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来自新疆的小伙,在人才济济的央视,是如何成为台柱的?

1983年 , 新疆乌鲁木齐 , 有个圆头圆脑的可爱婴孩 , 诞生在了一个维吾尔家庭 。
当时的中国 , 改革开放的春风才刚刚吹起 , 许多地方仍比较落后 , 新疆亦是如此 。
一个来自新疆的小伙,在人才济济的央视,是如何成为台柱的?】不少出生在七八十年代的新疆明星 , 小时候因为家庭条件 , 成长就好似放养一般 。
他们不是从小调皮捣蛋 , 活泼易动 , 就是常常打架 , 成绩不好 。 像陈建斌、王景春等新疆走出来的影帝 , 都是如此 。
但这个小男孩儿 , 似乎格外幸运 。
他的父亲是新疆人民出版社的翻译编辑 , 翻译过如《欧也妮·葛朗台》、《三个火枪手》等多部文学名著 。
母亲则是新疆歌舞团的歌剧演员 , 后来担任新疆广播电视台的译制导演 。
这样的出身 , 可谓是书香门第了 。
一个来自新疆的小伙,在人才济济的央视,是如何成为台柱的?
文章图片
所以 ,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与潜移默化下 , 这个被取名为尼格买提的男孩 , 打小成绩就好 , 并且多才多艺 , 写作、绘画都拿过奖 。
可唯独有一点让父母担心的 , 却是他的性格 。
后来被观众亲切地称作小尼的他 , 从小就顶着一张娃娃脸 。 这张民族特色鲜明的脸庞 , 看上去温和、阳光 , 就像是邻家的大哥哥一样 。
但在学生时代 , 小尼的性格却十分腼腆 。
他是那种在班上不爱说话 , 上课生怕被老师点到 , 被同学欺负了也只会一个人哭鼻子的老实男孩儿 。
由于父母的职业 , 他除了学校和家里 , 最熟悉的地方便是出版社与电视台 。
对文字、对主持的向往的种子 , 渐渐地埋在了他的心里 , 等待着某一天破土而出 。
而那一天 , 也并没有太远 。
高中的某一天 , 尼格买提像往常一样去图书馆看书 , 无意间他突然了看到一本叫《快乐如何》的随笔集 。
一个来自新疆的小伙,在人才济济的央视,是如何成为台柱的?
文章图片
书的作者 , 是当时已小有名气的青年主持人何炅 。
在书里 , 何炅既分享了他主持工作的日常 , 也告诉了读者如何在高压忙碌工作之外 , 发现生活里的乐趣 , 使人生变得更加阳光充盈 。
多年以后 , 当尼格买提作为央视当家主持人被别人采访 , 问到他是什么时候起想当主持人时 , 他回答 , 正是何老师的那本书 , 让他萌生且坚定了这一信念 。
那一天 , 在打开那本书之后 , 少年尼格买提的心中便一直回荡着一句话:“我要成为他 , 我要成为主持人 , 我要加入他们 。 ”
良好的家庭环境 , 不俗的天赋 , 温良的性格 , 或许只要有了具体明确的目标 , 再为之努力 , 连接成功的进度条 , 便会悄然浮现 。
尼格买提的中学时代 , 是在边认真读书边自学播音主持中度过的 。
而他的主持人之路 , 前期也顺利得让人羡慕 。
高中时期 , 他当过新疆学生代表 , 去香港参加宋庆龄儿童基金会的演出 , 高考那年 , 他获得了中学生电视节目主持大赛第三名 。
后来 , 他以全疆民考汉第二名的成绩 , 考入了许多人心中的主持殿堂 , 中国传媒大学 。
2
如愿以偿进入了中传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尼格买提 , 似乎和他后来的同事 , “北大还行撒贝宁”一样 , 让旁人看着觉得轻而易举 。
可是 , 从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 , 到一个优秀合格的主持人 , 这其中要走的路有多远 , 就不是好好学习那么简单的了 。
一个来自新疆的小伙,在人才济济的央视,是如何成为台柱的?
文章图片
大学时期 , 这个边疆来的少数民族小伙 , 人缘极好 , 用现在的网络语来说就是班上的团宠 。
他阳光帅气的模样 , 温和的性格很讨周围的人喜欢 , 这也帮他渐渐摆脱了性格里的些许怯弱与自卑 。
他变得更幽默风趣 , 也能更从容地面对一切 , 并将这些运用到了主持中去 。
大学三年 , 他在班上的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
因为还没到大四 , 尼格买提就进了央视 。
那一天 , 他本是作为亲友团 , 陪朋友录制央视的综艺《开心辞典》 。
当主持人要求亲友团上台表演时 , 尼格买提以流利的口才 , 生动的表达 , 引起了不少台下与电视剧前观众的注意 。
当然也引起了节目领导的注意 。
一个来自新疆的小伙,在人才济济的央视,是如何成为台柱的?
文章图片
《开心辞典》当时正准备为主持人配一个搭档 , 在看到这个20多岁年轻人的整体表现后 , 便有人建议他去参加面试与考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