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军也想学“南泥湾”,结果丑态百出,笑料不断

在抗战时期 , 八路军面对国军和日寇的双重封锁 , 开展了“自力更生 , 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 , 把原本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 , 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
鲜为人知的是 , 反动派也曾经想效仿八路军的“南泥湾精神” , 搞一搞大生产 , 结果却是东施效颦 , 丑态百出 , 贻笑大方 。

抗战时期,国军也想学“南泥湾”,结果丑态百出,笑料不断
文章图片
可能很多人都会不解:国军也需要搞大生产运动吗?他们手里掌握的资源还不够他们挥霍的吗?
确实 , 国军作为当时的执政党 , 掌握着全国的资源 ,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 , 旧中国太穷太弱了 , 尤其是在抗战时期 , 整个国民经济都濒临破产的边缘 , 而国军的人数却越来越臃肿庞大 , 所以广大的国军中下底层的官员们 , 其实也同样是捉襟见肘 , 一级比一级惨 。
以军统和中统这两大特务集团来说 , 虽然有老蒋的特殊照顾 , 但是在艰苦的抗战时期 , 老蒋也根本顾不上他们 , 屡屡面临经费不足、三餐不济的窘境 。
而且 , 军统和中统也是有区别的 , 军统鱼龙混杂 , 为了达到目的 , 什么手段都能用 , 所以经常干一些打家劫舍、敲诈勒索的事 , 经费倒是也能周转过来 。
而中统一直很鄙视军统的“流氓路线” , 他们走的是“精英路线” , 一般教育程度都比较高 , 不屑于军统那些“生财之道” , 所以日子就更难过一点 。

抗战时期,国军也想学“南泥湾”,结果丑态百出,笑料不断
文章图片
许多中统特务机关 , 白天大家挤在狭小的房间里办公 , 级别低的连办公桌都没有 , 只能在走廊过道里工作 。
到了晚上 , 大家也只能把办公桌拼在一起当床 , 这还是有一官半职的人才有的“高待遇” , 下级特务只能打地铺 。
至于吃的就更不讲究了 , 只要能填饱肚子 , 就谢天谢地了 。
所以 , 当中统得知八路军在南泥湾的伟大事迹之后 , 也想在重庆大后方开辟一块“南泥湾” , 自己动手 , 丰衣足食 。

抗战时期,国军也想学“南泥湾”,结果丑态百出,笑料不断
文章图片
中统选的“南泥湾”在哪里呢?就是重庆唐家沱地区 , 唐家沱地处长江边 , 是个码头 , 土地肥沃 , 风调雨沛 , 自然条件比干旱贫瘠的陕北南泥湾要强百倍 。
而且 , 在抗战时期 , 大量流亡迁徙的沦陷区民众和国军机关相继迁入 , 唐家沱也繁荣起来 , 建立了大片的机关公寓新村 , 还有许多现代化的工厂、码头、仓库……这些都是南泥湾没法比的 , 中统也真会挑地方!
中统特务和他们的太太家眷们 , 就选择了一片面积非常大的荒地 , 要在这里建设一个集体农庄 , 成为国军的“抗战模范基地” 。
中统老板徐恩曾的太太费霞是个留过洋的人 , 还给集体庄园起了个名字 , 叫“唐家沱乌托邦” , 真让人怀疑她是不是上的“克莱登大学” , 不知道“乌托邦”是什么意思 。

抗战时期,国军也想学“南泥湾”,结果丑态百出,笑料不断
文章图片
中统官员们 , 还畅想出了一个非常美好的乌托邦景象:纵横整齐的农田 , 种植稻米粮食;精致的菜园 , 种植各类瓜果蔬菜;一块块鱼塘 , 一方方猪圈羊圈 , 养殖肥美的鱼虾猪羊;更洋气十足的是一栋栋牛舍 , 精心饲养奶牛 , 好给达官贵人们提供牛奶……
这勾画的景象实在是美好 , 大家行动起来也是雷厉风行 , 很快就把农田、菜园、鱼塘、猪圈都建起来了 , 徐恩曾还经常带着重庆的高官贵人们前来参观 , 大家也纷纷称赞中统的高效率 , 祝愿他们早日取得大丰收!
不过 , 理想很丰满 , 现实却很骨感 , 农活儿是干出来的 , 不是想出来的、吹出来的 , 等到中统特务和他们的太太公子小姐们拿起锄头、挑起粪筐 , 他们就个个都傻眼了 , 这些活儿哪里是他们能干得了的?

抗战时期,国军也想学“南泥湾”,结果丑态百出,笑料不断
文章图片
所以 , 没过多久 , 下地干活的人就越来越少 , 中统不得不下达硬性规定 , 排班值班 , 强制大家劳动 。 可是 , 大家都养尊处优惯了 , 根本干不了 , 就是去了也是出工不出力 , 田园一天天荒芜了起来 。
更可气的是 , 这帮人干活不行 , 揩油的本事倒是一个比一个强 , 眼看玉米棒子结出来了 , 瓜果蔬菜长出来了 , 这些人就暗中进行“偷菜竞赛” , 大人不好意思偷 , 就让小孩子去偷 。
结果 , 到了收获的季节时 , 偌大的农庄竟然一片荒凉 , 根本没有什么东西可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