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张瑞光:做医生,既要有才智,更需要博爱、奉献、敬畏和悲悯】融媒体采访人员 荆冰 王建生
生命所系、性命相托。对医学怀有谦卑之心,对疾病存有敬畏之心,对患者保有恻隐之心,将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胸部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张瑞光多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文章插图
“由于自己失误对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是我最害怕的事”不久前,一名做过立体定向放疗的患者拿着复查结果来到张瑞光门诊询问:治疗后肿瘤为什么反而变大了?“我当时也觉得挺奇怪。要搞清这个问题,需要把患者所有做过的放疗计划、病灶的大小数量一一核对,才能确定到底是不是这个病灶以及到底是肿瘤长大了还是放疗引起的炎症。”他留下患者的联系方式,下班后回到办公室,仔细核对患者的影像资料,和影像科医生沟通,最终发现是放疗以后肿瘤周围的炎症反应所致。
“不然患者肯定会很着急,实际上,炎症会慢慢被吸收,这也是临床经常会有的事情。”选择肿瘤作为专业,于他是一种兴趣的驱使,更是对自己的挑战。作为一名“健康守门人”,除了要有扎实过硬的临床执业能力外,在他看来,责任心更是必不可少。
协和医院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医院之一,肿瘤中心的化疗人数常年居全省首位,每次半天的门诊时间,常常有四五十人的门诊量,而肿瘤治疗方案则需医生因人而异,个性化治疗。“对我来说他们可能只是1/40,但对每个患者来说,医生的每一句话都非常重要。所以每下一个医嘱,我都小心翼翼,心怀忐忑,唯恐因为自己考虑不够不周而影响患者的最终疗效。” 张瑞光说,一名好的医生,既要有才智、技能、经验和感悟,更需要博爱、奉献、敬畏和悲悯。
“扶贫工作跟做医生一样,都是去帮助别人”2017年11月,张瑞光被华中科技大学派往云南省临沧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健康扶贫工作。接到通知的那一刻,他没有犹豫:“扶贫跟我们当医生的初衷是类似的,都是去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到达临沧后他发现,当地缺医少药很严重,很多技术和药品都是十几年前的,靶向治疗的药品和新的化疗药物根本见不到。另外,当地群众认为一旦得了肿瘤就是不治之症,一部分人甚至会放弃治疗。他通过门诊跟患者交流、通过媒体的宣传,最重要的,通过切切实实的治疗,渐渐地把他们的观念转变了过来。
一位1岁多的小朋友,患有低度恶性淋巴瘤,一度想要放弃治疗,张瑞光为孩子实施化疗和靶向联合治疗,目前已经痊愈。80多岁的老人,在他的治疗下,已经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当患者对于预后心里没底的时候,很容易就放弃了。我要做的,就是要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给他们带来希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提高当地肿瘤医生的业务水平,他牵头成立了临沧市肿瘤学会,定期请来大专家为医生进行业务培训,通过远程等信息化手段随时交流疑难病例。另外,看到当地缺乏病理医生,他专程托人找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请求支援,并邀请协和医院的病理科主任进行远程病理会诊。由于他的不懈努力,他也因此荣获了2020年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抗疫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我对未来国产创新药物非常有信心”化疗是肿瘤治疗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但是并发症也比较多,由于毒副反应使患者不得不中断治疗,甚至危及生命,无论对于医生还是患者,都是一个较大的打击。好在随着国产创新药物的不断面世,可以预防性地降低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几率,尤其对于减轻我国基层肿瘤患者疾病治疗负担,增强患者药物的可及性有非常大的帮助。
“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患者,交通特别不方便,如果用这些产品进行早期的预防治疗,可以切切实实解决患者的问题,从而为患者争取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张瑞光表示,他对国产创新药的发展非常有信心,他也相信在像肺癌领域吴一龙教授、郑俊教授等大咖的带领下,中国一定会在世界舞台发出我们的最强音!
本文来自《医师报》主办的“走访健康守门人”专栏。“走访健康守门人”致力于展现我国广大医生的职业风采,讲述来自不同治疗领域的数十名医生,如何用高超医术和仁爱之心,突破医疗条件限制,帮助患者实现“让健康触手可及”的先进事迹。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 尿毒症|尿毒症患者,在饮食上有什么讲究?牢记这6大注意事项
- 晚安短信问候语 朋友圈晚安问候语
- 定下阳光家庭契约,迎接小学生活,写给果果7岁生日的信
- 小涛|为患者取出“潜伏”8年的眼内异物
- 健康|这3类慢性疾病患者如何健康过年
- 病区|新疆霍尔果斯市疫情:在院患者病情平稳、逐步好转
- 重症医学科|州二院运用CRRT治疗新技术挽救患者生命
- 变异株|山西大同确诊患者所感染病毒属于德尔塔变异株
- 健康中国|新春送祝福 卢光琇教授直播间答疑
- 运营|狩猎游戏《无畏》开发商新作曝光:免费多人射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