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用一首诗“讽刺”诸葛亮,短短20字,一针见血
先主反刘璋 , 兵意颇不义 。 孔明古豪杰 , 何乃为此事 。
词源于民间 , 始于唐 , 兴于五代 , 盛于两宋 。 在宋代 ,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 , 物质生活的丰富 , 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
文章图片
1057年 , 北宋科考 , 主考官欧阳修拿着一篇考生的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 , 赞叹不已 , 其他考官也认为这样的文章应该得第一 。
但是欧阳修一想 , 自己的学生曾巩也参加了这次考试 , 看这文章气势磅礴 , 议论中肯的架势 , 说不定是自己学生的作品 , 如果评为第一 , 难免落人话柄 。
文章图片
于是 , 欧阳修大笔一挥 , 这篇文章的作者得了第二名 。
等到拆开考卷才发现 , 这篇文章的作者并不是曾巩 , 而是来自四川的一位瓜娃子——苏轼 。
苏东坡写得一手好诗好文章 , 但他与一般只知道埋头死读书的腐儒有着根本区别 。 他一生心怀天下 , 渴望能够建功立业 , 兴国安邦 , 只不过“材大古来无适用” , 一直未得到皇帝重用而已 。 他的很多诗文 , 并不仅仅是吟咏风花雪月、抒发个人感怀 , 还有很多对古今人物进行评说的咏史题材诗歌 。 他曾经写过一首诗讽刺诸葛亮 , 颇有深度 , 令人回味 。
文章图片
他在《晁错论》里说:
天下治平 , 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 , 吾能收之 , 然后有辞于天下 。 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 , 使他人任其责 , 则天下之祸必集于我 。
这样的议论 , 又一针见血指出了晁错最终结局的必然 。
文章图片
除了这样的议论 , 苏轼曾经写过一首小诗“讽刺”诸葛亮的做法 。
在历史上 , 诸葛亮声名赫赫 , 杜甫行走到武侯祠 , 都忍不住写诗感慨: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 , 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 , 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
在这首诗里 , 杜甫提到了诸葛亮的功绩:刘备三顾茅庐 , 诸葛出山 , 而后辅佐刘备父子 , 最终“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 。
但对于诸葛亮的一些做法 , 苏轼却有不同的看法 , 他曾写诗“讽刺”诸葛亮说:
“先主反刘璋 , 兵意颇不义 。 孔明古豪杰 , 何乃为此事” 。
文章图片
这首诗是《张飞传》 , 原诗70个字 , 但在一开始 , 苏轼就点明了诸葛亮的不明智 。
公元201年 , 刘备携关羽、张飞“三顾”诸葛亮与草庐之中 , 第三次诸葛亮感念刘备拳拳盛意 , 就为他筹划了“隆中对”:
彼时曹操占据中原 , 兵多将广 , “此诚不可与争锋” , 而江东孙权凭借父兄基业 , 又有长江天险 , 因此“可为援而不可图也” 。
文章图片
于是诸葛亮为刘备筹划 , 向西南方向夺取益州作为基础 , 进而争取“三足鼎立” 。
诸葛亮的筹谋没有问题 , 要成大事 , 自然需要有根据地 , 而益州易守难攻 , 非常合适 , 唯一的问题是 , 益州当时的主人刘璋和刘备一样是“汉室宗亲” , 虽然刘璋昏庸 , 但刘备如果夺取益州 , 在道义上说不过去 。
这就是苏轼说的“兵意颇不义” 。
有人认为 , 天下之地 , 有能者居之 , 有什么“义不义”呢?持这种观点的人 , 或许是没有意识到刘备起家的“根本” 。
从一个“卖草鞋”起家的少年 , 刘备并没有太多可以依赖的资源 , 这也是他前期一直到处流窜 , 居无定所的原因 。
文章图片
但在流转的过程中 , 刘备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两个优势:第一是“刘皇叔”的身份 , 第二就是他“以仁义着于四海” 。
可以说 , “仁义”为刘备争取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 , 如果刘备夺取刘璋的基业 , 那他一直赖以生存的“仁义”口碑就会崩坏 。
苏轼一针见血指出了这个问题 , 由此可见 , 诸葛亮让刘备夺取益州 , 虽然获得了短期利益 , 但从长远来看 , 还是得不偿失 。
对于这个问题 , 当时号称“凤雏”的庞统也看得很清楚 。
- 福建省|福建一农民五千元买下皇帝龙床,专家:无价,老农:五亿卖你
- 罗士信|她生擒程咬金,杀罗士信,因贪恋美色投降,却被未婚夫一枪刺死
- 雍正|雍正临终前杀死一人,助乾隆稳坐皇位60年,自己不惜背上千古骂名
- 乾隆|乾隆问武将要何赏赐,一个要美人一个要官,二人下场截然不同
- 美国|活久见!30张珍贵的老照片,一看就停不下来
- 后宫史|古代打仗时间周期长,士兵们怎样处理生理需求?都是用这3种办法
- 妲己|妲己发明一种酷刑,让犯人闻风丧胆,现成造福后人居家必备之物!
- |李小龙是不是天下第一?妻子在晚年说:有一种对手李小龙很害怕
- 跟犹太人学做生意:想赚钱,就多和一种人打交道,多赚一种人的钱
-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场声势浩大的打狗运动,起因你还记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