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信|传承精髓 守正创新

编者按
河南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涌现出一大批中医大家,他们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同时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将良好医德传递下去;青年一代承继衣钵,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即日起,本报推出“名医出高徒”系列报道,通过我省中医名家与徒弟之间的对话,探讨中医药的传承创新。
河南日报采访人员曹萍
张磊:国医大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孙玉信: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张磊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主任
张磊:比别人多背出200首“汤头歌诀”
50多年前的一个周末,在河南中医学院(今河南中医药大学)的一间宿舍内,一场背诵“汤头歌诀”的比赛正在进行。张磊和同学吕靖中两个人,比了近一个上午还未见分晓。“最终张磊背出了500多首胜出,比同学多背出200首,这里有很多是他根据实践自己编的。”直到现在,这个场景仍被当时的同学们津津乐道。
《汤头歌诀》也是张磊学医之路的开端。在河南中医学院求学时,张磊每天四五点就起床诵读医家经典。在诸多中医经典中,张磊尤为尊崇《黄帝内经》,认为《黄帝内经》为中医理论之渊薮,为医不读《黄帝内经》,则学无根本、基础不固。张磊顺口吟诵了一首当年自己写的小诗:“内经医理太高坚,日月行天照大千。但愿吾人勿忘本,菩提树下就成仙。”
张磊从中医经典中汲取了丰富营养,结合几十年的临床实践,渐渐发展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形成了“动”“和”“平”学术思想、“轻清法”“涤浊法”等精妙实用的治疗八法等。
如今,虽已是耄耋之年,但张磊一有闲暇,仍坚持学习。当年的恩师、中医大家石冠卿的话仍言犹在耳:“学有所本、探得真谛,理论透彻,才能辨证精确;了解诸家之长,博采时方,融会贯通,才能学以致用,用药灵活。”
从医几十年来,张磊谨记教诲,更将其融入自己的教学和带徒中。“学医要先‘明理’,求基本功之实,求读书之实,‘理’就是《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就像是‘武功要义’,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尽在其中,是中医的精髓所在。”张磊说。
孙玉信:整理出老师写下的5000多份病历
“这些最经典的中医著作学不透,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好中医!”每当遇到学生对中医经典研习不够时,平时很亲切的孙玉信都会严厉批评。师从张磊二十几年,“书要多读,理要精通,自知不足,勤学莫止”这几句话他从来没有忘记。
孙玉信已年近六旬,是国家肝病重点专科肝胆脾胃科的学术带头人,已经带出几十名优秀的研究生。然而,只要与恩师张磊在一起,他永远都是一个虚心好学的“小学生”。回想当年跟随张磊学习的情景,孙玉信尤为怀念。孙玉信说,老师经常一边开药一边讲处方出处,中医古籍中是如何记载的,对很多经典更是信手拈来,让大家深受触动。
孙玉信白天跟诊,晚上回去会再把老师所说的中医经典翻出来,仔细研读领悟。越琢磨、越钻研,孙玉信越觉得医之博大、学之渊源,深感受益终身。
孙玉信在跟随张磊学习期间深刻认识到,要对名老中医写下的病历进行归档、留存,让其成为中医药传承发展的重要财富。孙玉信说:“后来,张磊老师写下的每一份病历都被按年、月、日归纳保存在一个个档案盒里,如今被留存归档的病历已有5000多份。”
多年跟随张磊的学习经历,让孙玉信也养成了熟读古籍、研习经典的习惯,临床中,他以“组方精良、用药独特、善用经方、疗效显著”而闻名。
孙玉信|传承精髓 守正创新】师古而不泥古,中医药文化正是这样一代代薪火相传,不断迸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