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肿瘤患者肾功能不佳,用药方案如何调整?

来源: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
【药物|肿瘤患者肾功能不佳,用药方案如何调整?】在抗肿瘤的药物治疗中 , 化学药物治疗具有重要地位 , 但药物品种众多、作用机制复杂 , 药物治疗的成功很大程度依赖于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案的设计 。 给药方案主要根据药物的副作用以及肿瘤患者对药物的耐受能力而进行药物剂量调整 。
那么 , 当肿瘤患者肾功能不佳时 , 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呢?又怎样判断患者确实是肾功能减退呢?
肾脏是人体调整体液和电解质平衡、排泄代谢产物及药物的重要器官 , 也是药物损伤的主要靶器官 。 肾功能不佳可引发人体代谢功能异常 , 改变药物的分布、蛋白结合及消除 , 从而使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发生改变 。 所以 , 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应根据肾功能具体情况进行给药方案的调整 , 使用肾毒性药物应尤为慎重 。
如何评价肾功能
临床上 , 评价肾功能的主要指标有三个: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 。
血肌酐来源于内源性的人体自身肌肉的新陈代谢 , 以及外源性的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尿素氮是体内蛋白质的代谢产物;血尿酸是细胞核中DNA和RNA的代谢产物 。 这三者都是主要由肾脏排泄 。
因血肌酐每天生成的量相对恒定 , 经肾小球滤过后 , 肾小管基本不重吸收 , 所以肾小球滤过率是血肌酐的主要影响因素 , 因而 , 血肌酐水平基本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功能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肾功能 。
尿素氮与血尿酸经肾小球滤过后 , 在各段肾小管均可重吸收 , 二者不能客观反映肾小球滤过率水平 。 所以 , 尿素氮和血尿酸对肾功能的评价只是作为参考 。
但在临床上判断患者肾脏是否受损不能单以血肌酐为依据 , 当肾脏受损后 , 只有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一半时 , 血肌酐才会升高 , 存在滞后性 。 因此 , 判断肾脏有无受损 , 应结合患者是否存在蛋白尿的情况 。
综上所述 , 当肿瘤患者出现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蛋白尿异常时 , 应综合评估该患者的肾功能各项指标 , 以确定肾功能状态 , 药物治疗方案也应随之调整 。
适当调整给药方案
药物相关性的肾损伤虽然不是导致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 , 却可加速肾衰竭进展 , 同时由肾脏排泄的抗肿瘤药物也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 。 此时 , 选择由肝脏、胆汁排泄的抗肿瘤药物更为适合 。
如果必须使用由肾排泄的抗肿瘤药物 , 若肾功能小于正常值的70% , 或病变肾脏排泄抗肿瘤药物能力减退超过正常排泄量的1/3以上 , 则原来由肾脏排泄的抗肿瘤药不再能通过调节、吸收、重分布或利用其他途径排泄 , 必须减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