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夏季第一瓜”竟不是西瓜,而是这个“养生瓜”……

在炎热的夏天,冬瓜是餐桌上常见的药食两用的好食材,有着“夏日消暑第一瓜”的美誉。
冬瓜,其形如枕,又叫枕瓜,夏季最多,却为何又叫冬瓜呢?据传这是因为瓜熟之际,表面上有一层白粉状的东西,像是冬天所结的白霜,也是这个原因,冬瓜又称白瓜。
药理|“夏季第一瓜”竟不是西瓜,而是这个“养生瓜”……
文章插图
即使长得五大三粗,药学圣典《神农本草经》还是给冬瓜取了个好听的名字:水芝。
文献记载
据《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记载:“冬瓜性凉,味甘无毒,清热利水。主治暑热,内热,小便不利。”《神农本草经》则曰:“冬瓜性微寒,味甘淡无毒,入肺、大小肠、膀胱三经。能清肺热化痰、清胃热除烦止渴,甘淡渗痢,去湿解暑,能利小便,消除水肿之功效。”
药理|“夏季第一瓜”竟不是西瓜,而是这个“养生瓜”……
文章插图
老百姓们常用冬瓜来治疗肺热咳嗽、水肿胀满、暑热烦闷、泻痢、痔疮、哮喘、糖尿病、肾炎浮肿、鱼蟹中毒。
《别录》:“主治小腹水胀,利小便,止渴。”
《本草经集注》:“解毒,消渴,止烦闷。”
《食疗本草》:“益气耐老,除胸心满,去头面热。”
《日华子》:“治胸膈热,消热毒痈肿,切摩痱子。”
《滇南本草》:“润肺,消热痰,止咳嗽,利小便。治痰吼气喘,姜汤下。又解远方瘴气,又治小儿惊风。”
《本草再新》:“清心火,泻脾火,利湿去风,消肿止渴,解暑化热。”
冬瓜皮
冬瓜皮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干燥外层果皮。食用冬瓜时,洗净,削取外层果皮,晒干。本品体轻,质脆,气微,味淡。冬瓜皮性微寒,味甘、淡。归脾、肺、小肠经,具有清热利水、利尿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泄泻,疮肿,暑热口渴,小便短赤,尤适用于湿热所致之小便不利等症。
性状特征:本品为不规则的碎片,常向内卷曲,大小不一。外表面灰绿色或黄白色,有白霜,有的较光滑不被白霜;内表面较粗糙,有的可见筋脉状维管束。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冬瓜皮含多种挥发性成分、三萜类化合物、胆固醇衍生物,又含维生素B1、维生素C、烟酸、胡萝卜素等维生素及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降糖、解毒、降压利尿等药理作用,可配合治疗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荨麻疹等。
冬瓜子
冬瓜子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干燥种子。生冬瓜子长于清肺化痰,消痈排脓,多用于肺热咳嗽和肺痈、肠痈初起;炒后寒性缓和,气香启脾,长于渗湿化浊,多用于湿热带下、白浊等。本品气微,性凉微寒,有油性,质润散利。归脾、胃、肝、肺、大肠、小肠经。具有清肺化痰、消痈排脓、益气润肺、除湿利水等作用,主要用于痰热咳。
性状特征:冬瓜子呈扁平的长卵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厘米左右,宽约6毫米。外皮黄白色,有时有裂纹,一端纯圆,另一端尖,尖端有2个小突起,其一较小者为种脐;另一突起较大,上有一明显的珠孔。边缘光滑或两面边缘均有一环形的边,剥去种皮后,可见乳白色的种仁,有油性。气微,味微甜。
药理作用:研究表明, 冬瓜子主要含有脂肪酸及脂类、甾醇类、三萜类及氨基酸类等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镇痛、抗糖尿病等药理作用。
冬瓜藤
冬瓜藤水煎液对于脱肛症有独到之效,鲜汁用于洗面、洗澡,可增白皮肤,使皮肤有光泽,是廉价的天然美容剂。
冬瓜瓤
冬瓜瓤也叫瓜练,其叶都可入药,取嫩叶加面粉鸡蛋则是美味可口的鸡蛋面饼。
食用禁忌:
NO.1
冬瓜性寒,脾胃气虚,腹泻便溏,胃寒疼痛者忌食生冷冬瓜,月经来潮期间和寒性痛经者忌食生冬瓜。
NO.2
冬瓜与赤小豆相克。冬瓜和赤小豆同食,会使正常人尿量骤然增多,容易造成脱水。
NO.3
冬瓜与醋相克。醋会破坏冬瓜中的营养物质,降低营养价值。
NO.4
冬瓜与鲫鱼都是消肿利尿的食材,同食会造成尿量增多,如果不是水肿者,最好不要将两者同食。
NO.5
冬瓜性偏寒凉,脾胃虚寒者、孕妇、产妇慎用或在医师药师指导下使用。
据了解,每100克冬瓜中,仅含热量11千卡,不含脂肪,膳食纤维高达0.8%,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
陈年冬瓜水要慎饮
五月中旬,一则“奶奶用放置4年的冬瓜水喂孙女致中毒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新闻冲上热搜,引发人们的热议。
医生提醒,“冬瓜水”可能是一些老人眼中消暑降温的珍宝,但他们没想到冬瓜水的制作是经过3~4年长时间的发酵、沉淀、化解等,其腌制过程中产生的硝酸盐会还原为亚硝酸盐,饮用此“冬瓜水”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因此,我们应该摒弃某些所谓的土方法和旧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