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木头娃娃 , 你到底还能发出怎样的声音
上观新闻:您曾说自己是一位“琵琶的修行者” , 为什么用“修行”这个词?如果艺术是一种修行 , 那您追求的境界是什么?
赵聪:修行就是不停地追求 , 不给自己设限 。 我追求的境界就是无界 。 世界时刻在变 , 人的想法也一直在变 , 我想在这万变之中 , 顺着自己的感觉去找一种平衡 。
上观新闻:此次音乐会中有不少曲目都是您自己作曲的 , 比如《绽放》《丝路飞天》《玫瑰探戈》等 , 您的创作之路是何时开始的?
赵聪:我从来没有学过作曲 。 大学毕业后 , 我在录制第一张专辑《卡门》时开始尝试改编 。 2000年 , 我和作曲家马久越一起 , 改编了琵琶名曲《十面埋伏》 。 《新编十面埋伏》只采用了原曲中最经典的旋律 , 剩下全变成了摇滚乐 , 用电子音乐伴奏 。 由于改编太大胆了 , 我担心听众可能一时难以接受 , 就决定在韩国首尔举行的亚洲音乐节上试水演奏 。 结果 , 现场两万名观众热烈鼓掌 。 著名录音师、“声响亚洲”评委会主席汉斯·尼尔森很喜欢这首曲子 , 国际环球唱片公司为我录制了我的第二张专辑《聆听中国》 , 这是环球唱片历史上首次发行中国民族器乐独奏专辑 。
2014年 , 我写了琵琶协奏曲《丝路飞天》 , 在此之前我主要是改编或创作一些小作品 , 后来我又写了琵琶协奏曲《福吉天长》、琵琶组曲《乐鸣东方》等大作品 。 去年我还创作了一首乐歌《鲲鹏志》 。
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的一句话对我的影响很深 。 他曾经抱着琵琶发问:“木头娃娃 , 你到底还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想 , 我这些年的创作就是为了探索、挖掘、呈现出琵琶更丰富的样貌 。
上观新闻:您的创作灵感从何而来?
赵聪:我习惯先用心灵和五官去感受风景 , 再用音乐去描摹记录 。 比如去敦煌创作《丝路飞天》 , 去长白山写《福吉天长》 , 到上海写《乐鸣东方》等作品 , 我都是到了当地之后 , 在令我感动的场景中获取灵感 。 所以我的音乐往往画面感比较强 。 先用眼睛看 , 再用音乐弹 , 最后用乐谱记录 , 这有点像一个手工业劳动者的状态 。
文章图片
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吸引他们
上观新闻:您担任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后 , 这一历史悠久的乐团有了很多新动作 , 比如开始通过短视频传播民乐 。
赵聪:是的 , 今年我们乐团跟短视频平台合作 , 发起了一个叫“了不起的国乐”的活动 , 一开始无人问津 , 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 , 半年时间里已经有1.5亿人次参与进来 。 他们把自己演奏的国乐作品传上来 , 或者在线上看我们的演奏 , 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
上观新闻:怎么才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喜爱民乐?
赵聪:中国的民族音乐有着厚重的传统 , 但在一些年轻人眼中 , 我们的音乐太高深了 , 离自己很遥远 。 所以我们要俯下身去聆听年轻人 , 看看他们都喜欢些什么 , 用他们喜爱的方式 , 用真情实感打动他们 。 音乐最擅长的就是软化人的心 。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 , 大家喜欢听什么 , 我们就演什么 , 还是要起到引领的作用 。
上观新闻:您多年来一直在向世界传播中国音乐的美 , 您认为怎样才能用音乐讲好中国故事?
赵聪:我觉得一起玩 , 是向世界推广民乐的方式 。 今年 , 我们与故宫博物院共同打造的音乐会“天地永乐·中国节”原本计划赴美国巡演 。 但由于疫情原因 , 我们采取了线上“云合作”的方式 , 邀请芝加哥交响乐团在美国录制 , 然后与中央民族乐团共同演绎 。 这首特别的《春节序曲》在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官网发布之后 , 不到一天时间就收获了10多万的点击量 。 我们还跟圣地亚哥交响乐团进行了网上连线的共演尝试 , 一起演绎了《彩云追月》并通过各大网络平台进行推送 , 非常有效地进行了国际传播和沟通 。
用民乐与全世界的听众沟通是一种很好的对话方式 , 他们觉得中国的乐器很有意思 。 我们的民乐在音准、建制以及技术上 , 在世界民族音乐的大家庭里都是领先的 。 未来 , 我们乐团会一边继承传统、打磨古曲 , 一边拓展民乐的现代化表达 。
栏目主编:龚丹韵本文作者:陈俊珺文字编辑:陈俊珺题图来源:由受访者提供
稿源:(上观新闻)
【】网址:/a/2021/0919/091911WA42021.html
标题:专访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打破界限,和听众一起玩(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