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道生及其后人的仕途之路,如何进行?

最后是长孙道生支系 。 长孙道生虽是长孙嵩的从子 , 但长孙道生本人以及后代都较为重要 , 故将其列为单独支系 。 史文载长孙道生“忠厚廉谨 , 太祖爱其慎重 , 使掌几密 , 与贺毗等四人内侍左右 , 出入诏命 。 ”长孙道生的起家与长孙氏家族的其余成员相似 , 也是以通过担任拓跋氏禁卫而入仕 。 作为北魏初期长孙氏家族的第三代成员 , 长孙道生在道武时代因为年纪较轻 , 未获得过过多的表现机会 。 太宗继位后 , 开始对这位功勋的亲族予以重任 。 “太宗即位 , 除南统将军、冀州刺史 。 ”但是不久之后 , 长孙道生却因为“后取人美女以献 , 太宗切责之 , 以旧臣不加罪黜 。 ”

长孙道生及其后人的仕途之路,如何进行?
文章图片
长孙道生没有受到太宗皇帝的罪黜
长孙道生及其后人的仕途之路,如何进行?】虽然史文记载长孙道生因为以旧臣的缘故 , 没有受到太宗皇帝的罪黜 。 但也对其“切责之” 。 可见当时的明元皇帝对长孙道生这样的行为还是十分痛恨的 。 但这里值得的推敲的是 , 前文对长孙道生性格的记载是“忠厚廉谨” 。 那为何以谨慎著称的长孙道生要冒着政治风险 , 私自向太宗明元皇帝进献美女呢 , 不仅受到了明元皇帝的“切责之” , 也受到了明元皇帝的政治冷落 。 纵观明元皇帝一朝十五年中 , 长孙道生再无其余的政治履历 , 在政坛与军事上都黯淡无光 。 所以我推测 , 长孙道生虽是作为长孙嵩这样的从龙功臣的宗族 , 但却没有其从父长孙嵩的政治眼光 , 在道武帝被弑杀之后的政治倾轧之中站错了队伍 , 没有站出来支持明元皇帝 。

长孙道生及其后人的仕途之路,如何进行?
文章图片
长孙道生在道武帝被弑之后站在了何处 , 基于史料记载不可详知 。 但《魏书》载清河王绍政变之后 , 为了收揽众心 , “绍闻人情不安 , 乃出布帛班赐王公以下 , 上者数百匹 , 下者十匹 。 ”因此我推测 , 长孙道生或许是在清河王绍贿赂大臣之际 , 欣而受之 , 接受了一定数量布帛 , 因此才会遭到明元皇帝的记恨 。 故在长孙道生取他人美女进献时 , 勾起了明元帝对旧事的怨恨 , 才会对他“切责之” 。 但明元皇帝又碍于其从父长孙嵩佐命功臣的地位 , 又不得不启用这位长孙氏家族的年轻人 。 所以只能对其冷处理 , 既没有对他重用 , 也没有让他闲废 , 而是让他不温不火在政界虚度了十五年 。
长孙道生最终迎来生涯的转折点
即太武帝即位 。 “世祖即位 , 进爵汝阴公 , 迁廷尉卿 。 ”爵位的晋升或许还只是年轻皇帝对老臣的一种拉拢 , 而真正能显示太武帝对其信任的则是屡屡跟随御驾征伐 , 并多次立有大功 。 从史文可得出长孙道生在太武帝时代参加过三次大型军事行动 , 一次是与尉眷等一同讨伐柔然 , 另一次是与同族长孙翰等讨伐赫连昌 , 最后一次是南击刘宋援助赫连定的援军 。 在三次大型军事行动中 , 长孙道生都表现出色 , 大捷而还 。 故太武帝也给予了他极高的政治礼遇 。 “除司空 , 加侍中 , 进封上党王 。 ”

长孙道生及其后人的仕途之路,如何进行?
文章图片
不仅晋升王爵 , 而且还位至三公 。 同时期位至三公的还有其从父长孙嵩 , 叔父二人一同担任三公 , 足见长孙氏家族在当时之显赫 。 史文对长孙道生记载较为简约 , 长孙道生的政治经历不似长孙肥、长孙翰、长孙嵩等平坦 , 而较为坎坷 。 因为在权力斗争之中没有及时站对位置 , 在太宗在位时期长期被闲置 。 故长孙道生在日后的政治经历之中 , 慢慢的变得越来越谨慎 , 特别是在收纳他人财物之时格外注意 。 这亦是对当初错误的一次过激反应 , 也使得他在生活中有了不少忸怩作态的事例 。 当然 , 他这样做并不仅是为了获得世俗的虚名 , 更多的是为了给自身提供一种保护 。

长孙道生及其后人的仕途之路,如何进行?
文章图片
这种保护最终也相当的成功 , 不仅为长孙道生赢得了“虚名” , 也让长孙道生在日后的仕途变得更加通畅 , 并最终也进入到了北魏的权力核心 。 长孙道生的成就虽然无法与其叔父长孙嵩相比 , 也没有长孙肥、长孙翰父子在军功上辉煌 。 但长孙道生毕竟作为长孙氏家族的一支支系 , 占据了北魏政坛核心的一角 , 亦是其家族在北魏显赫的表现 。 而到了北魏中后期之后 , 长孙道生这一支的后人也与前面两支一样 , 失去了先人在北魏初期的光芒 。 虽不似长孙嵩后人那样在史籍中寂寂无名 , 但记载也不算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