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平|把《大明王朝》和《雍正王朝》放在一起看,两剧的差距,就出来了( 二 )


【刘和平|把《大明王朝》和《雍正王朝》放在一起看,两剧的差距,就出来了】但是金子总会发光 。
2017年2月 , 优酷在买下《大明王朝1566》的网络版权后正式重播 , 小众范围内的口碑迅速传播到更广层面 , 观众都期待着一睹“神剧”的风采 。
果然 , 《大明王朝1566》上线24小时播放量就突破了400万 , 演员王劲松自豪地表示“告诉你什么是古装剧的标准” 。
后来这部剧调整了会员模式 , 许多剧迷为了这部剧专门充了会员 , 这部剧也赢得了它该有的地位 , 豆瓣评分冲上了9.7分 , 获得了“中国第一历史剧”的美誉 。
虽然《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命运完全相反 , 但好歹都落了个殊途同归的结局 。
问题来了 , 同样出自一个编剧之手 , 为何这两部剧却命运迥异 , 两部剧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对于这个问题 , 是有明确答案的 。
2007年 , 刘和平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 , 就给出了明确的结论 。
他说:“在思想深度、历史厚度和文学性上 , 《大明王朝1566》超过了《雍正王朝》 。 ”
在创作《雍正王朝》时 , 刘和平尊崇的是托尔斯泰的哲学发问“帝王是历史最大的奴隶” 。
而在写《大明王朝1566》时 , 他已经认识到“帝王是最大的囚徒” , 即使表面上高高在上 。
这种改变看似抽象 , 但看完两部剧的观众应该深有体会 。
综合比对来看 , 皮哥觉得两部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第一是创作背景的差别很大 。
《雍正王朝》改编自二月河的小说《雍正大帝》 , 是他“落霞三部曲”中的一部 , 二月河写这部小说时使用的是古典小说章回体的形式 , 其思想也是传统的拥君思想 。
小说写得精彩纷呈 , 通俗易懂 , 但也驳杂纷繁泥沙俱下 , 刘和平在改编成剧本时删繁就简 , 提炼了小说的精髓 , 但终究无法撼动小说的思想内核 。
而与此同时 , 这部剧播出时间是1999年 , 中国正经历下岗潮 , 改革开放正经历攻坚阶段 , 而剧中雍正被塑造成了一位改革的英雄 , 全剧有不少情节让人感同身受 。
但这一特殊的主题也要求《雍正王朝》在保持深刻性时必须兼顾通俗性 , 它在两者之间的尺度平衡上 , 需要拿捏得恰到好处 。
而后来刘和平创作《大明王朝1566》时 , 情况也完全不一样了 。
他摘掉了原版小说的桎梏 , 也不再背负时代任务 , 可以放开手脚来写自己心中的历史剧 。
他说自己写这部剧时是没有大纲挈领的 , 写完第一集不知道第二集写啥 , 就这么信马由缰地写了50集 , 才写到了一半 , 只好把剧本分成上下两部了 。
第二是创作主题完全相反 。
两部剧一个是戴着镣铐跳舞 , 一个是天马行空创作 , 这使得两部剧的主题思想完全是相反的 。
《雍正王朝》的主题就三个字:“为君难” 。
全剧以赈灾引发国库空虚为发端 , 接着上演了九子夺嫡的戏码 , 然后四阿哥脱颖而出 , 成为英明神勇的君主 , 之后他大刀阔斧上演改革:整治科举舞弊 , 摊丁入亩、组建军机处等等 。
雍正身边的人也是忠奸难辨:飞扬跋扈的年羹尧、临时反水的隆科多、酷吏田文镜、运气爆棚的李卫 , 还有自带外挂的邬思道 。
相比《康熙王朝》这样的爽剧 , 《雍正王朝》刻画出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 可是它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敢拿皇帝开刀 。
其他人都在一个人性斗兽场上 , 只有雍正置身事外 , 拥有完美人设 , 看完这部剧给人的感觉就是:只要有明君在 , 即使我们遇到问题 , 他也一定能带领我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
而《大明王朝1566》勇敢迈出了这一步 , 它的主题也是三个字:“制度烂” 。
之前《雍正王朝》就像剥洋葱一样 , 一层层剥开了历史的真相 , 可是剥到雍正时戛然而止 。
《大明王朝1566》则直接撕掉了最后一层遮羞布 。
嘉靖皇帝在剧中参与到了这场游戏之中 , 他将中国帝王的权谋之术玩到了极致 , 依然改变不了残酷的现实 。
归根到底 , 就是封建这套制度不行 , 一个好的制度可以把坏人变好人 , 而一个烂制度可以把好人变坏人 , 这就是《大明王朝1566》的主题 。
第三是人物塑造差别很大 。
从第二条我们就可以看出 , 《雍正王朝》最大的bug就是雍正 , 其他角色都可以是棱角分明有血有肉的 , 只有他必须是光伟正的 。
为了填补这个Bug , 刘和平在创作时不得不采用两种方式 , 凡是和雍正没有直接利益冲突的 , 都可以从人性的角度去塑造 , 凡是动了雍正皇帝奶酪的 , 必须脸谱化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