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地处浦东张江,背靠上海科技大学,上海临床研究中心不久前揭牌成立,引发业内关注——在医疗资源丰富的上海,一家全新的医疗机构能做什么?在上海打造亚洲医学中心、全球健康城市的进程中又能发挥多少力量?
日前,上海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朱畴文接受采访人员专访时直言,中心是一块小而精的“试验田”,也是上海从不同通路探索生物医药领域的一个信号。“三四年后,一幢现代建筑将拔地而起:这里不仅可以治病,培养一批能为患者治病的人,我们更期待一批切实有效的生物医药原创成果能从上海走出、走向世界。”
新医院提供新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乍看名字,会让人以为是一家新挂牌的研究机构或管理机构。
“我们的目标,首先是要建一家医院——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朱畴文开门见山。按照三甲医院的规划建设目标,中心初期将设500张床位,初定主要聚焦肿瘤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泛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及肌肉骨骼疾病、感官系统疾病等。
有人好奇,上海三甲医院数量众多,并拥有一批高水平医科大学和科研院所,新建的上海临床研究中心作为后来者,后发优势在哪里?
对此,朱畴文也给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答案:不做三甲医院的普通翻版,将强调多学科会诊制度(MDT),以MDT为常规化的操作,为病人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的诊疗模式。
一言以蔽之:将打破原有学科框架,围绕疾病诊治临床路径,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专病化、集约化疾病诊治中心——这是上海临床研究中心的设立理想,也是奋斗目标。
在顶层设计层面,另一点也纳入考虑:在医院运行中将设法提高来院患者成为研究病人的比例。在500张床位中,300张设为研究型病床,I期纯科研面积达4万平方米,占总面积近30%。
朱畴文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将进一步强调要“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的理念。更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如何获得、如何维系?这一切都离不开以实践为基础的原创性研究,并通过转化实现临床研究的落地。
和重量级“邻居”协同合作,打通医学科技成果转化链条
2019年,上海开始推动建设研究型医院,大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用原创性成果服务全民健康,是未来发展方向。不过,剖析国内大型医院的普遍现状,朱畴文坦言,“治病水平不低,但基于诸多历史原因,有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不多。”
也正因此,作为一家开放式临床研究平台,上海临床研究中心希望与各优秀的医院、研究机构、企业一起,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这是上海生物医药创新探索需要的,也是上海、是浦东张江的定位所决定的。”在朱畴文看来,临床研究绝不能仅局限于“在病床旁的临床试验”,而是要深入了解疾病发病机制、过程、影响因素等,从而采取措施,预测、干预、判断疾病预后,乃至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的一系列研究……这事关基础研究、临床科研、转化应用的联动协同。也正因此,在上海临床研究中心建设的背后,来自上科大的强势支援也成为业界关注的一个焦点。
就上科大而言,落下这一新子,堪称水到渠成。事实上,上科大在生物医药科研领域谋篇已久,该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上海免疫化学研究所、iHuman研究所等多次在三大顶级国际期刊发表重大原创性成果,在药靶结构解析、基因编辑技术、抗感染药物研发等领域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已具备建设这一共享开放型临床研究平台的良好条件。
文章插图
从空中俯瞰,上海临床研究中心也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它的四周,环绕着国家蛋白质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源大科学装置等一批重量级“邻居”。
“一方面,我们希望依托张江地区国家大科学设施和研究机构集聚的地理优势来提升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能力;另一方面,依托张江的生物医药产业和人才优势,吸引全市的医院、科研单位、研发企业加入平台,提升成果转化与医生科学家培养。”
在朱畴文看来,随着中心建立起“疾病机制-临床诊疗-临床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一体化机制,医学科技成果的转化链也将更加顺畅。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获悉,上海临床研究中心目前已向全球发出“英雄帖”。
- 优秀人才|培养中医临床优秀人才
- 奥密克戎|辉瑞启动新版疫苗临床试验,称为奥密克戎“量身定做”
- 中医|【2021成绩单①】中医优才项目培养中医药发展主力军,开展19年启动五批培养1700余名中医临床优秀人才
- 砂糖|突然刷屏!“没有一袋砂糖橘能过夜”登上热搜,上海人笑而不语
- 心脏|女子心脏“破洞” 上海专家不开胸“修补”
- 技术|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技术命名 加强中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
- 医院|浓浓年味,送给“不离沪”的你!今日“小年”,上海胸科医院为外包服务人员送上特别祝福
- 主动脉|上海专家针刺麻醉为患者微创修补心脏“破洞”
- 脑干肿瘤|上海一六旬女子头晕呕吐被诊断为“脑干肿瘤”,真实“元凶”令人意外
- 河南省|河南构建临床营养质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