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文|中国医生“授人以渔”助几内亚打造神经医学中心

王兴文|中国医生“授人以渔”助几内亚打造神经医学中心
文章插图

昨天,在非洲大陆西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中国第28批援几内亚医疗队成员依然奋战在中几友好医院,在繁忙的工作中度过“中国医师节”。这支医疗队受国家卫健委委托、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组织派遣,编制21人,其中19名队员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还有来自北京市卫健委和北京市疾控中心的两名卫生管理顾问,这些精兵强将在当地已经工作了将近一年时间。
第一例显微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第一例显微镜下微创腰椎减压融合术、第一例微创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术、第一例巨大恶性脑膜瘤切除术、建成几内亚首个神经外科显微实验室、开办首届显微外科培训班……来自中国的医疗队员频频为当地开创各种医疗技术先河,也在无形中推动了中几两国的深情厚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王兴文作为医疗队的一员,为打造当地神经医学中心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一只神奇的茶杯:
“一喝水就能看见儿子”
8月19日,是王兴文在几内亚的第336天。早上6点30分,王兴文的闹钟准时响起,打开手机,几十条未读信息,大部分是国内外亲朋好友发来的医师节祝福。回复完消息,他像往常一样,起床、洗漱。在他的书桌上,一只神奇的茶杯一直放在触手可及之处,只需倒进热水,杯子外壁印着的一张照片会慢慢显现。照片里,王兴文和12岁的儿子笑容灿烂,“一喝水就能看见儿子”,这是他用来寄托思念的独特方式。吃过早饭后,在驻地的专用区换好白大褂,步行5分钟后来到中几友好医院,开启了崭新的一天。
在中几友好医院,王兴文长期在临床一线,参与医院的神经外科建设。一周五个工作日安排得满满当当:三天是手术日,一天出门诊,一天查房,还要参与实验室教学、授课,给几方医生做技术培训。此外,他还会利用业余时间,亲自为当地医生编写培训教材,这里的工作节奏十分规律。
去年9月,王兴文和队友们辗转上万公里,踏上陌生的非洲大陆。尽管此前有过心理准备,但这里的气候、生活环境依然让他一时间难以适应。除了新冠之外,黄热病、疟疾、埃博拉,这些在国内听起来很遥远的病毒随时可能出现在身边。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医疗队制定了一套十分完备的防控措施,非必要不出驻地、定期组织消杀、划定清洁区、污染区……70多页、3万字的规章,保证大家的安全。
授人以“渔”
亲身示范教学传授显微外科技术
王兴文|中国医生“授人以渔”助几内亚打造神经医学中心】医疗队队长张维说,在出征前,第28批医疗队就已接受了明确的任务,要配合国内协助中几友好医院打造神经医学中心,通过协同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放射科、手术室麻醉科、超声科等学科,努力将该中心发展为几内亚和西非地区最好的神经医学中心之一,使该国及周边国家患者都能够接受高水平的神经医学诊疗。
医疗外援,亲自操刀帮人做手术不难;最难的,是要把技术带给当地,尤其是面临当地医疗资源有限、医护水平参差不齐的困境。突破是从细微之处开始的。王兴文发现,因为整体医疗观念的相对落后,在世界上普遍使用的微创手术、显微外科等理念,在几内亚十分欠缺,而且医生大多没有经过显微外科系统培训,不太会使用显微技术。培养理念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看到这种技术带来的直观好处。
去年11月,一名几内亚籍38岁男性患者因摩托车车祸致颈椎、脊髓严重外伤,双下肢截瘫,双上肢不全瘫,在外辗转近一个月,送入中几友好医院。入院时,影像学检查提示“患者颈椎外伤,颈4/5椎间盘突出;脊髓不完全损伤(ASIAC级)”。如果不手术,患者轻则重度残疾,今后毫无生活质量,重则危及生命。由于患者年纪轻,对术后生活质量要求高,脊髓受压节段明确,王兴文建议采用微创颈前入路椎间盘切除手术,尽可能降低患者手术损伤,促进患者愈合。
由于这是中几友好医院建院以来第一例微创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术,因此,王兴文进行全程演示:5分钟,完成从切皮到显露病变节段椎间盘;30分钟,利用C-型臂透视,确认病变节段,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椎间盘,完成脊髓减压;利用患者的自体髂骨进行植骨融合,通过钛板完成融合内固定;最后,确认钛板和固定螺钉的位置……王兴文有条不紊,一气呵成,从手术开始到结束,仅用时1.5小时。为帮助几内亚同行完全理解这个新的术式,王兴文用英、法两国语言在术中对各个细节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