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AI助力胃镜病理诊断,国内首次胃镜病理“人机对战”引关注

6月17日下午,万达信息控股子公司上海爱可及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可及”)举办“胃镜病理人工智能辅诊系统多中心诊断试验”专家评测会议。二十余名病理专家齐聚现,对来自12家医院的1000余例胃镜病理切片展开现场测评。可以说,这是国内首次上演胃镜病理诊断“人机对战”。
我国是“胃癌大国”,2020年胃癌新发病人数48万、死亡人数37万,在各癌症病种中均排第三。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能够有效地检查到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AI助力胃镜病理诊断的使命所在。
黄丹|AI助力胃镜病理诊断,国内首次胃镜病理“人机对战”引关注
文章插图

(胃镜病理人工智能辅诊系统多中心诊断试验”专家评测会议现场)
1. 病理医生背后的“最强大脑”
在评测现场,所有专家被随机分成三组,分别对不同的胃镜病理切片的AI识别结果进行评价。高清直观的扫描画面,一目了然的病变勾画区域,加快了专家们的评价效率。最终得出的结论也相当惊人,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达到95.75%,60.6%、72.85%。现场专家表示,这意味着,AI辅诊系统已初步具备承担病理医生助手的能力。
黄丹|AI助力胃镜病理诊断,国内首次胃镜病理“人机对战”引关注
文章插图

(胃镜病理人工智能辅诊系统多中心诊断试验”现场评测结果)
事实上,重复性工作、量多人少、效率较低,一直以来都是病理诊断的痛点。我国胃镜活检全国每年诊断量高达3800万例,以上海地区三甲医院为例,日诊断量普遍多达上百甚至几百例,诊断工作量极大,经验不足的病理医生很容易漏诊、误诊。而AI和病理的结合,则能大幅提升检测效率和精准度,成为病理医生们的“最强大脑”。
黄丹|AI助力胃镜病理诊断,国内首次胃镜病理“人机对战”引关注
文章插图

(上海医学会病理专科分会侯任主委、华山医院病理科主任唐峰)
参与评测的上海医学会病理专科分会侯任主委、华山医院病理科主任唐峰指出,AI辅诊系统的出现,除了为大型医院减轻样本负担,减轻医生的工作量,还具有教学作用,可以充当“老师”的角色。实习医生可以通过对比系统诊断结果,提高检测和判断能力。
黄丹|AI助力胃镜病理诊断,国内首次胃镜病理“人机对战”引关注
文章插图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丹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丹教授曾多次参与该系统研发的临床评估过程,对AI辅诊系统此次的喜人表现,“并不意外”。黄丹表示,希望该系统能继续深入学习,进一步形成胃镜报告自动生成、多分类诊断等能力,进一步提升临床价值,造福病理界。
此外,现场的多位专家也强调,目前,全国病理资源分布不均,AI辅诊系统的应用,对边缘地区来说也具有重大意义。
2.百亿市场风口,“AI+病理”新赛道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给医疗健康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国内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病理诊断领域的创新应用不断涌现,“AI+病理”的广阔前景已经得到普遍认可。
2020年世界病理学大会报告显示,预计到2024年,病理学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303亿美元达到444亿美元,从2019年到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1%。具体到国内,据西部证券的预测,目前我国病理行业的潜在市场超 300亿元。
6月4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发布了《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注册审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也旨在进一步推动包括此类产品在内的人工智能应用真正全面进入临床市场。
黄丹|AI助力胃镜病理诊断,国内首次胃镜病理“人机对战”引关注
文章插图

(胃镜病理人工智能辅诊系统多中心诊断试验”专家评测会议现场)
此次测评的“胃镜病理AI辅诊系统”,是爱可及公司团队基于超过3万张的真实临床切片数据,与来自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华山医院、浦东医院、宁波病理诊断中心、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多个医院的病理专家团队共同研发完成,得到多次临床专家定期评价。目前,国内行业里尚无同类产品成熟应用的先例,市场价值和潜力巨大。
爱可及公司董事长李光亚表示,基于现场测评结果和专家点评,设计团队将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系统,细化分类,提高“敏感性”的测评结果,力争达到100%,为未来临床推广做好准备。
黄丹|AI助力胃镜病理诊断,国内首次胃镜病理“人机对战”引关注
文章插图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兼总裁胡宏伟)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兼总裁胡宏伟也出现在本次评测会现场,并饶有兴致地观看了系统的演示。他表示,万达信息一直关注数字化病理和智能化建设的趋势,这将成为该公司未来布局和深耕的重要板块和赛道。目前,万达信息已经着手推进该领域布局,以研发数字病理和智能病理产品为基础,以蛮牛健康为平台,集聚病理专家资源,促进病理科技和专家资源下沉,为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做出应有的贡献,响应国家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