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小潘潘改编《女驸马》唱段可以 , 但不能改变原唱段里的人设 , 冯素珍是用真情实意感动了公主救了郎君 , 可不是卖弄风骚勾引了公主 , 小潘潘的那个唱法直接把原作的人设给颠覆了 , 这才是网友们痛骂她的根本原因 。
如果哪个编剧敢把阿朱改成窑姐 , 你试试挨不挨骂 。 改编都是要在一定范围内 , 而不是随心所欲的 。
很多粉丝压根就没弄懂网友们到底在批评小潘潘什么 , 就盲目为小潘潘强行洗白 , 这只会给人家帮倒忙 , 弄巧成拙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四、没有小潘潘 , 谁知道黄梅戏?
这大概是最无语的一种粉圈思维方式了 , 什么“没有郭某某 , 谁知道相声”“没有张某某 , 谁知道京剧”啥的经常充斥网络 。
黄梅戏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 其他四个是京剧、越剧、评剧和豫剧 , 由于黄梅戏是由山歌、茶歌、花鼓调等民间艺术发展而来 , 同时又吸收了高腔、汉剧、楚剧、京剧等剧种的精华 , 表现形式明快流畅 , 质朴活泼 , 因此受众非常广泛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五朵金花红透九州 , 之后的韩再芬等人同样全国闻名 。
小潘潘是谁?一个小有名气的网红 , 如果将小潘潘拿来和黄梅戏比名气比人气 , 这其实是对黄梅戏的巨大侮辱 。
笔者对这个话题也不多说 , 说多了也是对黄梅戏的不尊重 , 还是那句话送给网红的粉丝们:井口很小 , 世界很大 。
文章图片
五、小潘潘的魔改属于音乐多元化 , 大众要包容?
上文说了 , 小潘潘改编戏歌当然可以 , 只要不对原作搞颠覆性的魔改 , 那大众当然会包容 , 改得好还会力捧 , 就像慕容晓晓的《黄梅戏》一样 。
大众不能包容的是小潘潘把冯素珍唱成勾栏货色 , 这不属于音乐的多元化 , 而是赤裸裸地毁经典 。
小潘潘的《学猫叫》属于没什么营养的口水歌 , 但口水歌也是音乐的多元化表现形式 , 就像张宗昌做的诗“大明湖 , 明湖大 , 大明湖里有蛤蟆”一样 , 你可以说人家老张没水平 , 但得承认人家那也算多元化 。
所以央视不仅没有怼过《学猫叫》 , 还数次邀请小潘潘去央视舞台唱《学猫叫》 。 为什么央视会怼小潘潘魔改《女驸马》 , 因为这个不属于多元化的范围 , 当然不应该包容 。
文章图片
六、小潘潘带火了黄梅戏?
这大概是最有“技术含量”的粉丝洗白话术了 , 因为人家有数据啊 , 你看小潘潘魔改《女驸马》火了之后 , 不仅让很多年轻人知道了黄梅戏 , 还有很多人去搜《女驸马》 , 一下子就把黄梅戏给带火了 。
这种说法很能蛊惑人 , 但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东西 , 黄梅戏需要这种劣质流量吗?
文章图片
慕容晓晓的歌曲《黄梅戏》是正向改编 , 宣传了黄梅戏 , 歌颂了冯素珍 , 还推广了《女驸马》 , 这种流量属于优质流量 。
小潘潘魔改《女驸马》则属于反向改编 , 篡改了《女驸马》侮辱了冯素珍同时短暂提高了黄梅戏的流量 , 这种流量不管大小都属于劣质流量 。
打个比方 , 你在学校里评上了三好学生上了光荣榜 , 有一千个同学都知道了你 , 这是优质流量 。
你在学校上厕所时被同学推进了茅坑 , 全校三千同学都知道了你 , 这就是劣质流量 。
同样是知名度 , 你希望要劣质流量还是优质流量?
文章图片
正常人都会选择“三好学生” , 但在流量时代 , 有些人却会选择“掉茅坑” , 也就是传说中的“黑粉也是粉” , 只要粉丝多只要有流量就能有收益 。 所以 , 网红界各种奇葩搞怪 , 外围界各种主动曝光隐私 , 都属于哪怕别人不推自己也要跳茅坑博出名的现象 。
劣质流量是网红的最爱 , 但黄梅戏不需要这种劣质流量 , 不仅不需要 , 还要对劣质流量进行反击 。
文章图片
像小潘潘这样的魔改 , 如果我们选择包容和放任 , 那么网红界就会大量复制 , 甚至登峰造极 , 下一步就该魔改《天仙配》了 , 到时候万一黄梅戏真被网红弄少一个“梅”字 , 那就是典型的文化倒退 , 崽卖爷田不心疼 。
稿源:(二十一月雨)
【】网址:/a/2021/0921/092111X4432021.html
标题:小潘潘魔改《女驸马》已知错,粉丝还在硬洗,网红带火黄梅戏?(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