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是一个山区省份,森林植被丰富,每年夏秋季节是野生蘑菇生长繁殖的旺季,目前至少有超过100种毒蘑菇。
由于野生蘑菇种类繁杂,很多毒蘑菇与一些野生食用菌极其相似,菌类专家都很难仅凭肉眼辨识,因此每年因误采误食野生蘑菇引起的中毒事件在全省各地时有发生。毒蘑菇所含毒素非常复杂,中毒后所表现的症状、体征多样,发病潜伏期短则数分钟,长则数小时或数天,其中以脏器损害型危害最为严重,死亡率极高。近几年来监测结果显示我省毒蘑菇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以家庭散发为主。
每年6~10月贵州进入野生毒蘑菇中毒高发时期。毒蘑菇中毒事件是引起我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死亡的主要原因。蘑菇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和治疗方法,因此,蘑菇中毒防控最好的措施就是不要随意采食和买卖野生蘑菇!
请珍爱生命,远离毒蘑菇
一、什么是毒蘑菇?
毒蘑菇又称毒蕈或毒菌,是指人或畜禽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的大型真菌。目前,我国已报道的野生毒蘑菇已超过500种。贵州省发生较严重的蘑菇中毒多为鹅膏属物种引起。鹅膏是大型真菌的一个大类,其中剧毒种类的主要特征是菌柄上有菌环,菌柄基部有菌托。
文章插图
典型剧毒鹅膏的示意图(黄盖鹅膏)
有毒鹅膏基本都具有菌环和菌托这两个特征结构,但是有些食毒不明或可食鹅膏也具有这两个特征,一些著名的味道鲜美的可食鹅膏,例如橙盖鹅膏、隐花青鹅膏同样既有菌环又有菌托,而某些剧毒鹅膏又与可食鹅膏外观长得非常相似,例如剧毒的灰花纹鹅膏和可食的隐花青鹅膏,因此对于老百姓来说,很难从外观上来区分哪些是可食鹅膏,哪些是有毒鹅膏。
文章插图
除了上述长有“菌盖、菌环、菌托”的鹅膏类蘑菇可能有毒,无“菌盖、菌环、菌托”蘑菇也可能有毒。因此: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绝对不要采食“头上戴帽(有菌盖)、腰间系裙(有菌环)、脚上穿鞋(有菌托)”的野生蘑菇!
二、毒蘑菇中毒的临床分型
主要分为七种类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光过敏性皮炎型、急性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急性肝损害型。
何为“假愈期”?
在七种类型中,急性肝损害型引起的中毒最为严重。患者进食毒蘑菇后6~30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经过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患者自觉康复。1~2天后患者再次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纳差、肝区疼痛、肝脏肿大、黄疸等症状,肝功能检查转氨酶急剧升高,提示出现肝损害。在医学上“自觉康复”的这段时期称之为“假愈期”。“假愈期”常常会让患者、家属或大夫忽视了病情的严重性而错过最佳救治时机,常可造成严重后果。因此,特别提醒注意!
三、近几年在我省引起中毒的几种剧毒毒蘑菇
1、淡红鹅膏剧毒,中毒类型为急性肝损害型,是致死率极高的毒蘑菇。一般食用后6~24小时出现不适,如头昏、乏力、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可能出现1~2天“假愈期”,随后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昏迷、黄疸、无尿等症状,严重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假淡红鹅膏剧毒,中毒类型为急性肝损害型。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灰花纹鹅膏剧毒,中毒类型为急性肝损害型,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导致死亡的种类。该菌与老百姓俗称的茅草菌、芝麻菌、伞把菇等蘑菇外观非常相似,从外观形态上很难辨识。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条盖盔孢菌剧毒,中毒类型为急性肝损害型,死亡率也极高。夏秋季在针叶树腐木上成群或成丛生长,也经常出现在锯木厂的木屑堆上。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欧氏鹅膏剧毒,中毒类型为急性肾衰竭型。
- 疾控中心|天津市河北区新增1例确诊病例 有津南区旅居史
- 提示|北京市疾控再次提醒!接到健康宝风险提示,立即向社区报告
- 健康提醒|济宁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醒
- 过年了,我们要年味,不要烟味!|【巴东疾控】送烟=送危害 | 二手烟
- 疾控中心|济南疾控中心主任:济南无中高风险区 可放心生产生活
- 流调|青岛市疾控中心2021年追踪密切接触者4393人
- 新冠肺炎|最新!枣庄疾控中心发布紧急提醒
- 疾控中心|聊城无症状感染者基因测序结果为德尔塔变异株
- 疾控中心|廊坊市文安县关于一名山东省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来该县行程轨迹的公告
- 疫情|1月23日烟台市疾控中心健康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