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并发症|十年糖尿病 并发六病症

医生提醒,延缓并发症发生要学会自我监测 本期专家:福州市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陈洁颖
采访人员 陈丹 通讯员 陈文璇
患糖尿病10多年,福州的李阿姨“习以为常”。没想到前阵子突然身体不适,一查便查出6种病,这可把她吓坏了。
糖尿病多出现在中老年人身上。它的可怕不只是疾病本身,更在于随血糖控制不佳而来的一系列并发症。若是忽视,不仅生活质量将会受到很大影响,还可能危及生命。
福州市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洁颖提醒,糖尿病人日常要学会自我监测,及时发现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血糖控制不佳一堆毛病找上门
李阿姨今年65岁,患有糖尿病10多年。平时血糖控制不佳,也很少检查,前些日子因“左下肢沉重感、视物模糊、疲乏1周多”住院治疗,全面检查后发现“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这一堆的毛病,可把李阿姨吓得不轻。好在,经过控制血糖、抗栓、降脂、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后,她的症状好转出院。
“由于发现治疗还算及时,没有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陈洁颖副主任医师介绍,李阿姨有这么多的并发症,问题就在于平时对自己疏于监测,没能及时发现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带来严重结果,如视网膜病变严重会导致失明;大血管病变严重会导致中风、心梗,大中风会偏瘫卧床甚至死亡,严重心梗致死;微血管病变造成的糖尿病肾病严重会导致肾衰尿毒症,下肢血管病变严重会导致坏疽截肢等等。
严重并发症可致死该如何防止和延缓?
严重糖尿病并发症会致残致死。那么,要怎么做才能防止和减缓并发症的出现呢?
陈洁颖副主任医师介绍,控制好血糖并经常监测相关指标,就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对于老年糖尿病人来说,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发生很难避免,所以监测相关指标更为必要。
“做好相关的指标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尽早干预治疗,可以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她具体分享了糖尿病人需要监测的一些指标如下:
1、血糖
血糖控制平稳的病人每周监测1到2次空腹加餐后血糖。血糖波动大的病人要经常监测血糖,一天中全面的血糖监测点是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血糖,如有低血糖症状随时监测。
2、胰岛功能检查
空腹和餐后2小时C肽测定,可以了解胰岛功能情况,一般空腹C肽在0.3~0.6pmoL/mL,餐后C肽应该是空腹C肽的5~6倍。
3、眼底检查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主要与病程和血糖状况有关。常见的有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眼底出血等,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建议:每6个月检查一次眼底。
4、糖尿病肾病
约30%-40%的1型糖尿病人,以及20%左右的2型糖尿病人,会发生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标准是:尿白蛋白/肌酐≥30mg/g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30mg/24h。
建议:每6个月检查一次尿白蛋白/肌酐。
5、心脏病变
糖尿病心脏病包括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变、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需要做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自主神经电生理检测、冠脉CTA等。
建议:每6个月检查一次。
6、神经病变
60%~70%的糖尿病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症状,如四肢感觉减退、麻木、刺痛;腹胀、腹泻、便秘、尿潴留;阳痿、性功能下降;听力下降、吞咽困难等。
建议:每6~12个月检查一次神经电生理检查(即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及肌电图)。
7、周围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的全身大血管均会受累,下肢最为常见,可表现为足部皮肤发凉、足部疼痛、间歇性跛行,且皮肤易受感染,溃疡经久不愈,严重者引起坏疽导致截肢(趾)。
建议:每6~12个月做一次彩色超声多普勒探查。
8、口腔检查
糖尿病友口腔疾病中以牙周病最为常见,患病率可达30%左右。慢性牙龈炎反复发作,牙槽骨萎缩,久而久之易引起牙齿松动或脱落。
建议:每6~12个月做一次口腔检查。
9、尿常规
包括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尿白细胞等多项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间接反映血糖水平,还能较早地发现糖尿病肾病。
建议:每3~6个月检查一次。
10、血压
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每天测量一次血压,有条件的最好每天进行多次测量;血压正常的糖尿病友最好每周测量一次血压。
11、血脂
糖尿病往往同时合并脂代谢紊乱,通过血脂检查,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调脂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