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剧靠什么实现了与年轻人的同频共振?( 二 )


党史剧靠什么实现了与年轻人的同频共振?
文章图片
大量青年演员也开始出现在党史剧中 , 承担起扮演历史人物的重任 。 这种变化被称为剧版《建国大业》模式 , 在《理想照耀中国》《光荣与梦想》中都表现得比较明显 。 较为新鲜的面孔为吸引年轻人转向党史剧提供了一定的契机 , 而经过调教的年轻演员在剧集中的表现也并不算拉胯 , 从同龄人的角度也更容易产生代入感 。 傅东育透露 , 《理想照耀中国》的镜头对准了不同时期青年的奉献与坚守 , 原型人物里年轻人有很多 , 所以要用年轻演员来演 , 在表达手法上也要年轻态 。 “有位年轻演员杀青之后 , 穿着军装给我敬礼 , 他说那种自豪感从未体验过 。 通过青年演员的影响力引燃理想动力 , 让年轻受众同频共振 , 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 ”
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教授在评价《百炼成钢》时认为 , “《百炼成钢》奠定了一种新的表达范式 , 对于年轻观众也更具吸引力” 。 在《百炼成钢》播出期间 , 很多深受红色精神感召的观众自驾两千多公里 , 打卡红色圣地 。 而《觉醒年代》播出已接近半年 , 仍有敬仰陈延年、陈乔年烈士的观众自发前往安徽合肥的延乔路打卡献花 , 历史和现实的共振 , 剧集和年轻人的同频互动在荧屏外仍在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