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走进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生命相托 永不言弃

深夜 , 那奔走的脚步
■刘 宏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张少波
凌晨2点 , 杜辉护士长还在病房里穿梭 。
轻轻推开病房 , 病床上的呼吸声均匀而轻微 , 旁边心电监护仪上跳动的曲线发出隐隐的光芒 , 一切显得格外安静 。
这是今天收治的一位心脏病高龄患者 , 也是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护士长杜辉重点关注的对象 。
突然 , 病人呼吸急促 , 监测数据异常 , 杜辉立即对病人进行先期急救处置 。
紧接着 , 值班医生的传呼机同时响起 , 走廊里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 灯火通明的病房里 , 一群忙碌的身影 , 围绕在病床边 。
45分钟后 , 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 几条不同颜色的波浪线在检测仪上或剧烈或平缓地起伏着 , 象征生命正律动着渐渐复苏 。
一切再次回归安静 。
“救护生命不分白天黑夜 。 ”杜辉告诉笔者 , 就像大海一样 , 平静下的医院蕴藏着速度与激情 。
在这里 , 时间是个动词!而这里的医护人员 , 则习惯与时间“对抗” 。
传呼机 , 这个上世纪的产物 , 到现在他们还都随身携带 。
传呼机一响 , 就是命令 。 第二医学中心的每名主任医师和护士长都配有传呼机 , 用来接受急救信息 。
不管在电梯里还是角落里 , 都能及时收到信号 , 而且在“读屏时代”的今天 , 传呼机的信号更能让人引起注意 。
信号无盲区 , 生命抢救无盲区 。 穿越时间的长廊 , 那奔走的脚步 , 抢救的不只是生命——
这是特殊的患者群体:他们当中有老红军、有老八路 , 或是革命英雄、或是突出贡献者……从某种意义上讲 , 他们的故事 , 就是新中国的故事;
这是特殊的医护人员:他们是医生、更是战士 , 始终冲锋在守护生命的战场上 。
这是特殊的医疗使命:他们为功臣们疏浚生命的航道 , 给这个时代留下厚重的历史记忆 。
历史是记忆的生命 , 英雄是活着的历史 。 有人说 , 没有什么可以与时间对抗 。 他们却说 , 世界上总有一些永恒的存在 , 比如 , 那永不停息的传承、那刻在共和国军人骨子里高洁的信仰与情怀……
走进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
生命相托 永不言弃
■苏文慧 李国平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张少波
患者|走进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生命相托 永不言弃文章插图
医护人员满怀崇敬之情 , 聆听新四军老战士赵圣瑞介绍奖章勋章背后的故事 。李炳军摄
每一次与生命赛跑 , 都是那么惊心动魄 。
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 , 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像护士长杜辉一样 , 有着不止一次与死神赛跑的经历 。
时间与生命——
用争分夺秒的拼搏 , 为英雄和功臣赢得一分一秒的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 。 这句话 , 对于他们来说意义非常 。
在神经内科专家王鲁宁看来 , “时间就是大脑” , 因为治疗每延误1分钟 , 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 。
在心血管内科叶平教授的时间观里 , 3分钟是一个重要切分点 , 心脏骤停超过“黄金三分钟” , 脑组织就会受到永久性损伤 。
放在整个第二医学中心 , 这里的医护人员们又有着统一的时间观——用争分夺秒的拼搏为历史功臣赢得一分一秒的生命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他们与历史是同行的 。 负责政治协理员工作的刘宏还清楚记得那一幕——
那年 , 他们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参观见学 。 看着墙上的英雄挂像 , 大家惊奇地发现:这些英雄 , 竟然大都是他们的患者 。
“我们见过这些真实的英雄 , 又看着他们变成历史人物 。 ”在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丽看来 , 默默为这些历史功臣医疗保健 , 是一种神圣的使命 。
保健医疗不同于普通医疗 , 工作一辈子都可能默默无闻;保健医生看似不像急诊室、无影灯下的医生那么紧张 , 很多时候也如“刀尖上的舞者” 。
患者平均年龄88岁 , 平均患病个数近10个 , 平均服药种类9.6个……这是来自该中心诊疗一线的一组数据 。
与其他医疗单位不同 , 这里的患者高龄、基础疾病多、病情复杂 , 往往是“牵一发动全身” 。
在这里 , 生命体征监测都是到个位数 , 用药常常是精准到1/4甚至是1/8药片 。
在这里 , 每次会诊现场都是一个高端课堂 , 多个专科、亚专科权威专家齐聚上台 。
在这里 , 即使是普通的常规病 , 也没有固定的诊疗流程 , 都要制订个体化精准方案 。
生命之托 , 重于泰山 。
2015年底 , 一位正在攻关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工程院院士被查出患有肺癌晚期 。 面对噩耗 , 他告诉医护人员:我个人的生死并不重要 , 但在研项目还没完成 , 能不能再给我两年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