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借荆州”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呢?荆州不是他打下来的吗?( 二 )
周瑜已制订好了攻蜀方案 , 建议孙权趁此机会扣留刘备 , 以绝后患 。
但是 , 周瑜很快病故 , 继任者鲁肃力主孙吴和刘备联合 。
面对刘备的请求 , 《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劝权借之 , 共拒曹公 。 ”
《资治通鉴卷五十四卷》也记载:鲁肃对孙权说:“将军虽神武命世 , 然曹公威力实重 。 (孙权)初临荆州 , 恩信未洽 , 宜以借(刘)备使抚安之 。 ”
注意 , 这里的“借”字是“借重”的意思 , 即劝孙权借重刘备抗曹 。
赤壁之战后 , 曹操分别在西线的江汉平原和东线的淮南留下了两个战略兵团 。
坐镇淮南的是曹营五子良将之一的张辽 。
文章图片
孙权屡战张辽不利 , 东西难于兼顾 , 迫切要缩短战线 。 于是听从了鲁肃的建议 , 转让南郡 , 让刘备在西线对付曹操 。
这样 , 程普从江陵退至江夏 , 鲁肃也退至陆口 , 将自公安以西的荆州长江沿岸的全部重要地区(包括江陵至夷陵一线)移交给了刘备 。
鲁肃这一着棋下得很妙 , 孙刘双方达到了一个双赢的局面 , 孙权得以收缩兵力 , 拱卫江浙的核心区域;刘备也得偿所愿地得到了南郡大部 。
所以 , 《鲁肃传》记:“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 , 方作书 , 落笔于地 。 ”
刘备占据了江陵 , 孙权占据夏口 , 曹操南下取胜的机会渺茫 , 由此改变了南下策略 , 转兵西北 。
孙权也因此在这场交易中获取到的利益迅速达到最大化 。
刘备手里已有荆州六郡 , 进而谋求“跨拒荆益二州”的战略目标 , 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刘备消灭了刘璋 , 从荆州牧转任益州牧 。
孙权的内心再度失衡 , 认为刘备的地盘太大了 , 派出官吏前去强行接管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
毫无意外 , 这些官吏遭到了关羽的驱逐 。
孙权撕破脸皮 , 派吕蒙、鲁肃挥兵抢夺三郡 。
刘备不甘示弱 , 亲提大军五万要与孙权决战 。
不过 , 曹操大征汉中 , 刘备担心益州有失 , 只好咽下一腔怒气 , 与孙权讲和 , 重新划定疆界 , 将江夏、桂阳、长沙划给孙权 , 自己据有南郡、零陵、武陵 , 双方重归于好 。
原先 , 孙权止有南郡一郡 , 经过这次冲突 , 已有三郡 。
但孙权并不满足 。
因为 , 刘备据有南郡 , 就会威胁到东吴的安全 , 所以 , 孙权非得南郡不可 。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 曹操重兵屯集汉中 , 刘备在汉中的军事压力很大 。
为了调动曹操主力东来 , 减轻刘备在汉中一线的压力 , 驻守荆州的关羽亲率主力进攻魏军占据的樊城和襄阳 , 水淹七军 , 擒于禁、斩庞德 , 威震华夏 。
后来的事件就非常著名了 。
孙权从背后捅刀子 , 擒杀了关羽父子 , 把刘备的势力完全从荆州驱逐出去 。
孰可忍 , 孰不可忍 , 刘备倾全蜀之兵东来复仇 。
如果曹魏也学吕蒙偷袭荆州 , 从背后捅刀子 , 孙吴集团非亡不可 。
孙权不得不卑词奉章 , 贡献珍宝向曹丕称臣 。
曹魏大臣刘晔力劝曹丕不要接受孙权投降 , 但曹丕缺乏曹操的雄才和魄力 , 没有接受建议 , 东吴因此躲过一劫 。
曹丕派使者前往东吴册封孙权时 , 东吴文武大臣引以为耻 , 有人甚至痛哭流涕 。
孙权偷袭荆州 , 背叛同盟 , 已站在道义的反面 , 又招来了几致灭亡大祸 , 人心动摇 。
为了挽回人心 , 就只有把罪状反扣到刘备头上了 , 胡乱指称刘备“借荆州不还” 。
乱世纷争 , 讲究的是弱肉强食丛林法则 , 只存在巧取、或豪夺 , 是不存在有租或借的 。
《三国志》只在吴传中记载有借南郡一说 , 在蜀传中就只字没提 。
- 麝香|皇帝明明瞧不起颂芝,为何要“破她身子”?你看她掌握了啥秘密
- 虚假繁荣的“大正时代”:日本政党为何无法阻止军部崛起?
- 管仲有一毒计,轻而易举就灭掉他国,现在却成了美国的“杀手锏”
- “千古一帝的”的康熙皇帝,为什么让一群“孩子”生擒鳌拜?
- 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未应验,并非其计算有误,而是另有原因
- 《红楼梦》有个“脂砚斋”,存在就是个谜,看破他,不要迷信他!
- 幼儿园出现“戴面具的爷爷”,欺负4岁小女孩,内裤上有血迹
- 欧洲的“匈人帝国”,疆域有多大?
- 从黄忠的事迹来看汉末的“忠烈观”
- 他绝望之际拿出的一份自以为能“保命诏书”,没有想到是这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