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给医疗美容广告戴上“紧箍咒”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要依法整治各类医疗美容广告乱象。重点打击10种情形,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制造“容貌焦虑”:将容貌不佳与“低能”“懒惰”“贫穷”等负面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或者将容貌出众与“高素质”“勤奋”“成功”等积极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的当下,医疗美容能够满足部分消费者身体消费的需求,让她们的颜值更出众。在一个盛行“以貌取人”的社会中,医疗美容作为一种“注意力经济”,通过外力和科技手段,能让消费者在社会表现和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帮助她们赢得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当容貌作为一种资源乃至社会资本的分量在不断提升,当“以貌取人”的不良社会心态愈演愈烈,医疗美容的火爆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
学业焦虑、身高焦虑、安全焦虑、公平焦虑……在一个焦虑弥漫的时代里,制造和贩卖焦虑成为一部分人的“生财之道”。“容貌焦虑”说到底就是先制造和贩卖“容貌焦虑”,让所有人都对自己的颜值不够满意,不漂亮的想漂亮一些,比较漂亮的想变得很漂亮,已经很漂亮的渴望更加鹤立鸡群……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总有一款医疗美容产品适合目标消费者。
欲望没有止境,诱惑没有尽头,“容颜焦虑”的虚火烧得越旺,消费者就越可能在医美上自掏腰包。没有需求培育需求,将小需求发酵成大需求,将大需求转化为大笔消费……医美商家的套路,让不少被“容貌焦虑”裹挟的人们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具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医美商家制造和贩卖“容貌焦虑”的套路并不高明,要么将容貌与个人能力、本事挂钩,要么将容貌与机会、成功关联,对容貌欠佳的人,进行人格鞭笞和精神矮化,给他们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对他们进行形形色色的污名化。
通过制造和贩卖“容貌焦虑”,增强颜值欠佳的人们的不舒适感、紧张感、迫切感乃至罪恶感,增强医疗美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实现利益变现,最终“荷包鼓鼓”。医美商家的“如意算盘”,显然缺乏规则意识与边界精神。
在现代社会,广告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更重要的是触动他们的心灵、情感和欲望。医美广告并没有原罪,却不能自弹自唱、孤芳自赏;给医疗美容广告戴上“紧箍咒”,对制造“容貌焦虑”的失范行为进行规训与惩罚,提高“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非法广告的违规成本,可谓正当其时。
广告|给医疗美容广告戴上“紧箍咒”】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