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例数已经上亿!这种生活方式比病毒还可怕

据最新统计 , 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约有1.29亿 , 全球排名第一 。
如何控制好血糖 , 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 , 是“糖尿病大军”最关切的问题 。
近日 ,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采访人员专访了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内分泌科汪海东主任医师 , 听他谈谈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防治糖尿病的心得 。
中西医结合不可缺少
西医认为 , 2型糖尿病是高血糖综合征 , 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及妊娠糖尿病四种类型 。
中医与西医对糖尿病的认识既有差别 , 又有联系 。 中医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病 , 中医对糖尿病的分型涉及消渴病与脾胃、肾、肺的关系 。 其中糖尿病与脾胃、肾的关系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 , 相关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
华东医院内分泌科汪海东主任医师多年来专注于内分泌代谢病及内科杂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研究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根据中西医结合的观点 , 糖尿病的本质是机体的能量代谢发生了障碍 。 人体内70%的直接能量供应都来自于葡萄糖 , 糖代谢出了问题 , 就意味着机体的能量代谢出现障碍 。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会累及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 尤其是眼睛、心脑、肾脏、下肢等需要更多血供或血循环更易发生障碍的组织器官 , 更容易出现慢性血管并发症 。
糖尿病本身“不痛不痒” , 在早期甚至没有明显症状 。 真正让患者痛苦的 , 是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所引起的各种慢性并发症 。 中医“气为血之帅 , 血为气之母”的气血辩证关系 , 是指导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气血紊乱的重要理论依据和防治原则 。
汪海东说:“中西医结合在治疗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中 , 强调健脾药、补气药和调血药三者有机结合 , 采用益气健脾加补气调血的综合调理方案 , 能逐步恢复血管输送血液的功能 , 调节净化血液 , 促使血管动脉粥样斑块得以控制 , 血管内皮细胞得到保护 , 血液恢复自身的能量和动力 。 ”
据研究 , 黄芪、太子参、党参等补气药能直接调节机体组织的能量代谢 , 扶持正气 , 有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 。 配以已被证实有临床降糖疗效的葛根芩连汤、苓桂术甘汤、黄连解毒汤等 , 对调节糖代谢紊乱有良好的效果 。
“管住嘴”要讲智慧
很多人都知道 , 得了糖尿病必须“管住嘴” 。 究竟如何“管住嘴” , 要讲究智慧 。
汪海东建议 , 糖尿病患者首先要保证一日三餐规律进食 , 早餐吃好 , 午餐八成饱 , 晚餐相对少 。 其次 , 要避免吃零食和夜宵 , 包括两餐之间的水果和点心等 。 糖尿病患者还要忌食生冷食品 , 比如生冷的海鲜、寒凉的水果 。 只有保护好脾胃功能 , 保护好肠道的内分泌功能 , 才能使血糖更加稳定 。
【糖尿病|病例数已经上亿!这种生活方式比病毒还可怕】有些患者会过于盲目地“管住嘴” , 正餐吃得很少 , 服用降糖药后 , 很快出现饥饿感 , 于是就再吃零食或点心 。 殊不知 , 这种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会扰乱胃肠的生物节律及胃肠的内分泌功能 , 导致血糖更加紊乱 , 糖尿病的病情加重 , 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提早发生 。
“睡得香”也能控糖
规律作息也是糖尿病患者维持血糖稳定的重要方法之一 。 据汪海东观察 , 有些糖尿病患者之所以空腹血糖长期偏高 , 与睡眠问题息息相关 , 比如熬夜、多梦、早醒、夜尿频繁等 , 都不利于血糖的稳定 。
如果上述睡眠障碍持续时间过久 , 势必导致空腹血糖的升高 。 汪海东建议这类患者应该尽早求助专业的医生 , 不妨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理 。
在调节饮食与睡眠的基础上 , 糖尿病患者还要多晒太阳 , 依据个人的具体情况 ,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
此外 , 有规律的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稳定血糖、预防慢性血管并发症 , 也有重要的作用 。
栏目主编:许莺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陈俊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