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彭永德教授义诊中
糖尿病不用每天用药了,真的吗?对于糖尿病给药方式的认识确实可以更新了。
近日,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具有心血管适应症的GLP-1周制剂司美格鲁肽(诺和泰)正式在中国上市。司美格鲁肽半衰期长达7天,也就是说可以实现 “一周一次”给药,并且研究显示其有全面的心血管代谢获益,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简便、安全的治疗新选择。
中国是糖尿病第一大国,患病人数已经超过1.298亿。其中,2型糖尿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据预测,中国老年人口将在五年后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老龄化加剧将给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带来更大压力。
与此同时,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明显。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彭永德教授告诉采访人员,30-39岁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达6.3%。
“中国糖尿病患者群体的增加来自两方面,一是存量,二是增量。存量是指原来已经确诊糖尿病的患者长期带病生存。这也说明了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性,管理得越好,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生命得以延长。第二就是增量。”彭永德教授据此谈到防控糖尿病,一是把已确诊的存量病人管理好,帮助他们实现管理达标、健康获益;第二个就是要减少增量,通过全民的健康教育和宣传促进早期干预,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成为全社会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糖尿病防治行动”作为15个专项行动之一,明确了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的目标。
管理困境:血糖控制不佳,心血管疾病高发
与高发病率形成对比,是中国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较低,即便是在中心城市,血糖达标率也不高,在接受降糖治疗的患者中,达标率也不足50%。
为什么会这样?
这与传统的治疗药物尚不能很好地满足病患的需求有关。“一方面,部分传统药物会出现低血糖,还可能造成体重增加,有些药物还需要谨慎滴定剂量,给患者带来不便。” 彭永德教授分析,这些问题给新型药品的出现提供了空间。比如GLP-1受体激动剂这类新型药物,能更有效地降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还能改善多项心血管代谢指标,更好地综合管理包括体重、血压和血脂等在内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可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发生风险达26%,过去临床上没有满足的需求,因新型降糖药物的出现得到一定的满足,助推2型糖尿病的达标管理和综合管理。
研究显示,血糖控制不达标,血压、血脂、体重等心血管代谢指标管理不佳,成为中国糖尿病患者并发症高发的主要原因。我国每3位2型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位患有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因此,糖尿病治疗需聚焦患者全面获益,兼顾血糖控制与心血管结局,对多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
近年来,降糖效果显著、兼具多重获益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在各大指南中的地位逐渐攀升。国内外指南均一致明确GLP-1 RA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高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治疗地位。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是备受期待的一款GLP-1周制剂降糖药物。全球多中心大型临床研究SUSTAIN系列研究共纳入11000余名患者,其中包括605例中国患者,证实了其降糖疗效、安全性和心血管代谢获益。
作为司美格鲁肽在中国注册临床研究牵头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表示:“我国2型糖尿病管理面临血糖控制和血糖、血压、血脂综合控制达标率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和治疗不规范等挑战,这些临床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结局。司美格鲁肽的上市将有望改善这一困局,为医生和患者带来更全面的糖尿病治疗选择。司美格鲁肽每周注射一次,即可以维持注射后长达7天时间里的平稳血药浓度,是当前已经上市的GLP-1 RA中血糖控制达标率最高的药物。同时,司美格鲁肽还能更好地综合管理包括体重、血压和血脂等多种心血管代谢指标,减少心血管事件,帮助患者更好地达到长期管理目标。”
一周一次给治疗“做减法”,给生活“做加法”
研究显示,司美格鲁肽改善多项心血管代谢指标,更好地综合管理包括体重、血压和血脂等在内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SUSTAIN 6研究结果显示,在标准治疗基础上,相比安慰剂,司美格鲁肽显著降低非致死性卒中风险达39%。
- 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全国巾帼文明岗——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糖尿病科
- 健康|这3类慢性疾病患者如何健康过年
- 糖尿病|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谢荣鑫谈:如何让慢性病患者健康快乐过春节
- 销售|深圳将试点互联网处方药销售,慢病患者可就近取药
- 维生素b12|糖尿病人该补充什么维生素
- 威海市|威海市开展低保家庭重症精神疾病患者集中收治工作
- 00后|爸妈,这届老年人潮起来,00后可比不过
- 专科|糖尿病患者的贴心守护人——记张掖市中医医院糖尿病专科主任李培源
- 饺子馅|今日小年,肝病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 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如何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