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决定了蜀汉未来走向,诸葛亮为何弃而不用

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 , 久后必反 , 故先斩之 。
三国演义中 , 诸葛亮见到魏延的第一眼 , 就提出将其斩杀 , 虽然刘备惜才 , 没杀他 , 但诸葛亮这一句话 , 也注定魏延将不会得到重用 。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决定了蜀汉未来走向,诸葛亮为何弃而不用
文章图片
魏延是三国中一大悲剧角色 , 不仅遭蜀汉排斥 , 最终还背上了投敌之名 , 杨仪诛了他三族 。
魏延虽然身死 , 但是他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却成为了后世学者议论纷纷的话题 。
介于诸葛亮数次北伐未果 , 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似乎为了决定蜀汉命运的唯一谋略 。
子午谷 , 北起陕西省长安县西南秦陵山中 , 南至石泉县 , 北方的出口叫“子谷” , 南方叫“午谷” , 长约三百三十公里 。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决定了蜀汉未来走向,诸葛亮为何弃而不用
文章图片
建兴四年(228年)魏文帝曹丕去世 , 曹叡继位 , 新君登基 , 曹魏安防必定松懈 , 诸葛亮觉得时机到了 , 出兵蜀汉 , 开始北伐 。
此时魏延就献上了一计 , 由他带着五千精兵沿着秦岭往东行进 , 到子午以北 , 奇袭关中 , 一举拿下长安 , 而诸葛亮带着大军由斜谷赶到长安 , 魏延这是在效仿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 。
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袭”在史书当中也有提及 , 《三国志》载有:闻夏侯楙少 , 主婿也 , 怯而无谋 。 今假延精兵五千 , 负粮五千 , 直从褒中出 , 循秦岭而东 , 当子午而北 , 不过十日可到长安 。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决定了蜀汉未来走向,诸葛亮为何弃而不用
文章图片
《三国演义》跟《三国志》记载的内容大体相同 , 这段也不是罗贯中虚构出来的 。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决定了蜀汉未来走向,诸葛亮为何弃而不用】而陈寿一向以严谨出名 , 在史料上面不会带有虚构成分 , 魏延肯定是提出过子午谷奇袭 , 但是诸葛亮并没有同意 , 《三国志·蜀书》中讲道了:“亮制而不许” , 至于为什么拒绝 , 并没有说明原因 。
这也引发了后世学者的诸多猜测 。
“子午谷奇袭”是魏延提出的一个非常风险极高 , 但收益也极高的计划 , 一旦以五千精兵攻下长安 , 那么诸葛亮就能一举吞并关中 , 问鼎中原 , 达成先帝北灭曹贼 , 光复汉室的遗愿 。
诸葛亮并没有采用他的计划 , 而是以疑兵出斜谷将魏军主力吸引到关中地区 , 诸葛亮在带着大军攻取陇右 , 切断魏关中跟河西之间的联系 , 在慢慢一步一步攻取整个关中 , 这个计划比较稳妥 。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决定了蜀汉未来走向,诸葛亮为何弃而不用
文章图片
诸葛亮靠着稳扎稳打没能夺取关中 , 最后一次北伐 , 也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 他跟司马懿对峙五丈原 , 司马懿以守为主 , 而诸葛亮是出蜀作战 , 不适合长期作战 , 此消彼长 , 最终以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画上了诸葛亮北伐的句号 。
诸葛亮死后 , 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意志 , 继续北伐 , 输多赢少 , 蜀汉文武百官对姜维北伐一事也相对消极 。
诸葛亮、姜维北伐了这么久也没让曹魏伤筋动骨 , 若是采用了魏延的计划有希望吗?
魏延的计划大概可以分两个版本 , 一个是奇袭长安 , 一个是绕过长安迅速东进 , 从背后夺取潼关、武关 , 再跟诸葛亮大军回合 , 夺取整个关中 。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决定了蜀汉未来走向,诸葛亮为何弃而不用
文章图片
长安是西汉的旧都 , 魏国的陪都 , 也是出了名攻不落的坚城 , 如果是攻占长安 , 就必须让守将弃城 , 按照第一个计划的设想 , 驻守长安的是夏侯楙 , 他虽然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 , 若见到他们来攻打 , 夏侯楙会不会弃城还是一个未知数 , 因此第二个最有可能是魏延的奇袭计划 。
占据潼关、武关 , 就能解决蜀汉粮草问题 , 足以维持长久作战 。 一旦成功将会有夺取关中的希望 。
但同样也非常冒险 , 子午谷地势险要 , 魏延能不能如期赶到是一个问题 , 如果在行军途中 , 被曹魏的看破了 , 那么这五千精兵等于是“白给” 。
即便攻打下了潼关、武关 , 他们也未必能够守得住 。 诸葛亮在北方中严重低估了曹叡的能力 , 当诸葛亮北伐消息传开后 , 文武百官惊慌不已 , 反倒是刚即位的曹叡十分冷静 , 甚至在第一次北伐中 , 就亲自坐镇长安 。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决定了蜀汉未来走向,诸葛亮为何弃而不用
文章图片
子午谷奇袭一旦失败 , 诸葛亮的大举就折在这里 , 这些风险实在是太多了 , 诸葛亮因此不用 , 《三国志》中说:亮以为此县危……故不用延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