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夜莺”刘禄曾:抗美援朝战场上,靠声音瓦解美军心理防线
在战场上不仅仅有真枪实弹的惨烈厮杀 , 还有战火硝烟之外的心理较量 , 这就是战争中的心理攻势 。 在这一方面我军自土地革命时期就掌握了十分成熟的心理宣传策略 。 特别在朝鲜战争中 , 我军在俘虏宣教方面的手段更是多种多样 , 也诞生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政治宣传员 。
我们这次要讲的主角就是活跃在战场一线的优秀政治宣传员——刘禄曾 。
文章图片
投笔从戎 , 毅然赴朝
1928年12月刘禄曾出生在上海的名门望族 , 祖父刘秉章是满清的四川总督 , 大学时很顺利地考上了东吴大学法学院 , 可是这优渥的家庭背景有时候反而成了累赘 , 由于祖父的成分问题 , 刘禄曾想加入解放军文工团的念头被打消了 。
刘禄曾只好在东吴大学工作 , 但是内心想当兵的愿望从未忘怀 。 1950年 , 朝鲜战争爆发 , 为了方便翻译敌军的各种情报和文件 , 更好地和敌军俘虏沟通 , 当时各大高校紧急号召在读的英语系大学生赴朝鲜参战 。
或许是天赋和兴趣使然 , 刘禄曾虽然不是英语系 , 却能讲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 , 而且当兵也是自己一直的理想 , 于是主动报名参加 , 投笔从戎 。
刘禄曾被编为志愿军第九兵团政治部敌工部做英语翻译 。
时隔多年后 , 刘禄曾依然能够清晰地记得当年跟随队伍跨过鸭绿江的场景:
“一个滴水成冰的夜晚 , 我随大队跨过鸭绿江 。 行进在朝鲜国土上 , 阵阵硝烟扑鼻 , 遍野火光耀眼 , 脚下一片瓦砾……” 。
面对极其恶劣的战地环境 , 刘禄曾没有半点骄矜的大小姐作风 , 而是和队伍们一起同甘共苦 。 她和上海同行的伙伴一起在先头部队的防空洞里睡过 , 那里没有席子 , 连一根稻草也没有 , 就这样躺在冰冷的地上 , 半夜不知道被冻醒几次 。 但是刘禄曾都毫无怨言 , 因为她心怀的是祖国 。
文章图片
不过 , 战场毕竟是惨烈的 , 敌军的飞机在天空中隆隆的呼啸声 , 炮弹落到山头上瞬间爆裂开来 , 战士们瞬间被炸的血肉模糊……这种如人间炼狱一般的场景吓得刘禄曾发抖 。
行军和打仗是要克服很多艰苦的 , 在朝鲜寒冷的冬天 , 有时候要走上一整天 , 走到宿营地的时候 , 脱下鞋往往是袜子和脚上破掉的水泡黏在一起;战地里遇到没有燃料的时候只能生吃食物 , 包括难啃的生玉米 。
刘禄曾还要和部队的其他同志一起去山上砍柴 , 每次下山后都要背几十斤重的木柴 。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战地环境下 , 锤炼了刘禄曾顽强的品格 , 同时还有强健的体魄 , 如果以前的刘禄曾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女大学生的话 , 现在的她已经一名合格的志愿军战士 。
战地夜莺
刘禄曾的工作是十分繁重的 , 不仅要翻译敌军的军事情报和文件 , 还要参与审讯敌军俘虏 , 监听敌军电台 , 这些都需要熟悉专业的军事英语 , 而刘禄曾的日常英语就不够用了 , 所以她还需要恶补军事英语 。
文章图片
刘禄曾学习是十分努力的 , 她先从缴获的美军军事用品和宣传品开始翻译 , 连缴获的美军枪械和军刀上面的刻字都不放过 , 遇到不懂的词汇就去查阅资料 , 不多久就积累了本厚厚的笔记 。 就这样 , 刘禄曾成功地掌握了美军的军事术语 。
在政治部从事翻译工作虽然繁杂而艰巨 , 至少没有生命危险 , 但是 , 刘禄曾还肩负着一个重要而危险的工作 , 就是要到战争最激烈的前沿阵地 , 用简单的掩体构筑一个“对敌广播台” 。
“对敌广播台”在军事上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 通过敌军熟悉的音乐辅以广播员煽动的配词达到瓦解敌方军心的效果 。 这也是我军的拿手好戏 , 在解放战争中 , 国民党军队在解放军的广播宣传攻势下投降的达几十万;在二战中 , 德军有用英语广播员使同盟军丧失斗志的成功案例 , 比如著名的“柏林莎莉 , ”被美军当做梦中情人 。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爆发 , 我军需要一名精通英语的战士 , 到前线用广播对敌人开展政治攻势 , 刘禄曾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去战火前沿做政治宣传 。
虽然不是和敌人直接打仗 , 但是要穿越一层又一层的炮火封锁线 , 这是一条有生命危险的死亡之路 , 因为每隔7分钟美军就要这条战线上倾泻几排炮弹 。
和刘禄曾同行的是几名运输兵 , 他们在这片开阔地上猫着腰前行 , 炸弹如同暴雨般狂泄而下 , 在地面上瞬间留下了十几个巨坑 , 轰炸声刚停 , 只听哨兵一声“快跑 , ”刘禄曾背着十多斤的行李一步不停地跳到前方的交通壕里 , 就这样 , 利用美军炮火投放的间隙 , 刘禄曾一行终于有惊无险地到达了离敌人不过几百米的坑道里 。
- 麝香|皇帝明明瞧不起颂芝,为何要“破她身子”?你看她掌握了啥秘密
- 虚假繁荣的“大正时代”:日本政党为何无法阻止军部崛起?
- 管仲有一毒计,轻而易举就灭掉他国,现在却成了美国的“杀手锏”
- “千古一帝的”的康熙皇帝,为什么让一群“孩子”生擒鳌拜?
- 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未应验,并非其计算有误,而是另有原因
- 《红楼梦》有个“脂砚斋”,存在就是个谜,看破他,不要迷信他!
- 幼儿园出现“戴面具的爷爷”,欺负4岁小女孩,内裤上有血迹
- 欧洲的“匈人帝国”,疆域有多大?
- 从黄忠的事迹来看汉末的“忠烈观”
- 他绝望之际拿出的一份自以为能“保命诏书”,没有想到是这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