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中国护照曝光,上面的内容扎心了,网友:国虽弱却硬气

看《西游记》的时候 , 有一个场景印象深刻 。 唐僧每次去一个国家 , 就会拿出一个小本本 , 说“我奉大唐皇帝之托 , 前往西天取经 , 这是我的通关文碟” 。 每次只要看这个小本本 , 国王就会放行 。 可以说 , 这是中国早期的护照了 。

清朝时期的中国护照曝光,上面的内容扎心了,网友:国虽弱却硬气
文章图片
别看这个一个小本子 , 它背后的含义很大 。 如果一个国家越强大 , 那么护照含金量越大 , 可以随意去任何一个国家 。 如果一个国家弱小 , 公民去别的国家会很困难 。 大唐因为强大 , 所以唐僧去国外畅行无阻 , 但是清朝就不一样了 。 不过从清朝护照上的文案看 , 统治者似乎还以为自己是天朝大国 。

清朝时期的中国护照曝光,上面的内容扎心了,网友:国虽弱却硬气
文章图片
古代的护照
护照 , 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保护”和“关照” 。 在实际运用中 , 它的功能可不止这么简单 。 夏商时期 , 因为国土面积有限 , 没有要用护照证明身份 。 那时候可以说 , 没有护照这个说法 。
周朝时期 , 开始实行分封制 。 诸侯们只对周天子负责 , 各个诸侯国就像独立的王国一样 。 虽然都是中国人 , 但是想去隔壁诸侯国串门 , 还需要护照 。 那时候叫法很多 , 叫符”、“节”、“封传”、“验”、“棨”都有 。 那时候护照的作用 , 更体现在不准本国人流失出去 。 农耕时代 , 劳动力没有 , 谁来种田缴纳税负呢?

清朝时期的中国护照曝光,上面的内容扎心了,网友:国虽弱却硬气
文章图片
清朝时期的中国护照曝光,上面的内容扎心了,网友:国虽弱却硬气】而且最开始 , 普通人是用不着护照的 , 因为他们不会被允许离开本国 。 护照一般是各国王公贵族来往的身份评审 。 比如说“玉符节” , 《周礼·地官》:“掌节 , 掌守邦节而辨其用 , 以辅王命 。 凡通达于天下者 , 必有节以传辅之 。 无节者 , 有几则不达 。 ” 。 可以看出 , 用玉符节的是奉了周王的命令 。 到了后面 , 才变成普通人出入关卡的身份证明 。
唐朝的时候 , 中国的护照制度已经很完善了 。 唐朝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高峰 , 当时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开通了 。 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频繁 , 这也要求朝廷严格管理流动人口 。 当时人们 , 哪怕住旅店 , 或者外出都需要护照证明身份 , 这个在唐朝叫做“通关文碟” 。 如果没得要批准私自外出 , 一旦发现会被官府下令捉拿 。

清朝时期的中国护照曝光,上面的内容扎心了,网友:国虽弱却硬气
文章图片
中国护照发展这么久 , 功能其实差不多 , 就是证明身份 , 管理人们出行的 。 在农耕社会 , 并不鼓励百姓到处乱走 。 不然会耽误生产 , 这也是古代护照管理比现在更严格的原因之一 。 现代护照 , 是人们跨过的身份凭证 , 限制比以前小多了 。
清朝的护照
到了清朝 , 中国护照的需求不大 。 当时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外国人不准进来 , 中国人也不准出去 。 知道1840年 , 清廷的大门被英国人用大炮轰开 。 清廷再也不能关起门来 , 做天朝大国的美梦了 。 洋人来了中国 , 中国人也一个个出去谋生 。 也就是这时候 , 清廷研发了新型的护照 。

清朝时期的中国护照曝光,上面的内容扎心了,网友:国虽弱却硬气
文章图片
下图就是光绪年间护照的扫描图 , 时隔几百年 , 字迹还十分清晰 。 护照上面有绿色的龙纹 , 设计得很有中国风范 。 看护照上的内容 , 看得出这本护照是给钦差大臣的 , 当时这位高官出访德国 , 需要护照证明身份 。 因为是毛笔字写的 , 这本护照不小 , 长87厘米 , 宽56厘米 , 和现在护照相比 , 简直是巨大 。
仔细看护照上面的内容 , 意思大概是:“拿这个护照的中国人 , 在过境的时候马上放行 , 并且给予保护” 。 护照上的话很硬气 , 但是却多少显得清朝统治有点无奈 。 如果这是千百年前的唐朝 , 这话没错 , 但是晚清时期 , 中国备受欺辱 , 即便要求对方保护 , 但是能做到吗?清廷连本国臣民都保护不了 , 谈什么要求其他国家的保护呢?

清朝时期的中国护照曝光,上面的内容扎心了,网友:国虽弱却硬气
文章图片
现代护照
今时不同往日 ,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 中国护照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 截止到2018年 , 已经有69个国家对中国实行了面前 。 中国护照排名在一年之内上升了14位 。 中国护照只用了60年 , 就走过了西方国家两三百年的路程 , 可见中国发展速度之快 。