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科医院|申康党委系统医务专家口述历史22丨 初心不改:做中国最好的心胸专科医院

胸科医院|申康党委系统医务专家口述历史22丨 初心不改:做中国最好的心胸专科医院
文章插图

【开栏的话】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中上海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和文汇报联合开设“申康党委系统医务专家口述历史”专栏,进一步挖掘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展现一代代医务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赓续光荣传统,践行医者使命,锐意进取、砥砺前行的精神风貌,绘就一幅幅党旗在市级医院一线高高飘扬的动人画卷。
口述人:芮瑞蓉,上海市胸科医院原人事科副科长、医务科副科长
上海市胸科医院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以诊治心胸疾患为主的三甲专科医院。医院在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弘扬正气、促进发展,提高我国的心胸疾病治疗水平,给更多患者带去了生命的希望。
建院仅三年,一大批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出炉
我1947年护士学校毕业后,就进入了胸科医院的前身——时称宏仁医院工作。1954年2月,宏仁医院外科主任兰锡纯教授完成了中国第一例心脏手术——二尖瓣分离术,病人在术后第5天就能起床走动,不久即完全恢复健康出院,在当时极为轰动。从那之后,来宏仁医院的心脏病人越来越多,医院的治疗经验也越来越丰富。这为后来筹建胸科医院打下了基础。
后来,由我国胸心外科创始人之一的顾恺时教授等起草了建立“上海市立胸部外科医院”的计划方案。1957年11月2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市胸科医院正式成立。
医院成立之初,黄家驷教授任胸科医院首任院长,兰锡纯和顾恺时教授任副院长。当时,医院汇集了众多胸科的知名专家,如吴绍青、徐昌文、黄铭新、吴珏、丁果等教授,分别担任多个科正副主任。
曾在胸科医院工作过的还有著名医学专家石美鑫、王一山、冯卓荣、王敏生、叶椿秀、孙大金、朱洪生、郑道声、徐济民等教授。建院初期,医院设有胸外科(含心外科)、心脏内科、肺内科、麻醉科、放射科,及细菌、生化、病理、肺功能、生理、心电图等6个实验室,设有7个病区、222张床位。
上世纪50年代初,国外的心胸疾病治疗技术已经比较先进了,而国内才刚刚起步。尽管胸科医院是新建立的专科医院,但医院各类诊疗设备比较完善。为有利于病人的及时抢救,手术室和每张病床边都有中心供氧及负压吸引装置;有全院范围呼叫灯装置,每张病床边还设有指示灯,病人可随时呼唤医务人员;新建的4间手术室,每个病室都设有术后候疗室,配有相当的护理人员,确保病员术后安全。
新建院后,又在宏仁医院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增添一套500毫安X光机,用于支气管造影。医院还建有制剂室,可以自制各种输液及中药针剂。
1960年,建院仅三年,由于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奋力赶超,研究成功了一大批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比如,医院和上海医疗器械厂合作,研究制成我国第一台鼓泡式人工心肺机,1958年7月在国内首例应用于临床,为一名患“肺动脉漏斗部狭窄”的12岁女孩施行体外循环下的心内直视术,获得成功。此外,医院还研制成功并在临床应用无缝塑料血管、快速换片机等。此后的1985年一年,医院就开展了6项国内首创的新手术。
从最初3名党员到400多名党员,医院党组织不断壮大
我是一名有74年党龄的老党员,见证了医院党组织成立、发展的过程。1947年我刚进宏仁医院时,包括我在内只有3名党员,我们组成了地下党支部,到上海解放之后隶属区党委领导。
医院的党组织是同步于胸科医院成立而建立的,当时全院有24名党员。1970年11月,随着党员人数增多,上海市卫生局党委批准医院改设为党总支委员会。党总支下设内、外、医技、行政4个党支部。到1985年,党总支下设的支部增加到了7个支部。1987年上半年,胸科医院党员数已增加到114名,医院党组织改设为党委。
现在医院已有472名党员,在职党员中很多都具有中高级职称。
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支部书记,我感到很欣慰。首先从思想建设方面,胸科医院党组织始终紧跟党中央的脚步,将党中央的精神落实在医院工作和实际行动中去。有几个时间节点令人印象深刻。
建院初期,医院党支部就把思想政治工作重点放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致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扩大专科业务范围,还建立了政治和学术活动制度,使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被广泛调动起来,推动了医疗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