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从医36年的她,修复的是牙齿,追求的是美好|第医线

患者|从医36年的她,修复的是牙齿,追求的是美好|第医线文章插图
图说:上海市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主任医师王德芳 新民晚报采访人员 徐程 摄(下同)
上海市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主任医师王德芳是从医36年的口腔修复专家 , 拥有全院第一个以专家名义打造的品牌工作室——复兴中路院区“王德芳修复工作室” 。 工作室平均每年接诊4000余位患者、完成全口义齿100余副 , 由于深受患者的欢迎 , 近日又增加了每周一个全天的开诊时间 。 她说:“一副使用舒适、外形美观的假牙 , 是医生、病人和技师共同努力的结果 。 我们不仅要恢复病人的咀嚼功能 , 更要通过装牙帮助病人重拾自信、享受生活 。 ”
修复的艺术 , 在于平衡功能与美观
周一上午 , 王德芳正在接诊一名年轻女患者 。 患者的上下前牙列略拥挤 , 伴有个别牙体表面缺损;跑过很多地方 , 都被告知装烤瓷牙;王德芳医生告诉她 , 装烤瓷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式 , 可以达到患者对美观的要求 , 但是对自然牙的损伤比较大 , 所以长期来看不是最佳方案 。 经过临床分析和评估后 , 王德芳医生决定用“正畸”+“贴面”的综合治疗方案 , 能够平衡功能和美观 , 同时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牙的损伤 。
近年来 , 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自己“牙黄”、“牙齿不齐”、“牙齿有缝” , 希望能拥有一副“明星白”和“整齐划一”的牙齿 , 而且 , 许多患者希望在修复的同时 , 不过多损伤天然牙 。 “以前的方法是把牙齿磨小 , 装上烤瓷牙 , 从而快速达到又整齐又洁白的效果 , 但是对天然牙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损伤 , 尤其是年轻人 , 时间长了 , 问题随之而来 。 ”王德芳介绍说 , “现在 , 我们推荐病人首先采取正畸的方式 , 如果没有正畸条件 , 那就采取微创修复的方式 , 尽量做到少磨牙、不磨牙 , 例如超薄贴面、嵌体修复等 。 ”
患者|从医36年的她,修复的是牙齿,追求的是美好|第医线文章插图
图说:“王德芳修复工作室”
在临床上 , 王德芳常常遇到很多病人 , 希望假牙做出来像天然牙一样美观 。 这个时候 , 她就会跟他耐心沟通 , 了解自身牙槽骨的条件 , 讲解功能的重要性 。 王德芳根据数十年积累的经验 , 对于口腔修复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 “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诉求与心理预期;再综合判断患者的整体情况 , 根据脸型、肤色、口腔内情况等具体细节进行个性化方案定制 , 通过和患者做详细沟通 , 告知实际预期能达到的效果;最后兼顾患者的需求 , 做到功能与美观的平衡 。 ”
对老年患者 , 需要更多一点耐心
王德芳的患者 , 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 , 年龄最大的患者达到了104岁 。 由于环境、年龄和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 , 老年人口腔状况往往更差 , 许多属于牙槽骨“地平”(牙槽骨已经吸收低平) , 修复难度相当高 。 正因如此 , 医生必须要想办法让老人们了解自己的口腔状况 , 从而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 。
然而 , 让老人们理解口腔专业术语 , 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 有时候讲了很多遍他们也听不懂 。 遇到这种情况 , 是不是应该少讲话、多操作呢?
王德芳却不这样认为 。 她最常用的一个比喻就是骑马 , “假牙吸附在牙床上就像骑马 , 如果骑马的时候马身体很高大 , 马鞍很深 , 那坐上去就不会翻掉;如果马很小 , 马鞍很浅 , 坐上去的人很高大 , 是不是坐上去一动就掉了?”
在口腔修复领域 , 安装全口义齿难度很高 。 全口义齿一般都是老年人 , 沟通能力差 , 更需要医师耐心地沟通和观察 , 充分了解患者的咀嚼习惯和诉求 , 用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义齿的修复 。
医患互相信任 , 修复的成功率才更高
义齿装在口中 , 异物感很强烈 , 一开始总会不舒服 , 有时牙龈压痛 , 有时打个喷嚏或者舌头轻轻舔到 , 牙齿就会掉下来 。 患者适应义齿的时间有快有慢 , 有的患者在几天到一周内就能适应 , 而有的患者适应期长达3-6个月 。 王德芳用常年的临床经验告诉所有患者 , 只有信任医生 , 相信“问题都是暂时的” , 每天努力适应义齿的患者 , 最后基本上都能和义齿“和平相处” 。
装好假牙的他们 , 满足感是难以掩饰的 。 曾经有段时间王德芳发现 , 来自浦东南汇地区的患者特别集中 , 为什么他们大老远跑到复兴中路院区来求诊?原来是因为老人们在公园、小区、社区活动室等地方闲聊时常常口口相传 , 王德芳笑着说:“老百姓的认可 , 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