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中国餐饮迎“万店时代”什么样的餐厅会活下来?

文/李立
全球餐饮陷入低迷之时 , 中国餐饮却画出了上扬曲线 。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 麦当劳、星巴克等纷纷宣布在北美市场的关店消息 , 中国却成为例外 。
星巴克2021年Q1财报显示 , 中国业务的复苏最为明显 , 同店销售增长高91% , 而美国仅为9%;百胜中国全年开设新店1165家 , 为在华经营33年以来最高 , 平均每8个小时开一家新店 。
这个趋势更明显地反映在中国的连锁餐饮品牌上 。 “美团连续5年发布《中国餐饮大数据》 , 整理2020年数据发现了一个现象 , 虽然2020年经历了疫情 , 但是餐饮企业注册量不降反升 , 达到了236.4万家的注册量 。 ”美团餐饮培训中心负责人高萍日前在上海对《中国经营报》采访人员表示 。
“另一个醒目的数字是万店以上规模的连锁加盟门店数3年翻番 , 门店数出现了一个时代的节点 , 中国餐饮行业进入了万店时代 。 ”高萍认为 。
“1万家门店” , 是加盟模式玩家的追逐目标 。 比如蜜雪冰城 , 2020年上半年以每天近20家新开门店的速度 , 跑步进入“万店俱乐部” 。 而“万店俱乐部”的成员还包括正新鸡排、华莱士、绝味鸭脖等 。 一些潜在的俱乐部成员包括 , 拥有500~1000家连锁门店规模的海底捞、喜茶 , 乡村基、老乡鸡等中式快餐代表 , 全国直营门店数也已经突破1000家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刘涛认为 , “‘万店时代’是我国餐饮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 万店时代来临意味着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将是中国餐饮业下一阶段的发展趋势 。 对比美国50%的餐饮连锁化率 , 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
【餐饮|中国餐饮迎“万店时代”什么样的餐厅会活下来?】中国餐饮业“万店时代”与欧美发达国家有何异同 , 刘涛认为 , 随着一国经济进入中高收入发展阶段 , 餐饮业会呈现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加快发展的趋势 。 中国目前正处于这一阶段 , 餐饮业发展在大的方向和趋势上与发达国家历史上的经历是相同的 。
但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 一是当前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为中国餐饮业发展赋能 , 为连锁化、规模化扩张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条件 , 这些是发达国家过去所不具备的 。 二是中餐品类的多样化、工艺的复杂化程度远超过西餐 , 这就使得中国餐饮业连锁化、规模化发展会有更加多元的途径和模式 。
“万店时代”之下 , 一些新的机会也在浮现出来 。 比如中国超一线、一线、二线城市在需求和供给端与美国20世纪80年代近似 , 预计正餐连锁品牌可能有一波发展机会 , “拳头单品+服务与环境有特色”将是制胜品牌的一个特征 。
三线及其下沉市场则与美国的70年代接近 , 但供给端仍远落后于该时期 。 具备核心产品与原材料的供应链能力 , 保证食品质量稳定 , 能够提供极致性价比的轻快餐连锁预计仍有较大空间 , 比如现在的蜜雪冰城、正新鸡排 。
此外 , 纵观美国市场 , 通过内生孵化实现成功多品牌发展的餐饮集团很少 , 推测餐饮品牌孵化的试错成本较高 , 创始团队很难同时擅长多个菜系领域 。 预计未来并购整合很可能是餐饮集团多品牌发展的主流途径 。
更宏观而潜在的需求会集中表现在 , 整个行业对数字化的需求加剧 。
美团的数据显示 , 2020年5月以来 , 餐饮整体线上订单量快速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 随后的7个月持续爆发增长 , 至12月完成同比增长107.9% 。 外卖平台、小程序、餐饮平台与品牌自建订单协同等线上点单方式 , 进一步打开了餐饮品牌企业数字化发展想象力 , 加速向线上转移 。
对餐饮商户 , 如何拥抱线上线下“双主场” , 让服务不再受线下餐馆面积所限 , 可以面向海量线上客源提供服务 , 服务范围从周边几百米延伸到几公里、十几公里乃至更大范围 , 成为新命题 。
“我们目前刚到千店规模 , 到了千店以后 , 会发现在人流、物流、信息流上的挑战陡然增加 。 ”老乡鸡餐饮集团董事长束从轩告诉采访人员 。
尽管已经是万店俱乐部的潜在会员 , 束从轩表示仍然在探索中 。 “不光是快餐 , 其他行业都是有边界的 , 这里面每一家基因不一样 , 你本来就是一个猫 , 非要长成老虎 , 是很难的事情 。 ”
在束从轩看来 , 大品类更容易产生万店规模的品牌 , 小赛道也可以做成小而美的隐形冠军 , 重要的是把产品打磨好、队伍建设好、系统搭建好 。
一位好不容易逃离疫情期的连锁餐饮老板则更加一针见血地说 , 成本控制会成为能否活下来的关键因素 , 餐饮业开始向两端发展 , 连锁化规模化有助于优化成本 , 另一条路是往高端、精品化线路发展 , 以上海为例 , 定制化的私房菜流行也是一种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