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医生提醒:得了糖尿病,要警惕这个并发症,容易致盲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陈晓丽
糖尿病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病,致残率、致死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居第三位。糖尿病可以引起多种眼病,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全世界导致视力缺损和失明的第二大因素。
6月6日是第26个全国爱眼日,在爱眼日即将到来之际,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主任秦雪娇做客壹点问医直播间,和大家一起聊聊糖尿病眼底病变的防治。
糖尿病病程超5年,视网膜病变率高于25%
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糖尿病对全身各个系统都有影响。长期高血糖会改变人体微环境,损伤血管的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继而危害血管健康。
“糖尿病可以引起诸多眼病,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代谢性白内障、角结膜病变、屈光不正等。”秦雪娇介绍,其中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为突出,其对视力的损害不可逆转,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最主要的原因。
秦雪娇具体介绍,糖尿病视网膜病属于严重的微血管病变,也是糖尿病引起的首位微血管病变。“长期高血糖使眼底处于持续缺血缺氧的状态,为了保证血氧供应,视网膜上就会生出许多新生血管,但是这种血管是一种病态的,极易破裂。破裂后,大量血液进入眼内,导致视力受损。”
视网膜病变|医生提醒:得了糖尿病,要警惕这个并发症,容易致盲】除了出血,视网膜新生血管还会形成纤维血管膜,长期牵拉视网膜,可能造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此外,新生血管还有可能向眼球前部生长,形成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导致青光眼。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受病程长短、年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压水平、血脂水平、吸烟等多个因素影响。”秦雪娇介绍,有国际研究发现患糖尿病5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率约为10-25%,糖尿病病程超过15年的人群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则超过80%,而且病变程度会更加严重。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采用药物、激光和手术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大致分为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在非增殖期,患者几乎没有任何症状,但是病变已经开始,当病变累及到视觉最敏感的部位——黄斑,患者就会感到视物模糊、眼前有黑影飘动、视野范围变小等,严重者甚至完全失明。
“早期的治疗相对简单,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口服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做好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治疗,减轻对眼底的影响。”秦雪娇说。
对于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已经造成损伤,可以采取激光或/和眼内注药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如果已经发生玻璃体出血、视网膜牵拉等,应尽早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可挽救部分视力,但治疗效果不如早期治疗效果好。”秦雪娇表示,对于糖尿病黄斑水肿,可以结合眼内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做完手术是否还会复发是很多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对此,秦雪娇表示,大家所说的复发,其实是指眼底是否会再次出血,这主要取决于患者血糖的控制状况。
“如果发生再出血,可以用药治疗促进血液吸收,同时还可以采用简单的玻璃体腔冲洗等措施来帮助解决出血问题。”秦雪娇说,对于已经出现糖尿病肾病的患者,由于经常透析,血液处于低凝状态,再出血的可能性相对大一些,有些可能需要再次手术。
很多人一听说要做眼睛的手术就特别紧张害怕,想通过单纯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对此,秦雪娇解释说,如果是玻璃体出血较少,服用药物可促进出血被吸收,再配合激光,能够暂时不做手术。但是,随着病情发展,眼部新生血管膜的纤维化程度会不断提高,对视网膜牵拉较大,病情恶化,再做手术复杂度、治疗费用也会大大增加。
确诊糖尿病后,要根据医嘱定期做眼底筛查
受糖尿病发病年龄影响,眼底病变早已不是中老年人专属,严重危害着中青年人群健康。“我们曾经接诊过10来岁的糖尿病患者,患者往往年龄越小,病情越重,全身各种并发症也更多。”秦雪娇介绍。
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的治疗手段只能做到控制病情发展,患者已经损失的视力通常很难恢复。随着病变的加重,治疗难度也会不断增加。尽管如此,糖尿病眼底病变并非无药可医,只要坚持早诊早治,绝大多数眼底病变可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严重视力损伤。
防控糖尿病眼病,最关键的还是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在根据医生建议规范治疗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同时,要定期检查眼底,进行眼底血管造影、OCT等检查,时刻关注视力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