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的郑成功拿下台湾后,为何没有攻占琉球群岛?39岁便辞世了

每次谈到郑成功 , 都会觉得那首《向天再借五百年》是专门给郑成功打造的 。 郑成功38岁的时候 , 从荷兰人手里收复了台湾岛 。 可是39岁的时候 , 郑成功就去世了 。
所以甭说攻占琉球群岛了 , 郑成功连治理台湾的时间 , 其实都没有 。 由于英年早逝 , 本来有无限可能的郑成功 , 也失去了继续攻城略地的机会 。
对琉球群岛 , 郑成功从来没有做过任何攻占计划 。 反倒是对攻占菲律宾 , 郑成功当初是有计划的 。 那么为啥郑成功从来没想过攻占琉球群岛呢?

38岁的郑成功拿下台湾后,为何没有攻占琉球群岛?39岁便辞世了
文章图片
第一 , 琉球王国是明朝和日本共同的藩属国 。
自古以来 , 小国家要想生存 , 那必须要依靠大国家才行 。 因为无论从经济、军事的角度出发 , 依赖大国家都是十分有利的 。
琉球王国也不例外 , 早在1372年 , 也就是明朝洪武五年 , 朱元璋统治时期 , 琉球王国就已经成为了大明朝的藩属国 。
这一年朱元璋派遣杨载出使琉球王国 , 结果杨载的人马在半路上登上了钓鱼岛 ,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发现钓鱼岛 , 所以说毫无疑问 , 钓鱼岛是中国的 。
琉球王国成为明朝的藩属国以后 , 长期跟明朝保持着友好的宗藩关系 。 郑成功是明朝旧臣 , 他要打也要打清军 , 而不是明朝的藩属国琉球王国 。 打琉球王国 , 不就是在打明朝的地盘吗?这有什么意义呢?
此外 , 在公元1609年 , 日本的萨摩藩就派兵攻占了琉球王国 。 琉球王国虽然没有灭亡 , 但是也不得不选择向日本俯首称臣 。
大明朝当时自身难保 , 压根就没机会去保护琉球王国 。 所以这个时期的琉球王国不仅是明朝的藩属国 , 也是日本的藩属国 。
而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 , 郑成功本人跟日本也没有什么仇恨 , 在对抗清朝的同时 , 他没有必要去招惹一个新的敌人 。

38岁的郑成功拿下台湾后,为何没有攻占琉球群岛?39岁便辞世了
文章图片
第二 , 琉球群岛距离大陆很遥远 。
郑成功最后一次北伐南京 , 结果惨败而归 。 从此以后 , 郑成功就没有了北伐的想法 , 他开始尝试夺取台湾 。
很多大臣都劝郑成功 , 守住福建尚且还能体现恢复明朝的志向 , 可是一旦去了台湾 , 再想攻打清朝 , 希望就很渺茫了!
不少人已经看出了郑成功想要偏安一隅的心思 , 但是不好意思戳破他 。 而郑成功自己则也在犹豫不决当中 。 远遁台湾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可这绝对不利于恢复明朝的大业 。
因此郑成功当时能顶住压力 , 拿下台湾 , 就算是相当不错了 。 琉球群岛距离大陆更加遥远 , 直线距离最短都有900多公里 , 你觉得郑成功攻占这里的目的是什么呢?

38岁的郑成功拿下台湾后,为何没有攻占琉球群岛?39岁便辞世了
文章图片
如果说攻占台湾只是权宜之计的话 , 那么攻占琉球群岛 , 就坐实了郑成功打算偏安一隅的想法 。 这是郑成功不愿意看到的 , 因为他至死都顶着一个明朝大臣的头衔 。
他是大明朝的国姓爷 , 他的名字也是南明隆武帝朱聿键赐予的 。 郑成功原名郑森 , 隆武帝看他少年英才 , 所以赐他国姓朱 , 并且命名为成功 。 也就是说郑成功这个叫法其实并不准确 , 我们应该称呼他为郑森 , 或者朱成功 。
既然他跟明朝有如此深厚的渊源 , 他又怎么能够当着数万将士的面 , 公然去做一个割据一方的军阀呢?至少明面上是不能这么计划的 。
郑成功的目标应该是福建 , 继而是整个大陆 , 而不是跑到距离大陆更加遥远的琉球群岛 , 这事儿想想也知道不靠谱 。

38岁的郑成功拿下台湾后,为何没有攻占琉球群岛?39岁便辞世了
文章图片
第三 , 琉球群岛战略资源匮乏 。
琉球群岛多大?大概在3600平方公里左右 , 只有十分之一个台湾那么大 。 而且还分布着大大小小400多个岛屿 。
这么个弹丸之地上 , 只有20多万老百姓 。 这些老百姓大多数也不事生产 , 基本都是靠海吃海的那种 。 也有搞海上贸易的 , 总之没多少是老老实实种地的 。
那郑成功夺取这里的意义是什么呢?难道要靠这20多万零零散散的老百姓来养活他的数万大军吗?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 因为压根就养不活 。
而且郑成功的部队 , 大多数都是海军 , 本来海军就比较分散 , 不太好统治 。 现在你还要把这些海军分布在400多个岛屿上 , 这不明摆着是要搞分裂嘛!分裂是可耻行为 , 郑成功是绝对不会这么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