凭借“600号月饼”和“600号画廊”受到广泛关注。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除了有月饼和画廊,这里还是许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家。15年以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的记忆门诊为很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重拾了生活的希望。
(小标题)从不太早,永不言迟
2007年,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区分情绪障碍和认知障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开设上海市首家记忆门诊。作为记忆门诊的首批医生,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主任李霞见证了门诊从无到有并逐渐完善。
来这里就诊的患者,有的已经表现出加重的记忆障碍和全面的智力减退,甚至个性也会发生改变:有的患者无法做基本的计算;有的患者忘记了自己的家人;有的患者怀疑儿女不孝顺,和家人吵翻了天……
“从不太早,永不言迟”,这是记忆门诊的口号。如今,医学上仍然没有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逆转药物,但早期的积极干预可以有效延缓病情。“记忆无法回来,但行为症状是可控的。”李霞介绍,虽然阿尔茨海默病会影响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但尽早干预却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给患者一片安宁。”
文章插图
↑李霞(左一)与几位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合影。(图片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提供)
李霞介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每年接诊的病人中,老年人的比例约占40%,其中多数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前来就诊的患者很多,有时很难满足所有患者的就诊需求。”李霞坦言,记忆门诊日接诊患者达80到100人次,但依旧有部分患者排不上队。
全程管理,医疗接力
2017年,李霞遇到了一对特殊的母女。母亲潇阿姨83岁,女儿50岁,二人都患有认知障碍。但潇阿姨只允许自己照顾女儿,常常把帮忙的人骂走,甚至会到居委会去吵:“我自己的女儿,不要别人管。”
“她特别爱女儿,几乎每餐做女儿最爱的红烧肉。女儿不吃,她就喂给女儿吃。”她们的亲友介绍,“但喂过后一小时就忘了,她会再喂一餐。每天重复许多次……”当李霞看到潇阿姨的女儿时,她的体重已经在一年间激增五十多斤,因为行动不便,皮肤还出现了压疮,连上厕所都变得很困难。
文章插图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病房做康复认知游戏。(图片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提供)
“治疗的重点在于全程管理。”李霞介绍。药物治疗、照护方案、心理健康……每一位患者的治疗都是一次医疗接力,都需要链接各种社会资源。为了更好地给母女治疗,记忆门诊协调了公益组织、居委会以及她们的亲友,为潇阿姨指定了临时监护人并让监护人陪着潇阿姨前来就诊。经过两周的住院检查,潇阿姨确诊为轻度阿尔茨海默病。医院为她制定了治疗方案,并联系了养老机构,将其与女儿分开照护。
“全程管理的关键在于医养联盟的形成。”李霞介绍,联盟包括记忆门诊、居家支持组织、社区医院、区级精神卫生中心和养老机构。2019年,上海有28个街镇成为“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首批试点单位,为社区里的老人们开展一系列老年认知障碍早期干预服务,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时间。从发现、诊断到后续照护,医养联盟的形成可以更好地实现全程管理,助力病人的康复。
同社会一道,与“遗忘”赛跑
“身体不舒服,大脑会察觉;大脑不舒服,需要身边人察觉。”李霞认为,大脑机能退化固然是主要的诱发因素,但老年人长期缺乏社交活动和陪伴也是导致发病的因素之一,而干预和处理需要社会协作,增加老年人的社交活动,避免社交隔离。
【 生活质量|这里有一个与“遗忘”赛跑的记忆门诊】“当代老年人要开心。人多了,心情就变好了。”两年前,上海82岁高龄的强阿姨身体欠佳。女儿工作繁忙,自己一个人在家,“想到不开心的事情,就要掉眼泪。”
如今,强阿姨每周都要去参加街道开展的认知干预活动并有了明显的好转。活动包括一系列锻炼认知和记忆的小游戏,志愿者会带领老人们按顺序报数,或者带他们回忆各种水果的名字……
文章插图
↑门诊病人好转后,患者家属前来表达感谢。(图片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提供)
- 退休之后,我的生活过得非常幸福
- 上班族早安正能量经典语录
- 掌握爱的能力,就是延续有质量的感情
- 定下阳光家庭契约,迎接小学生活,写给果果7岁生日的信
- 红河爱尔|红河爱尔眼科医院:“睛”益求精 打造高质量服务
- 缓解|每5人至少1人中招,生活中这样缓解
- 她受继母虐待从小跟着叔叔生活,帮离婚多次的叔叔养大孩子
- 马齿苋|「健康过大年」过节选物看这里 挑选菊花有讲究 明目要选杭白菊
- 大关节|类风湿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 春节|春节临近 嘉兴爱美女性扎堆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